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禮福
【摘 要】自2014年3月8日馬航MH370客機失聯事件曝光以來,包括各國政府、媒體、公眾各方都對該事件給予高度關注,此后的半個月時間里,各個新媒體平臺都成為媒體和公眾參與事件討論的交流平臺,其中又以微博最盛。然而新媒體平臺的信息傳播卻出現諸多問題,如謠言的肆意傳播、以煽情代替信息傳播、信息趨同等。相對而言,傳統媒體因為有成熟的編輯理念,并未成為謠言的傳聲筒,并且多角度、深入地為公眾呈現信息。本文通過對比分析了傳統媒體的編輯理念對新媒體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 傳統媒體 編輯理念
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架航班號為MH370的飛機原本預定于早上6:30到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然而在夜里2:40時,馬航方面宣稱客機突然失聯,法新社最先報道了此條消息。飛機上包括12名機組人員和227名乘客共239人,其中中國籍乘客154人。
因為失聯飛機乘客主要是中國人,所以此事件一經曝光就引起了中國網民的關注,微博上各種信息層出不窮。然而,一些未經證實的信息和一些惡意制造的謠言也在網絡中肆意傳播,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虛假信息肆意傳播只是新媒體信息傳播存在的問題之一,另外新媒體還存在內容同質化,過分強調時效性而忽視其社會效果等問題,相較而言,傳統媒體較好地處理了這些問題,根本原因在于傳統媒體有成熟的編輯理念,而新媒體因為發展時間較短,并沒有明確成熟的編輯理念,所以在平衡社會效果、新聞價值和媒介定位上還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一、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編輯理念比較
媒體的編輯理念是指媒體對其性質、媒體宗旨和新聞傳播的立場、原則這些方面做出的明確規定,是指導媒體工作的基本綱領。新舊媒體的編輯理念有許多明顯的差異,傳統媒體因為發展時間長,擁有一套完整成熟的編輯理念,新媒體可以借鑒傳統媒體的編輯理念來提升其內容質量,拓展其生存空間。
1、傳統媒體的編輯理念
(1)細化定位,分眾營銷。傳統媒體不僅面臨著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傳統媒體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為了能在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分眾營銷成了媒體的必然選擇,所以在市場上,可以看到不同類型的傳統媒體。媒體通過細化定位,尋找特定的受眾群體,生產出更有針對性的內容,從而產生更大的受眾粘性,促進媒體效益的提升。
(2)深化內容設計,增強媒體思考。雖然統媒體在信息的廣度和容量上不能和新媒體媲美,但是傳統媒體在深度上比新媒體要出色許多。傳統媒體由于版面和時長的限制,必須在有限的時空范圍內呈現最有價值的信息,這就要求傳統媒體必須審慎思考、綜合考慮來選擇版面內容。傳統媒體如今依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輿論引導者的角色,它所呈現的信息和觀點對社會輿論走向有著重要的影響。
(3)優化采編團隊,提升采編人員新聞素養。傳統媒體一般都有嚴格的規范,對人員的采編評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新入職的記者會有一名資深記者輔導,將媒體的理念、工作經驗傳達給新記者,更重要的是在采編過程中及時答疑解惑,這樣能較快地促進新記者的成長,避免低級錯誤的發生。
(4)堅持新聞倫理,以新聞價值為導向。新聞倫理是媒體必須恪守的行為標準,媒體違背新聞倫理,不僅可能觸犯法律,也可能會導致受眾的流失。在此次馬航事件中,許多媒體為了獲取新聞對失聯乘客家屬造成二次傷害,這是對新聞倫理的違背。在對新聞倫理的堅持上,傳統媒體較新媒體要規范的多。傳統媒體因為版面和時長的限制,不能呈現太多信息,新聞價值就成了傳統媒體新聞選擇的圭臬。新聞價值包括重要性、時新性、貼近性、新奇性、顯著性和沖突性等,傳統媒體在報道時會權衡各項指標,將最有意義的新聞呈現出來。
(5)內容的逐級審查,注重輿論導向。傳統媒體相對新媒體擁有更加嚴格的內容審查制度,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初選、復選和定選。初選在各部門編輯執行,也是粗選,在各編輯部門進行,部門主任為主要操作者。初選是對所有稿件進行審讀和分類;復選由版面主編執行,也是精選,復選是對初選中入選的稿件根據版面要求再作一次挑選;定選由總編輯執行,對存疑稿件或重大新聞的最后判定。主要由總編輯或編委審定,有些還需經編委會討論決定。
依循傳統媒體的編輯理念的指導,傳統媒體有一套完整成熟的編輯流程,包括:1、選題策劃,確定報道基調,確定報道范圍與重點,確定報道結構;2、擬定采訪提綱:確定采訪重點,突出核心,確定報道規模和時間地點;3、稿件內容審查:初審——復審——定審;4、擬定發稿計劃:確定每條稿件的題目、內容、體裁和篇幅,確定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與具體時間,稿件在版面或節目中的位置。發稿計劃是對報道規模與報道進程的具體落實,確定稿件在那一天發,發布的頻率;5、受眾意見反饋,傳統媒體會在其平臺上對部分受眾意見進行反饋,如紙媒的讀者信箱,電視廣播的觀眾熱線等。
2、新媒體的編輯理念
新媒體真正得到發展應該是在2000年以后,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媒體的準入門檻持續降低,尤其是微博的出現,使得受眾更加便捷地參與到信息的交流和傳遞中來。新媒體的發展相較于傳統媒體,時間上比較短,因此在經驗上還存在明顯差距。
新媒體的編輯理念大概可以分為六個方面:1、對最新信息的即時編輯;2、對海量信息的整合篩選;3、運用新媒體多樣形式展現信息多面性;4、多元信息的把關,避免信息誤讀和誤傳;5、突出標題,提高網頁的利用率和吸引力;6、在新媒體交互傳播中充分引導輿論①。
新媒體的編輯理念在傳播時根植于新媒體的技術特點和傳播特點,新媒體的編輯是基于計算機的信息處理,是非線性傳播的,傳受雙方可以隨時互動交流。新媒體平臺包括媒體網站、客戶端、論壇、貼吧、微信微博平臺等,擁有多種信息傳播渠道。新媒體通過信息的時新性、海量性、形式多樣性來實現其媒體功能和媒體追求。
新媒體的編輯流程大致為以下幾個部分:1、從海量的信息中選擇有新聞價值的信息;2、信息的審查核實,新媒體平臺也要對信息進行核實和審查,主要針對內容的真實性和可能造成的輿論效果進行評估,但并不如傳統媒體那般嚴格;2、信息的發布,運用多種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通過信息的高頻次傳播來建立信息強勢,實現對受眾視覺的沖擊;3、信息的調整,因為具有即時更新的特點,所以信息的證偽工作很快會在新媒體平臺的頁面上得到體現;4、受眾意見的反饋,新媒體平臺相較于傳統媒體更加注重與受眾的交流,所以大多新媒體平臺會建立一個受眾交流版塊,受眾的意見會得到及時反饋。
二、新媒體如何借鑒傳統媒體編輯理念
通過上文的比較,可以看出傳統媒體的優勢主要提要在以下五個方面:1、成熟的定位策略,具體包括受眾定位、形式定位、內容定位、個性與風格定位、營銷定位和戰略定位。除了形式定位,傳統媒體因為技術手段的限制落后新媒體外,其他五個定位,其都具有明顯的優勢;2、采編團隊的經驗優勢,相較于新媒體,傳統媒體對采編人員有更高的專業素養要求;3、內容的深度、個性化優勢,傳統媒體的深度、個性化優勢避免了其在愈演愈烈的媒體大戰中被同質化、被淘汰;4、資源整合能力,傳統媒體相較于新媒體,具有更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傳統媒體的資源包括:影響力、采編團隊、人脈優勢、經驗優勢;5、對新聞價值和稿件造成社會輿論效果的預判能力,傳統媒體對新聞價值的敏感性更高。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僅僅是競爭關系,更是合作關系,在輿論的矛頭都指向傳統媒體應該借鑒新媒體時,新媒體從業者也應充分意識到傳統媒體的優勢,取其精華,努力提升新媒體的內容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提高采編人員的新聞素養,增強內容的深度和原創性
新媒體應進一步提升編輯記者的新聞素養,具體包括采寫編評能力。記者在采寫時應注意新聞倫理,避免對采訪對象造成傷害,不違背新聞真實性,同時注意信息的提煉,提高版面利用率和信息的豐富度,對重大新聞要做深度挖掘,從各個主體和利益方的角度切入,為受眾呈現最全面的信息。雖然很多新媒體平臺缺乏采訪權,但這不意味著就不能進行新聞的原創,即使是對其他傳統媒體的信息進行加工提煉也好過直接地轉載,媒體是思想的傳遞者,而不應只是一個信息的搬運工。
2、加強新聞價值的判斷能力,不以時效性為唯一考量標準
新媒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新聞敏感度和對新聞價值的判斷能力,不把時效性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記者在內容初期的篩選中就秉持新聞價值,不應為搶新聞而“有聞必錄”,要以重要性、時新性、貼近性、沖突性、新奇性等作為判斷標準。
3、了解受眾感受,不以商業利益為唯一追求
新媒體不應只追求利益。媒體肩負著教育者、監督者、信息傳遞者、娛樂大眾的職責,所以媒體在報道時要權衡社會效果,在媒體宗旨的基礎上,完善媒體的定位策略,細化受眾,豐富傳播手段,最終實現媒體內容的個性化、風格化。
4、加強內容的審查,防止虛假信息和謠言傳播
在這一次的馬航事件中,新媒體平臺上大量虛假信息的傳播正是因為內容審查不嚴造成的,媒體自由絕對不是毫無限制的自由,而是建立在尊重國家法律、媒體職業倫理基礎上的。新媒體平臺的信息審查不嚴有其技術原因,即信息海量性與人員過少的矛盾,但這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媒體在發布信息時,能通過至少兩個信源來確定信息的真實性,便可大幅度降低虛假信息傳播的可能。新媒體還可以完善其信息檢索系統,對一些可能存疑的信息進行關鍵詞檢索,這能快速確定信息的來源,進行信息的查證。□
參考文獻
①詹新惠:《新媒體編輯》[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專業學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