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君
摘 要:大學生弱勢群體是現今我國高等學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加強對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首先論述了加強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針對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思想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
“弱勢群體”這個概念是朱镕基總理在200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來的,在這里,弱勢群體主要指沒有就業或無法就業的貧困人口,很少有人將他們與大學生聯系起來,事實上,在任何一個社會群體中都存在一個相對弱勢的群體,在大學生中也不例外。大學生弱勢群體是指由于家庭、社會和個人的問題而在經濟條件、社會地位,競爭力等方面處于不利地位的大學生群體,加強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加強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要求
我國正處于激烈的社會轉型期,社會分層現象滲透了大學校園,大學生弱勢群體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求學、生存和就業壓力,加上他們承受力薄弱,缺乏負責感,容易形成扭曲的價值觀和反社會的人格,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長。在群體生活中,大學生弱勢群體缺乏對他人的責任感,生活態度消極,對其他同學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不利于他人的健康成長。加強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不斷完善自己,改善人際交往,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1.2 實現教育根本目標的要求
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大學生弱勢群體也是高等教育的對象,由于心理的排斥和自身接受能力有限,影響了教育目標的實現,另外,現在的教育大多關注精英學生的全面發展,往往忽視弱勢群體的全面發展,為了實現教育的根本目標,促進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全面發展,同樣需要加強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
1.3 建設和諧校園的要求
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存在對于構建和諧校園是一個不利因素之一,他們產生的問題大多和與之相對應的強勢群體有關,涉及學習、交友、就業等各方面,例如復旦大學的“黃洋中毒案”、“馬加爵事件”等,至今讓人印象深刻,給校園帶來了很多不和諧因素,所以學校不解決大學生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之間的矛盾,不關注弱勢群體面臨的問題和心理狀態,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加強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迫切。
二、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思想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2.1 大學生弱勢群體具有極強的自我認同性
從形成過程來看,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形成缺乏穩定性,一旦形成,他們的自我認同性又會增強。大學生弱勢群體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不同于與生俱來的那些弱勢群體,例如殘疾等,也不同于比較穩定的社會弱勢群體,例如貧困區兒童等,他們容易通過一些外在因素獲得很多的挫敗感,考試失利,一次失戀等都可以讓一個大學生過低的評價自我,從而成為弱勢群體的一員。
2.2 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教育難度較大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大學生弱勢群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關注和輔導是持有消極態度的。由于生活環境的影響,弱勢大學生形成了自己屬于弱勢群體這一思維定式,潛意識里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不愿與人交流,于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產生抵觸情緒,給他們的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2.3 大學生弱勢群體普遍存在心理失衡問題
大學生弱勢群體一般心理負擔重,心理承受力又不強,這就出現了心理失衡問題,他們普遍存在障礙心理、消極心理和躁動心理,表現在:其一,孤僻的性格導致他們很少與人交流,日常交往和學習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障礙和隔閡。其二,由于他們競爭力不強,在獲得名次和獎勵的時候會產生自卑,否定自我的想法。其三,他們一般不愿接受師生的幫助,同時又要背負父母的期望,由此產生了躁動不安的情緒。
三、加強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3.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心理咨詢相結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弱勢群體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歸結為心理問題,面臨學習、生活和就業的巨大壓力,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心理問題日益增多,為了促進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全面健康發展,就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心理咨詢相結合,對弱勢大學生進行科學化專業化的心理疏導,增強他們的心理調適能力,面向大學生提供有效、及時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與服務,做好保密工作,并建立長期跟蹤聯系的機制。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心理咨詢相結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3.2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在對大學生弱勢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大學生強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鼓勵他們關心幫助弱勢群體,讓大學生弱勢群體感受到他人的關愛而敞開心扉,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同時,高校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讓盡量多的弱勢大學生有展示自己才華和個性的機會,使其在活動中建立自信。學校也要加強班級文化和宿舍文化的整體建設,培養弱勢大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觀念,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3.3 增強對弱勢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完善弱勢群體的資助體系
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從宏觀上對他們進行系統教育,還要堅持思想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針對弱勢群體的實質性困難,政府和學校要給予人文關懷,對大學生弱勢群體進行各種形式的幫扶工作,形成以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困難補助和貧困新生入學“綠色通道”為主體的多元化高校貧困學生資助體系。這樣雖然能幫助他們減輕經濟負擔,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的貧困生認為享受學校補助或學費減免后,會給他們的內心帶來許多壓力和顧慮,因此,還要注意防止一些負面的影響,完善弱勢群體的資助體系。
參考文獻:
[1] 胡曉琳.淺析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J].改革與開放,2011(3),50.
[2] 孫燕.微笑成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122-125.
[3] 劉強,劉曉紅.大學生弱勢群體的類型及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3(12),222-223.
[4] 都慧英.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16(1),2014,68-70.
[5] 段瑜倩.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晉中:山西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