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杰
摘 要:人文教育的實質是人性的教育,它的核心是培養人文精神,主要任務是促進受教育者提高人性修養、塑造理想人格、實現個人社會價值。在農村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既要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工具性特點,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充分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使學生語文整體素養得以提高,為學生成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人文教育;成才
人文教育的實質是人性的教育,它的核心是培養人文精神,主要任務是促進受教育者提高人性修養、塑造理想人格、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人文教育是一個內涵和外延極為豐富的概念,可以從三個層面上理解:第一層面是人文主義教育;第二個層面是人文學科的教育;第三個層面是“成人”教育。它既包含教學內容中傳授的人文知識,又包含學習過程中特別重要的重意會、重感受、重知覺、重自悟的人文能力,還包括全面提升個人哲學、文學、歷史、藝術等方面的人文修養,也包括在教學過程中應弘揚的關懷人、尊重人、欣賞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等等。語文是弘揚人文教育的主戰場,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就是培養其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道德風尚,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典雅高尚的審美情趣,良好健全的個性人格,使學生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相協調。語文具有基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存的特點,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既要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工具性,又要滲透人文教育。要充分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使學生語文整體素養得以提高,為學生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人文教育的重要意義
首先,人文教育有利于廣大教師改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確立民主、平等、開放與和諧的教育教學新思想。傳統的語文教學思想守舊老化,形式單一,內容封閉死板,“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人文教育注重學生個體需求,積極構建民主、平等、開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科學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習成為快樂體驗、積極探索、努力完善和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從根本上實現學習過程的民主性和開放性。
其次,人文教育有利于發掘學生個體潛能。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能夠有效構建學生情感、精神和人格,能夠有效培養并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積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滲透人文教育能更好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通過一系列探討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認知情感的參與,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 “我要學”。從而激發個性潛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習慣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
(1)立足教材,挖掘意蘊,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兼具文學美和思想美,主題突出,意蘊豐富,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優質資源,也是培養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好材料。課文或揭示人生真諦、或反映生活現實、或歌頌美好情感、或鞭撻虛假丑惡,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現實的關注,對生活的體驗和對世界的感受,能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透過朱自清的《背影》,我們和學生一起感受至愛親情的美好;欣賞《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我們和學生一起感嘆自然界的神奇;我們欣賞魯提轄的疾惡如仇,范仲淹的憂國憂民,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的堅貞民族氣節……語文教學,就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評價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圖畫美、幽默美,用心去感受并理解作品中的審美情趣和人文意蘊,從而使學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2)指導課外閱讀,培養人文素養。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有效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賞析唐詩宋詞,品讀優美散文,感悟戲劇魅力……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文意識,豐富學生深厚的人文底蘊,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提高人文素養。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第二課堂,起著很好的補充、拓展作用。有計劃地安排一些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豐富人文情懷,培養人文素養。召開一次主題討論會、組織一次演講賽、看一場電影、表演一段戲劇、聽一回廣播等,都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活動中,學生們可以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文學激情,感受對自然、生活、人生的理解。在活動中,學會以人文情懷來看待周圍的一切,提高人文素養。
(4)以寫作教學為契機,讓人文教育放射光芒。作文是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中應突出表現語文學科鮮明的人文性。引導學生在凝重而厚實的人文氣息里接受熏陶,學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發真情;引導學生積極地從現實生活中去感受人性的美好,讓他們對人性的真善美有直觀的認識;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感悟各種各樣的事物和社會現象;引導學生走出學校,把社會作為課堂,飽覽祖國大好河山,領略祖國山河美,感受社會變革,感受身邊的變化,感受勞動的辛勞和光榮,感受社會的關愛,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感受生活的過程中,讓他們的情感得到熏陶,讓他們的人性得到提升,讓他們的人格變得高尚。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一門塑造人的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能夠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相協調,能為學生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隴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