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于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是這樣的 :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是每一位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要想提高寫字教學質量,關鍵要把握四個教學環節——講、練、評、練。
一、講
“講”是指導學生對字形進行認真的觀察、比較、分析,發現規律、認識規律。它為學生的下一步練習提供了一個科學的指導,避免學生盲目練習。
教師在實施這一環節時,要注意兩點:①教師講得要少而精,重在點撥、啟發,突出主導作用;②要多讓學生觀察、發現、總結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針對獨體字的教學,教師一是要指導學生掌握“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先中間后兩邊、先里頭后封口”等幾種常見的筆順規則。二是要告訴學生,整個字伸得最長的筆畫一般都是比較關鍵的筆畫,一定要把它寫好,這個筆畫決定字是否顯得大方。
如教學“去”字,關鍵筆畫是中間的橫,這個橫如果寫得不夠長,整個字就顯得不夠舒展。
教學合體字時,教師要讓孩子學會漢字的結構和比例。比如“你”字,孩子們會發現,中國漢字也有謙讓的美德,“爾”筆畫多些,長得胖些,多占點兒位置。單人旁就靠左點站著。整體結構把握好了,這樣寫出來的字一般結構都比較勻稱。
二、練
“練”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實踐的過程,也是教師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在實施這一環節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要注意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書寫姿勢;②要提醒學生按書寫筆順練習;③教師要來往巡視,指導學生按照書寫的規律練習;④練習過程要保證充裕的時間。
以練習口字旁的“吸”為例,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如下提示和指導:
“要注意寫字姿勢,頭正、肩平、身直、腳穩。”“右邊先寫撇,再寫橫折折撇,最后寫捺。”“口字要寫得小巧一些,位置偏高,在橫中線的上方。”“要注意撇畫的起筆在橫中線上,撇尾要向左下伸出。”
教師切不可小覷巡視過程中的這些提示。它們看似毫不經意,可有可無,卻往往對學生的書寫訓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能收到較為顯著的效果。
三、評
“評”就是教師經過選擇,有意識地出示學生在練習中存在問題的例字,讓學生集體評議。
實施這一環節,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例字中存在的問題要帶有普遍性;②評議要以學生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不可包辦代替;③評議一般以一好一差的兩個字為例,評議中一定要注意好字中的不足,差字中存在的優點。這種既講缺點又講優點的評議方法,能有效地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不會打擊學生的練字積極性。
比如在評“呼”字時,教師首先投影出示兩個例字。在評好字時,教師可能作如下評述:“寫得真好,口部寫得小而高,而且左右兩部分比例恰當。”
“符合老師講的結構規律,字形端正、大方。”
……
這時,教師可引導:“大家再仔細看一看,這個字有沒有不足之處呢?”
學生可能會說諸如“彎鉤稍微有些直了”“點再向左一點就更好了”之類微小的不足之處。
而學生在評差字時,又可能說得一無是處。此時,教師可引導:“誰能說一說,它有哪些優點呢?”經過引導,學生就會往好的地方想,說出諸如“基本筆畫寫得還不錯”“寫字態度認真”等可取之處。
這樣的評議既可使字寫得好的學生知道如何精益求精,避免產生驕傲的情緒,又可讓字寫得不好的學生擁有自尊,不產生自卑感,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練字積極性。
四、練
這一環節與第二步驟雖然教學手段相同,但性質和效果卻有本質的區別。學生在經過第三步“評”以后,已經較為充分地認識到自己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老師在教學中所揭示的規律,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理性基礎上,而是有了較為深刻的感性認識。可以說,這一次練習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它必將更接近規律,書寫效果也更接近教學目標,最終達到完美。
在這一次練寫過程中,教師可不作提示,或少作提示。練寫后,一般情況下也不必再作評講。當然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來決定,如果仍有為數較多的學生沒有達到教學目標,那么,再評、再練習還是必要的。
上述四個環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聯系,不可割裂。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寫字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只有認真把握這四個環節,才能真正達到優化寫字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