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秀
1.調查背景
甘肅省臨夏縣土橋中學(以下簡稱“我校”)是地處西北經濟欠發達農村地區的一所普通高中,這幾年由于附近城市高中加大了對優質生源的吸引,使我校招入的大部分學生的入學成績和行為習慣普遍較差。而中國教育對高考成績的要求卻從未放松,所以我們的教師迫于高考的壓力不得不對基礎差的學生進行高強度的應試教學,而弱化了對學生心理及思想方面的疏導,從而導致許多學生不但成績上不去,而且產生了厭學、厭老師的嚴重情緒。那么,目前影響農村高中師生關系的因素有哪些?又如何來解決這一問題呢?為此,我們以我校部分師生為調查對象進行了調查。
2.調查結果
在被調查的778名學生中,覺得師生關系和諧的學生有300人,占調查人數的38.6%;認為基本和諧的學生有382人,占調查人數的49.1%;偶爾有點矛盾沖突的學生有64人,占調查人數的8.2%;關系很緊張的學生有32人,占調查人數的4.1%。
3.師生關系不和諧原因分析
(1)教師不能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調查顯示,學生要求一視同仁的呼聲很高。每一個高中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而我們的老師迫于高考的壓力,往往只關注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而看淡或放棄那些學習差又不求上進的學生。高中生的情感體驗正處于敏感時期,他們會很在意老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進而會影響到其學習的態度和對老師的態度,自然也會影響到師生關系。
(2)教師的管理方法簡單粗魯。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最反感的是簡單粗魯、不給學生留面子的老師。高中生正是心理逐漸走向成熟而不夠穩定的階段。自我意識的增強導致其自尊心特別強。遇到事情往往感情用事,容易沖動,如果我們老師意識不到這一點,面對犯錯誤的學生,采取全盤否定、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會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逆反心理大增,從而影響到和諧的師生關系。
(3)農村學生性格倔強者相對較多。調查顯示,我們的老師最難對付的就是那些個性比較倔強而又很難溝通的學生。根據調查,我校有近一半的學生父母都外出打工掙錢,讓孩子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從小就被寵慣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征。在學校一旦和老師之間有些矛盾,他也只考慮自己的感受,總覺得老師對他不夠好,不愿接受老師的教育,不愿和老師溝通,讓老師拿他沒辦法。
4.構建農村高中師生關系的建議
(1)不過分關注成績,對待學生應一視同仁。雖然我校絕大多數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但這也不能說明這些學生就沒有發展前途,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高中生。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多方面發展的人才,學生只要身心健康,學習了一技之長,同樣也會為社會作出貢獻。所以,作為農村高中的教師,應該對自己的學生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我們首先得給學生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然后才有可能有學習成績的進步。“不以成績論人”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心聲,教師真的應該多關注那些成績一般的學生,爭取使他們能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健康地成長。
(2)批評教育應注意方式方法。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批評教育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批評教育方式不當,不但不會起到教育學生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學生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師批評學生時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言辭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要明確批評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認識錯誤進而改正,而不是“出出氣”就完事了。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教師應多聽聽學生的心聲,幫助學生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并讓他明白老師可以原諒他,給他改正的機會,然后再提出讓他心甘情愿接受的新要求。這樣,學生就會在不經意中慢慢轉化,師生關系也會更加和諧。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調查顯示,76.5%的學生覺得老師如果喜歡他,他肯定會或多半會喜歡并學好這位老師的課程。這說明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教師若能以愛為先,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尊嚴,多給學生一份關愛、一份溫暖,理解善待每一位學生,學生就能信任老師,聽老師的教誨。那么師生關系肯定會多一分和諧。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中校園永恒的話題,是需要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去探索和改進的。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見,希望我們農村高中的師生都不斷調整心態,用心去發現彼此的心靈窗口,使我們都能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中健康愉快地工作、學習、成長。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