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飛
摘要: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在這個過程中,課程資源是教學依存的基礎,對教與學的拓展有著鮮明的影響。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程資源發掘
教學是離不開資源的,對于教學資源常常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的課程資源只指發生在教學核心周圍的事物,如教材、教參以及其他的教學資料等;而廣義的課程資源則包括一切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容。就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而言,由于其學科的特殊性,需要發掘更多的課程資源,為地理教學提供有效的服務。需要注意的是,課程資源往往不是直接出現在教師面前的,需要教師去“發掘”。那么,如何發掘課程資源呢?應當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去發掘課程資源呢?當前對課程資源及發掘的理解又有哪些優點與不足?圍繞這些問題,作者展開了一段探索之旅。
一、當前高中地理課程資源發掘的現狀
仔細觀察當下的高中地理課堂,可以發現課程資源的開發還有比較大的空間。這里的空間有兩種含義:一是教師的思想空間;二是課程資源的開發空間。
首先是教師的思想空間。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哪些資源可以引入高中地理課堂,這不僅僅是由地理知識決定的,更是由地理教學的視野所決定的。因此可以說教師的思想空間是課程資源發掘的第一影響因素。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即由于教師的目光只限于應付考試,導致地理新課教學也會淪為知識點的逐項講解與相應習題的逐題訓練。這樣的教學不但不受學生喜歡,實際上也肢解了地理知識的整體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整體吸收,更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識網絡。
筆者曾在教研課上看到一位教師在講授“地球的宇宙環境”的新課時,直接向學生提供了這樣的習題作為引入:據報道,我國航天界可能會于近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衛星,據此回答:1.在太陽系模式圖中,代表火星的是哪個(具體圖和選項略);2.火星探測衛星將會:A到達河外星系;B脫離地月系;C脫離銀河系;D脫離太陽系。誠然,學生有可能憑經驗答出習題的答案,但作為一節新課,這樣的導入顯然是不合適的。在作者看來,本節更應當基于教材,從“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入手去尋找課程資源。
其次是實際的課程資源發掘。目前課堂上看到的屬于開發性質的課程資源基本都來自于網絡,有明顯的“信息技術”特征,也就是說這些課程資源都是可以用多媒體來呈現的。這符合信息化教學的方向,但用得過多,則容易背離地理課程本身的特征。事實上,課程資源首先應當是服務于學生的學的,其后才應當是服務于考試的,如果忽略了前者而對準后一目的去發掘課程資源,那樣的努力將是本末倒置的。
二、課改深化背景下課程資源發掘的途徑
為了某一個知識點而尋找幾個配套的課程資源并不難,難的是面對整個高中階段地理的學習,尋找到發掘課程資源的有效途徑?;谝陨嫌^察與分析,筆者認為高中地理教學要從新的視角去發掘課程資源。當然,這里所說的新的視角并非是指個人的突發奇想,而是指發掘課堂資源的視角要瞄準學生。
高中學生學習地理有著自身的特點,一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并不牢固,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只能給學生打下基礎,離提高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學生對如何學習高中地理并不熟悉,更多的學生還停留在讀和背的認識上,沒有意識到地理學科也具有理科特征?;谶@些認識,作者提出發掘課程資源的兩個基本途徑。
1.通過地理發展史資源的發掘,讓學生認識地理課程
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很少有學生了解地理課程的發展史,這就導致了絕大部分學生對地理的學習還停留在知識接受的階段。事實上,地理學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復雜的過程,從古代地理學,到近代地理學,再到現代地理學,可謂是一個波瀾壯闊的發展過程,其中有著相當豐富的史料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對地理學科的認識。
例如公元前的希羅多德對人地關系的探索,對區域界限的研究;又如學生熟悉的地心說與日心說的概念……這些歷史資料的呈現,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學習的背景,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并不是簡單的讀與記,更是基于歷史發展脈絡去尋找新的對“地”的“理”解。必須強調的是,每個高中地理教師都應當具有這樣的教學意識,否則僅滿足于教材上的知識介紹,是不能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的。
2.是通過地理學習方法資源的發掘,讓學生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
有了以上認識,再去尋找具體的地理課程資源,這才是合乎邏輯的教學之舉。這里以地理學習方法資源的發掘為例,談談作者的思考。地理學習有法,但很多學生未得其法,因此對學習地理感到非常困難。事實上,包括對地理地圖的認識與使用、對地理進行的觀察與想象等,都是高中地理教學中亟須開發的課程資源,這也是學生地理學習更為根本的地方。
很長一段時間里,作者都曾為學生地理學習不得法而苦惱,更苦惱的是無論怎樣逼學生讀和記,學生的學習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這就提醒作者可能還存在更為深層次的原因。事實果然不出所料,原來高中學生尤其是高一的學生對地圖的認識都存在方法上的問題,更加談不上地理觀察與想象了。于是作者以地圖認識、地理觀察和地理想象這三個概念為關鍵詞,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進行了專門的強化,搜尋了大量的地理資源,發掘了一系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完成了對地圖的認識,對地理的觀察與想象,形成了良好的地理學習基本功,從而對以后的學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見,高中地理教學重在對地理的認識和對學習方法資源的發掘。缺少了這個前提,其他任何努力可能都會收效甚微。
三、發掘課程資源對教與學的拓展與影響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在這個過程中,課程資源是教學依存的基礎,對教與學的拓展有著鮮明的影響。
根據作者的教學經驗,教師的教學觀念對課程資源的發掘有直接的影響,而教學資源本身的內容與呈現方式又會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產生作用,尤其是符合地理知識發生規律的課程資源,可以反過來促進教師對地理教學的理解。作者在引導學生“探究宇宙”時,搜尋到了某網站上談到的對宇宙的認識,極大地拓寬了作者的視野,因此根據視頻中的內容設計了一些題目,后來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評。這說明課程資源的發掘對教學確實是一個雙向促進的過程。
因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有發掘課程資源的意識,要充分利用這個過程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