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摘 要】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學習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過程,是觀察、操作、發現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參與數學、親近數學、體驗教學,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巧妙地設計新課導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許多學生感到思維量大,難以理解和掌握。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欲望,巧妙地設計新課導入不為是一個有力措施。正如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新課的導入,首先,要根據學生求知、求動、求趣、求異、求新的心理特點,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巧妙地設計新課導入。在數學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生活背景,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趣味性,體驗數學所散發的獨特魅力。其次,導入要簡潔,抓住新課傳授的最佳時間,上課后的5~20分鐘內,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思維活躍能夠很快的接受外界信息,充分利用好這段時間,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創設學習情境是為了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研究數學。所以教師創設的情境有效與否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數學。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要遵循兒童的心理發展和認知規律,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緊貼教學內容,以教學重難點設計為中心,運用智慧為學生創設了多種有利于促進學習的學習情景。
創設情境時,要注重與生活經驗和新舊知識的銜接。其一,教學情境生活化,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感受到生活到處都有數學,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作用。其二,在新舊知識的銜接方面,建構在學生已有掌握的知識之上,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有目的性的進行引導、遷移,自然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三、倡導學生自主合作式學習
新課標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現代教學法認為,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讓學生通過互助性學習,共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環境,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與人合作”,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改變以往教學中“教師滿講,學生被動聽”的單一教學局面,是學生取長補短、展現個性的舞臺。
合作學習,首先要分工明確。讓每個學生明白自己的角色與任務。其次注意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和良好合作習慣的培養。強調“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傾聽并尊重他人的意見,實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最后要適時引導。合作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適時引導,以確保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質量,讓課堂的每分鐘都體現其價值,達到課堂效率的最大化,獲得最優的課堂效果。
四、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與更新,多媒體教學逐漸成為小學教學的主流。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種新型的輔助教學手段,它代替了傳統教育的小黑板、掛圖等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由“靜”變“動”。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確定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對象的不同特性,通過教學設計,利用其圖文并茂、聲色俱佳、動靜皆宜的學習情景等特征,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數學本身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理解過程中往往因數學的抽象思維而感到枯燥無味,生硬難懂,而利用多媒體教學能把知識從變抽象為具體,變難為易,變枯燥為有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程度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幫助學生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從而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五、結論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于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從而實現追求教學效率的高效性。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創建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讓學生在和諧氛圍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充分把握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從而實現課堂的教學功能的整體性、有效性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李冬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討[J].學周刊,2011.
[2]蔣清蓉.如何加強課堂數學交流[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1.
[3]姜淑華.探索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及其相關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
[4]鄭艷艷.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資訊,2009.
endprint
成長·讀寫月刊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