王 海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航空學院,河南 信陽464000)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而創作所用的擴散性思維語言,比如我們生活用語與古代文言文被稱為“中國文學故土鄉音”,從口口相傳,到文字記載,流傳千年。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文言文已漸不適應現代閱讀的需要,除難以掌握浩瀚的經典文學精華所帶來的創作難題,也脫離普通民眾認知的語境。 而生活用語往往拘于一定的形式語境,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一個人內心的想法,而現代詩歌形式上采用白話,相對通俗易懂,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同時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于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想要寫好現代詩,首先應學會把握現代詩的節奏。 節奏是個音樂術語,意為“各音在進行中的時值上的相互關系”。而在詩歌藝術中,表示詩句的音節的間歇、長短、時間、停頓。 節奏是完整的詩中的音節表現形式的復沓;節奏是朗讀時詞與詞之間時值的相近或相等;節奏是音節之間抑揚頓挫的相互交迭。節奏的長短決定著詩歌感情抒發的強弱舒緩。
由于現代語言的大眾性,滲入了一定的助詞和副詞等綴詞,使得現代詩的節奏的劃分有異于舊詩。現代詩的節奏以“音尺”(聞一多)為尺度,分一字尺,二字尺,三字尺等。
詩歌中對于音尺的運用并沒有嚴格的規律,主要是與我們閱讀的習慣相符合,同時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律,這樣的詩歌節奏感才能分明,讀起來朗朗上口。
同時,賦比興是詩詞的基本寫作手法,也是歷代學詩必師承之法。學習些近體小詩或按譜填詞,首先要多讀些前人的好詩,學習他們的詞匯、句式、章法,有寫格律詩的基礎,懂平仄押韻的基本方法;其次要自身積累一些傳統文化的內涵。詩詞的結構與文章的“起承轉合”大體相同,加上多變的筆觸,學會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的有機結合的詞匯,最后再融入作者對生活的熱愛,留心身邊發生的一切——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有了以上三項準備,就可以著手譜寫一些小詩、令詞了。
現代詩的語言區別于古詩,相較而言之,現代詩沒有嚴格的對仗押韻的要求,也就沒有了分聯的束縛,但是這并不就意味著現代詩就可以隨意組句而不考慮閱讀的需要,現代詩的句子排列同樣有著嚴格的分行要求。
現代詩的分行同時承擔著詩語的使命,無限制的強行撕開語法的分行和無端制造非必要性的詩行的作法不應是一個作家或詩人所采取的,否則,詩歌則成了真正無益也無意義的笑話。[1]
而現代詩的分行特點大致有以下五種情況: 句意表達已完成;可獨立存在的意象;足夠展現某種語氣態勢;特殊和特定時間、人物或事件的交代完畢與完結;作者重點強調的一個特別詞匯。
掌握了以上五種情況,在根據實際寫作時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斷句分行,從而區別于白話文的創作。
現代詩的創作離不開想象,而要寫好現代詩則需要學會化虛幻的想象為現實生活。詩歌的表達方法決定了詩歌必須要將虛幻的想象融入到現實的物境當中。
詩歌的寫作要言之有物,但如果“質實有余,清空不足”,把所詠之物看成百分之百的“實”的話則進入了一個誤區。“用意必須事事真誠,用事不必句句坐實。”想象雖然受到現實的制約,但只有充分的發揮想象方能具有無窮的意境。也就是說,實物只是我們用來構成景物的,而只有充分發揮想象,通過“通感”和“移情”,營構意境,才能憑景立意,境中寓意,最終達到言外之意。
詩歌需要詩意的心靈,詩意的眼睛,詩意的感悟,詩意的表達,沒有浪漫的情調與理性的感悟,是寫不出詩歌的。 這就要求我們多在詩歌中融入意境,通過一些感情事物,將場景或想象再現,將要表達的東西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詩歌的想象是飄逸的,瀟灑的,浪漫的,還可以是詭異的,奇特的,可以環環相扣,也可以大幅度跳躍。如果循規蹈矩,完全拘泥于記敘寫實,那么,詩歌生命就終止了。因而,我們要避免寫詩質實的桎梏,學會以想象來取勝。
詩作為純粹的藝術,貴在傳神,有了語言,有了意境,還不能組成完整的詩歌,作為詩歌的靈魂,作者在作詩時的感情投入決定著一首詩歌的成功與否。
白居易云:“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他特別強調“聲”和“情”,詩歌的根本是抒情,細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們可以得知,這首詩透露著詩人對于這種生活的向往,其內心的那種渴望甚至滲透到了每一個字里行間,現了其人生的一種追求。反之,如果一首詩沒有被作者投入其最真摯的情感,那么這首詩注定言之不實,讀起來非常空洞,這樣的詩也就不能被稱為真正的詩。
要寫詩,首先要詩意地享受生活,感情要豐富,想象要自由,發現切入點要深入醞釀,最后一吐為快,邊寫邊欣賞,不斷完善。 詩人的思想,有時不一定符合語言的邏輯,卻符合情感的邏輯。
因此,我們要根據我們的創作初衷,準確把握詩脈,把握住最想表達的情感基調,運用準確的語言將其娓娓道來,最終以詩歌的形式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同時, 我們需要根據常用的感情基調開創自己詩歌獨特語言風格,應“性中無詩不能吟,情中無詩不必吟”,以詩歌宣泄自己的喜怒哀樂,是出自心靈的思維。 我們可根據自身的感受和愛好,兼詩并長,寫出意境高遠,風格迥異,又跳動著時代脈搏的我言我詩。
詩歌的創作是許多要素的結合,除了上文所說的,詩歌寫作還需要注意反復熔冶字句意格、融合多種夸飾的藝術手法、善用古今典故等多方面的問題。
同時,詩歌寫作要先學會觀察生活,在觀察體驗自然環境和社會創新生活中,貼近現實生活而力求高于現實生活,調動一切表現手法乃至發明更新的藝術技巧,自鑄偉詞研發出“原創”的詩句,吸納更多的全新詞匯,力求偉俊恢弘,雅量高致,更從容地表達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