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明
摘 要: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的研究與運用,是高校實施生態文明教育的關鍵。通過對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理論的分析發現,高校已基本形成了理論教學、校園文化、大眾傳媒、管理載體、大學生環保社團為主的五條途徑,而教育方法則貫穿于這五種途徑的始終。目前對這五條教育途徑的運用和開發的程度還比較低,對教育方法的研究還比較分散、浮于表面,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并且通過研究發現,實踐性、隱性教育的加強將是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路徑今后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生態文明教育;生態文明教育路徑;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4-0140-02
從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到十八大報告第一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加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和國家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戰略高度。高校作為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載體,無疑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的接班人,是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的踐行者,他們是否具備良好的生態文明素質,將影響整個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因此,本文通過對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理論的研究,為不斷優化和創新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為新形勢下更好地開展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提供一些借鑒和指導。
一、相關概念的研究
1.生態文明教育的概念
關于生態文明教育的概念,目前我國學術界還未形成統一的說法。方創琳認為:“生態文明教育應該包括生態善惡、生態良心、生態正義和生態義務這四大范疇。”[1]這主要從教育內容方面對生態文明進行了闡述,并未提出確切概念。陳麗鴻、孫大勇認為“生態文明教育是指針對全社會展開的向生態文明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出發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培養全體公民的生態文明意識,使受教育者能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自然、生產力之間的關系,形成健康的生產、生活、消費行為;同時培養一批具有綜合決策能力和領導管理能力、掌握各種先進科學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專業人才。”[2]這是廣義的生態文明教育概念,是站在全社會的視角對生態文明教育的概念進行了界定。楊志華、嚴耕認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高校為培養具有明確的生態文明觀念和意識、豐富的生態文明知識、正確對待生態文明的態度、實用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技能、高度的生態文明建設熱情的新型人才而展開的教育。”[3]這是狹義的概念,專指高等學校的生態文明教育,與本文的研究相契合,因此本文以此概念作為研究的基礎。
2.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的概念
目前,我國學界對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研究還比較少,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其中《辭海》中對路徑進行過界定,即道路和門徑,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為路徑就是途徑和方法的總稱。筆者認為生態文明教育路徑可以理解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高校為培養大學生豐富的生態文明知識、鮮明的生態文明意識、端正的生態文明態度、實用的生態文明建設技能、強烈的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感而在生態文明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有計劃、有組織、有意識地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和途徑的總和。這是狹義的概念,專指高校的生態文明教育路徑。
二、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理論研究現狀
我國高校的生態文明教育剛剛興起,各方面條件還不完善,現將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研究現狀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總結。
第一,理論教學是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徑,以課堂教學為主。在課程設置方面,考慮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公共必修性,很多學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實施生態文明教育的主渠道。王康認為:“高校在普遍缺乏生態教育公共必修課的情況下,應開設公共必修課,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生態文明教育力度則尤為重要。”[4]同時還有學者提出要建立生態文明的公共必修課和選修課。李昌祖、屠佳認為:“應該盡快普及生態環境課程,不僅要把生態文明課程作為基礎性必修課,而且要把這種思想貫穿到各門課程的教學之中,把相關內容的學習滲透到各類專業學生的學習中。”吳明紅、嚴耕認為:“目前全國高校均開設生態文明教育公共必修課程的條件尚未成熟,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普及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基礎上可以開設選修課程。”[6]總之,公共必修課、選修課、各專業課程相互滲透、共同發展的模式將是今后生態文明教育課程設置的主要趨勢。在教師資源設置上,要積極引進專門生態文明教育的師資,實現教師素質的專業化。在教學方法上,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是生態文明教育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而現行的生態文明教育往往以理論說教為主,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學習的興趣普遍不高,所以要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肖克艷、金鳴娟認為:“通過運用議程設置理論,在課程教學中設置生態文明議題,提高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實效性。”[7]饒世權、鞠廷英則具體闡述了“通過建構以理論教學、社會調查、案例分析、模擬活動和論文構成有機聯系的‘五個一方法來培養大學生生態文明素質。”[8]從現階段的研究狀況來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方法的研究還比較少,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校園作為大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是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載體。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是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基本途徑。李昌祖、屠佳認為“在校園文化中培育生態文明價值觀是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核心內容,并指出編制生態校園的標準體系以加強大學生的情感體驗。”[5]建設優美的高校生態文明環境,大力開展校園生態文明教育活動,使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生態文明素養。
第三,大眾傳媒作為當今最重要的傳播方式之一,尤其對90后大學生來說多媒體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合理運用大眾傳媒是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徑。段海超認為:“要抓住網絡這一主陣地,建立生態文明教育專題網站或在校園網里設置美麗校園欄目,定期發布美麗校園建設的相關知識、理論動態等。”[9]李張容則進一步指出:“大眾傳媒作為生態文明教育載體的重要作用,提倡要擴大網絡平臺的宣傳性教育。”[10]
第四,在管理載體建設上,為了確保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應建立、健全生態文明教育管理體制。姜樹萍、趙宇燕等認為:“應該成立生態文明教育辦公室,并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生態文明教育實施綱要確保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有效、有序開展。”[11]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不斷加強,成立專門的教育管理部門將是大勢所趨。劉春蘭、王淑英認為“要結合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培養大學生生態文明習慣的養成從而把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落到實處。”[12]吳青林、董杜斌則進一步提出:“應該完善教育制度的約束性,發揮教育制度的顯性和隱性的育人功能。”[13]同時,班主任、輔導員作為管理載體的基層工作人員和與學生聯系最為緊密的群體,應該積極發揮他們在生態文明教育中的作用。張月提出“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線工作者,在高校生態文明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應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在生態文明教育中的德育職能。”[14]
第五,大學生環保社團作為大學生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徑。吳明紅、嚴耕認為“應該充分依托大學生環保社團如‘山諾會、‘綠手指環境保護者協會等組織,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活動。”[6]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大學生環保社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大學生在參與和實踐中得到鍛煉,為培養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和能力做出了突出貢獻。
三、結論及其展望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和總結發現,我國高校的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的理論研究已經基本形成了理論教學、校園文化、大眾傳媒、管理載體、大學生環保社團為主的五條途徑,而教育方法則貫穿于這五種途徑的始終。目前對這五條教育途徑的運用和開發的程度還比較低,對教育方法的研究還比較分散、浮于表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近年來,90后大學生逐漸取代80后成為高等教育對象的主流,他們具有獨特的思想特點和行為方式特征,在對他們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時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運用。單純的理論灌輸對大學生生態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沒有多大意義,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使大學生真正理解生態文明的真正內涵,并最終形成良好的生態文明品質。同時,老師的言行舉止、學校的文化等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學生生態修養的形成。所以,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必須注重隱性教育方法的運用,將生態文明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以及各項日常工作中去,滲透到校園環境和各項實踐活動中去,使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參與實踐中主動將生態文明道德內化為個人認知,最終形成良好的生態文明品質和生態文明行為。總之,實踐性、隱性教育的加強將是今后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方創琳.論生態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1993(5):25-27.
[2]陳麗鴻,孫大勇.中國生態文明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3]楊志華,嚴耕.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是時代發展的新要求[J].中國林業教育,2010(5):5-8.
[4]王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6):57-59.
[5]李昌祖,屠佳.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途徑探析[J].高教與經濟,2008,21(4):53-54.
[6]吳明紅,嚴耕.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路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2):70-71.
[7]肖克艷,金鳴娟.議程設置在高校生態文明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求索,2011(7):195-196.
[8]饒世權,鞠廷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大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的探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4):67-68.
[9]段海超.論大學生生態文明觀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95.
[10]李張容.追求生態幸福的路徑探析[J].開封大學學報,2013,27(1):7.
[11]姜樹萍,趙宇燕,苗建峰,陳芊羽.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路徑探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25(4):73-74.
[12]劉春蘭,王淑英.淺析高職院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實施途徑以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例[J].林區教學,2013(1):15-16.
[13]吳青林,董杜斌.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現實訴求與路徑選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455):64-65.
[14]張月.高校生態文明教育中輔導員的德育職能探析[J].現代企業教育,2011(12):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