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芝
摘 要:實驗開放式教學模式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欲望,真正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與其個性相適應的最大發展。也能相應的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關鍵詞:高中生物;開放性實驗;管理
我校是一所省級示范性中學,辦學目標是讓每一個學生得到與其個性相適應的最大發展。培養目標:博學多能經世致用純潔操守張揚個性。課堂教學觀:教著眼于學,教服務于學;交往,互動,培養興趣和責任感;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為了更好地達成這些目標,學校提出致力打造高效課堂、開放實驗室。為此,我在開放實驗教學方面做了較多的探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模式
1.時間管理:不同班級分時間段進行開放性實驗,具體實驗內容提前預約。我校三個年級每個年級28個班,進行自主探究實驗的一般都是高一、高二的學生,規定每天兩個班。同時,由于學生的開放性實驗內容靈活多變,所需儀器、藥品變化較大,有些材料需要購買或培養,所以,學生必須提前3天~7天預約。
2.實驗室管理:開辟一個專用實驗室,并且擺放一些常用的儀器和藥品。我校共有4個生物實驗室,每室28組,專門開辟一個實驗室供學生進行開放性實驗。每兩組擺放一種實驗,可以同時擺放14種不同的基本實驗設備,臨時有變適當增添。這樣基本可以滿足實際需要。
3.操作管理:要求學生自己寫出比較詳細的實驗設計。學生進實驗室之前必須對自己想探究的實驗有一個大致的設想:包括作出假設、提出問題、初步設計實驗步驟、預期的實驗效果、對預期結果的分析。只有這樣,開放實驗教學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則,學生抱著來玩、來獵奇的心理,實驗室的老師應接不暇,實驗資本大量浪費而意義不大。
4.教學管理:全程指導,科學評價與分析、合理化建議。凡是有自主探究意識的學生科學素養都較高,實驗老師的科學指導和合理化建議很有可能就是一支促使該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劑。同時,對學生加強指導可以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節約時間、提高實驗效果。
二、對實驗教師的要求:“六個要”
開放實驗教學,對學校的教學工作是一個促進,但對實驗室教師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
首先,實驗室教師要有崇高的敬業精神。以往的實驗室工作是半年辛苦半年閑,一旦實驗室開放,每天都是門庭若市,工作量會成倍成倍的增加。
其次,準備要充分。學生的課余時間非常有限,每次進實驗室都是滿懷希望,我們要讓他們滿意而歸。這樣就要求實驗教師充分做好各種準備,包括藥品、儀器、材料的種類、數量等。平時還要根據經驗,對于實驗中應用較多又需長時間培養的材料長期培養,以保證學生實驗需要。
第三、態度要和藹。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影響他們發展的不僅僅是教師的學識,更多的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如果實驗教師對每一位進行自主探究實驗的學生始終抱著一種真誠、接納、鼓勵的態度,學生的收獲將會成倍的增加。
第四、服務要細致。雖然學生開始有了實驗設計,但實際操作中肯定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實驗室教師要不厭其煩的為其服務,幫助學生取得實驗的成功。
第五、指導要專業。包括實驗設計、操作過程、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成敗原因分析與總結、實驗結論在理論知識中的滲透和遷移。一堂成功的生物實驗課不僅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還可以起到復習課本知識、鞏固課本知識的效果。
第六、專業功底要扎實。我們學校的學生智商較高,獲取知識的途徑廣泛,所以,知識面非常廣,有時提出的問題專業性很強。這需要我們實驗室教師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功底,以便及時之需。
三、學校要加強人力物力的投入
(一)加大實驗室的投入
1.穩定實驗教師數量、保證實驗室教師的素質:像我們學校84個班級的規模,生物實驗室有時1人、有時2人,有的老師臨近退休讓他在實驗室掛個邊,這樣極不利于實驗室的工作。只有長期穩定的專業實驗教師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實驗設計和實驗探究工作中去,才能在開放實驗教學中有所作為。
2.實驗儀器要不斷更新:公欲奇其材,必先利其器。實驗室應該不斷引進先進的儀器和設備。像我校使用PH計以后,測生物組織液的PH值不僅精確度大大提高,學生實驗的態度也嚴謹了很多;實驗室安裝了電子白板以后實驗課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很多,添置了數碼顯微鏡以后,顯微圖像能更清晰地展示出來,并隨時可以保存為圖片和視頻,為教學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3.藥品用量會成倍增加。特別是像甲基綠吡羅紅這些又要現配現用,價格又很貴的試劑用量會大大增加。
(二)重視實驗室教師的工作:以往實驗室教師被學校領導和教師認為是教輔人員,其實,專業的實驗教師應該是實驗探究和創新的主力軍。學校要提升實驗教師的地位和福利待遇,充分發揮實驗教師的積極性。
(三)實驗室只能專用:我校實驗室有時不是臨時用來考試就是用來招聘,這不僅加大了實驗室教師的工作量,也影響學生臨時的實驗。
四、實際效果顯著
通過開放性實驗,學生課堂上沒有完成的實驗在課后的實驗開放活動中能夠繼續完成。如: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還來不及觀察到自己的實驗結果,還需要在開放時間內再次完成。象葡萄酒的制作等學生不可能在一節課內完成,學生需要不斷觀察隨時記錄。平時在有些練習題中遇到的一些與實驗探索相關的問題在實驗開放活動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如:為什么植物體內的導管、木纖維是死細胞,而篩管是活細胞?有的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前來查證。通過觀察植物幼莖的臨時切片,一目了然。然后對比黑藻的細胞質流動,對細胞的活性了解得非常清晰。實驗開放教學讓學生覺得學生物不再是個抽象難懂的事了。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以前學生都是考背、記,通過實驗開放教學活動,讓學生找到了獲取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最佳途徑。現在,我校學生的實驗意識提高了、動手能力增強了;教學人員輕松了;學生的生物成績提高了;只是實驗室老師更辛苦了。
參考文獻:
[1](美)k.巴克著,黃偉達、王維榮等譯《生物實驗室管理手冊》,2005年
[2]姜孝成、莫相濤、彭賢錦主編《生物學實驗教程》,2007年
[3]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河南雨林教育工程有限公司聯合編寫《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指導書》,2010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