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娉慧+趙陽+王安明
【摘 要】土力學(soil mechanics)是地質工程、巖土工程及土木工程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橋梁,在土力學這門課程中采用適當的雙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作者在土力學雙語教學方面的多年實踐,對該課程的雙語教學現狀進行概括總結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課程建設和改革方面的思考。
【關鍵詞】土力學;雙語教學;省思;改革
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教育部2001年4號文件提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第八條指出要“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強調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暫不具備直接用外語講授條件的學校、專業,可以對部分課程先實行外語教材、中文授課,分步到位。
土力學(soil mechanics)是地質工程、巖土工程及土木工程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橋梁,是研究土體在外力、水流和溫度的作用下的應力-應變或應力-應變-時間關系和強度的應用學科,為研究土體中可能發生的地質作用提供定量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方法,主要用于土木、交通、水利等工程。在土力學這門課程中采用適當的雙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知識內容的傳授,促使學生及早地接受國外前沿科研成果,提高他們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和后期的學術和就業競爭力,而且能夠促使學生對土力學發展歷史進一步了解,從而更深入地了解知識點的內涵。
另外,土力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兩個部分。當前國內高校針對該課程所開展的雙語教學實踐還處于起步階段,作者在幾年土力學雙語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嘗試對該課程的雙語教學現狀進行概括總結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課程建設和改革方面的思考。
1 土力學雙語教學現狀
2002年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將雙語教學列入高等學校評估體系,并將高校雙語課程界定為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用外語授課的課時占該課程總課時的50%以上的課程。目前,國內高校中教學方式主要有三種:漢語教學、外語教學和雙語教學。國內高校土力學課程的講授則仍以漢語教學為主,僅有少數高校開展了土力學雙語教學的嘗試,即用英語和漢語交替進行教學。 而且,在土力學雙語教學實踐中形式多樣,有的高校采用自編英文土力學教材,有的高校在教學課件上采用雙語形式,土力學雙語教學中教師的授課語言仍以漢語或英漢交替為主。另外,除了理論授課外,土力學還有較為重要的實踐環節,即約占總課時20%的實驗學時,在此實踐環節開展雙語教學難度較大,多數高校均未針對該環節開展雙語教學。基于此,筆者結合自己幾年的土力學雙語教學實踐,將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反省、思考,并進行總結和分析。
2 土力學雙語教學方法分析
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該課程教學的主體目標是一致的,仍然是講授土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運用這些概念和原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比較牢固地掌握土力學相關問題的計算方法,同時還應得到一般科學方法的進一步訓練,增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該課程中實踐雙語教學必須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削弱。
在土力學這樣的專業基礎課當中采納雙語教學模式的初衷,一方面旨在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為培養具有國際合作意識、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也期望雙語教學模式能夠增強學生學習土力學的興趣,促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實現。
根據幾年來的土力學雙語教學實踐,在該課程中進行雙語教學的首要問題是學時緊張。一方面,為了確保學生基本內容的掌握,在土力學雙語教學中多采用漢語和英語交替講授,即在英文講授的基礎上,在重點、難點處再輔助以漢語講授;另外,雙語教學中教師更便于及時將國際前沿性的課程知識引入課堂,如此一來,學時數便顯得較為拮據,因此,筆者建議在土力學中開展雙語教學時,課程的學時數須適度增加,比如可增加總學時10-20%的學時數。而且,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雙語課程的學分也可以適度增加。
土力學教學內容龐雜、知識點多,需要教師能夠將內容融會貫通并系統化地進行講授,雙語授課中更需要教師能夠游刃有余地從整體到細節認真安排授課內容。課前備課務必充分,不僅要內容全面,而且要盡可能用地道的英文表述所授內容、借由參考多個原版教材,促進學生牢固掌握所學內容并逐漸培養起英文思維和基本的專業英語技能。鑒于有相當比例的英文講授,因此在課堂上更強調師生互動、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另外,雙語教學對學生的英語基礎要求較高,不僅要有較高的英文讀寫能力,也要求具備較好的聽說能力。而當前學生的英文基礎參差不齊,對待雙語授課的興趣和看法也不盡一致,目前國內土力學雙語授課大多采用的是針對指定專業指定班級統一進行雙語授課,大多未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筆者建議在開展土力學雙語授課的過層中,可以大膽創新,例如,在開設課程的初期,可以允許學生任意選擇漢語課程或雙語課程,學生能夠在開課初期進行不同老師不同授課形式的對比試聽,根據自身情況在規定期限內選定適合自己的授課方式。毫無疑問,這也必將成為對任課教師的一個激勵和挑戰。
3 教材的選擇
目前國內高校的土力學雙語教材主要有河海大學施建勇教授主編的《soil mechanics》、郎煜華主編的《土力學(中英雙語)》,以及何思為主編的《土力學(雙語)》等。筆者幾年來在土力學雙語教學的實踐中一直主要采用施建勇教授的《soil mechanics》,該教材系統、全面,內容安排考究,通常筆者都為學生人手預訂一本該教材,同時,學生手頭還會準備有一本中文土力學教材,作為任課教師,雙語教學中同時也參考多種原版英文土力學教材。這樣做的優點是學生教材齊備,可以全面進行雙語學習,而不便的是兩種教材交替使用使得連貫性遭到破壞。筆者也曾參考過另外兩本現有的土力學雙語教材,這兩本教材都是編者精心編著的優秀教材,但終因筆者授課對象專業側重不同所限,而未能引進給學生。因此,在當前選擇不多的情況下,要想高質量地開展雙語土力學授課,最好能夠結合授課對象具體專業及所在高校土力學教學大綱,有的放矢地規劃編寫更適合的土力學雙語教材。
4 教學資源的建設
為保證雙語教學目標的實現,土力學雙語課程實踐中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備課和授課過程中,注意搜集一些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案例、例題、習題、試卷、圖片、表格、相關實驗原理或試驗過程的flash動畫、課程的電子課件、視頻等進行課程網站建設,課程網站也可以鏈接一些國內外與課程相關的一些網站、學習論壇等,將網站對學生開放,引領學生在當今網絡信息時代充分地、正向地利用好網絡資源。另外,為了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可對與課程相關的紙質教材、媒體教材、網絡教材進行整合,以適應課堂教學的需要。
5 實驗教學的雙語設計
學習土力學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土工試驗原理、技術方法與操作方法,有助于加深對土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同時須掌握土工試驗中試驗參數的確定方法,熟悉各種試驗指標的分析使用條件,并認識試驗參數的基本變化規律。根據不同教學目的和要求,分層次設置實驗科目。為達到使絕大部分學生理解和掌握土工試驗基本技術與操作方法,可設置土力學基本實驗科目;為使部分學生掌握土力學擴充性、應用性試驗技術與操作方法,設置土力學綜合性實驗;為滿足部分學生開展創新性學習需要,可設置探索性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實施雙語教學雖然有一定難度,但卻是值得嘗試的。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在參考國內外優秀教材、試驗規程的基礎上為學生編寫雙語或純英文的試驗指導書和試驗報告冊,同時在網站建設中鏈接如ASCE的土工試驗標準供學生參考等。這樣,在整個實驗教學和實驗操作、試驗數據處理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鞏固了雙語課程內容,理論得以與實踐相結合,加深了專業術語、特別是土工試驗名稱、所用儀器等的英文表達,同時也了解了國際前沿的實驗標準和試驗方法。
6 雙語教學效果評價
雙語教學始終不能偏離雙語教學的初衷和目標,掌握專業知識和其基本的英文表達是核心內容,故在雙語教學中需要做到專業學習和語言學習的統一,堅決避免“教”與“學”的脫節。因此,對雙語教學進行教學效果評價是課程建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可以通過高校各級督導對老師進行各項傳統教學指標和雙語教學指標的監督和評價、開展學生評教環節等,甚至可以對漢語教學和雙語教學進行統一考試,從而檢驗雙語教學是否達到了最基本的教學目的。
7 結語
總之,土力學雙語授課作為一個新的授課方式,還需要繼續探索并累積經驗,大膽創新的同時也要穩定教學效果,另外,相關高校和開課教師也需要積極交流,以促進雙語教學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曹春暉,劉憲斌,崔青曼.海洋生態學雙語教學研究與實踐[J].科教文匯,2008,76(10):68,上旬刊.
[2]王光勇,余永強,楊大方等.《土力學》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4):130-130.
[3]袁捷敏.試論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內涵[J].教學研究,2008(1):103-104.
[4]聶夢麒.實施雙語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雙語教學問卷調查綜述[C]//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5]黃安余.雙語教學理論探索[J].教育探索,2005(4):61-62.
[責任編輯:龐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