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倫
摘要:高中地理活動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教學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的關鍵途徑。因此,筆者借本文對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學進行反思,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 方法
一、高中地理教材的相關活動內容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動內容是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能力的教學內容。湘教版高中地理作為必修類課程,在活動設置方面主要分為:思考、探究、實踐三類。在整個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地理I》《地理Ⅱ》《地理Ⅲ》三冊教材,活動共計有193次。如何根據活動內容做好高中地理教學工作,具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于討論類的活動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討論積極性,增加學生間的交流與討論深度。在進行此類教學活動時,一方面應利用學生間的相互影響力設置若干的團隊活動內容。通過劃分活動學習小組,進行討論評價與反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更有效地把握課堂,而學生也能在團隊討論時更好地互相激勵,更好地合作,也就達到了高效學習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做好正確的引導,對地理問題進行有意識有深度的提問與層層導入式的引入。以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進而達到思想的交融與火花的碰撞。
例如,在高中地理I(必修)中,有一項目活動是要求討論太陽輻射對于影響的影響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在進行討論時,教師首先要學生對太陽活動的相關內容進行資料的收集,并形成自己的觀點。這一階段的內容作為高中地理初學階段的知識框架,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有著很大的幫助。在討論過程中,把其設定為一個辯論賽的制度,學習小組間觀點的對壘與思想的交鋒非常到位。為了控制好整個討論的方向,筆者還設定了辯論的時間,精確到秒的發言時間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提煉,學會用自己的思想去總結,用最嚴謹的語言去表達,而且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地理知識的思維邏輯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另外,對于此類教學活動,教師應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求同存異,以營造出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達到高效教學的目標。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教材活動反思
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決定了整個活動的有效性。因此,要想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應拓展教師自身的思維層面,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對于學生異想天開的想法進行肯定與正確引導。但目前高中地理活動教學中,考慮到成績的因素,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里教師對于地理知識活動的處理都處于:要求學生讀死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不要問為什么,只要記住就好等情況。為了節省課堂時間,更多的教師對于高中地理活動教材是采取報答案的方法進行教學,甚至還有直接跳過,不予教學的情況出現。這都是因為教師把活動看成是一種浪費時間的事,沒有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考慮。教師更多地把學生的學習看成是一種對知識的記憶,而并不在意學生是否有思考與深入。這也反映為高中地理大量的題海戰術,教師要求學生記典型等情況。這一方面反映出教師對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低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在高中地理活動教學中教師思想觀念的狹隘。目前高中地理活動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不足需要反思:
(一)活動與學習的區別
這方面反饋到教學實踐中,就是教師把活動內容直接視為理論性知識內容。如在進行高中地理I(必修)活動的第三項時,其提問如下:
計算某日所在學校、北京和南北回歸線之間某著名城市的正午太陽高度角。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直接把其看成是一個地理應用題。直接進行解題分析與思路講解,然后要求學生進行記憶。這樣的教學方法也就直接抹殺了學生的思維過程與活動的基本意義。在筆者看來,對于此類活動,應首先讓學生去想想,如何用這幾個條件去得出那個城市的太陽高度角呢,也就是進入“偵探的找線索時間”。在這個時間里,要求學生先把這活動中所涉及到的專用名詞進行復習,并以搶答的方式讓學生對正午太陽高度的一般規律進行了復習。即,正午太陽高度=90度-欲求點與直射點之間的緯度距離。
得到這一公式后,讓各學習小組進行探討,并講出各自所持有的思路。并要求各小組派出代表進行黑板上的計算,作為一種開放性小組測試。黑板上的代表與臺下的小組成員可以保持溝通,并計時比賽。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積極性得以發揮,甚至有學習能力強的小組已經對一天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下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進行規律總結。接下來,我對各小組代表的計算結果進行了評價,決出了最快、最優秀、最全面的小組。
考慮到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目標,我在最后提出一項問題,就是安裝在樓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一年四季怎么去調整角度才算是最佳效果。這一題中已經蘊涵了對于太陽高度角的利用與應用,學生通過分析樓間距,太陽能熱水器與地平角間的夾角,也就可以達到迅速理解知識、把知識生活化、提高知識應用水平的目的。
(二)教師角色與活動內容的平衡
作為活動內容,無法避免的就是對于現有知識的拓展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但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師已經習慣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甚至已經對于教學產生了一種條件反射。當遇上這種活動內容時,很容易把學生的思考權利剝奪,甚至直接把應讓學生自己探究出來的知識與理論當成新知識講解了。這樣的情況下,要做好教師角色與活動內容的平衡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例如,在高中地理Ⅱ(必修)中的活動題:關于家鄉商業網點布局和商業活動的調查中,教師應擺脫自身的包辦意識,只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與大綱性的要求。分組時應考慮各組實力的平衡,不限定角度也不限定內容,給學生一個寬廣的發揮空間。教師可以要求調查報告中規定要有圖表、要有數據、要有實例但不能規定怎么樣去研究、去什么地方研究、去哪些網點研究等等。這樣的平衡才能做到兼顧學生的自主性與教師的指導性。適當的跟蹤與指導是必要的,確保調查的公正無誤也是必要的,但重在堅持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去學習。
三、結語
作為一名教師,在高中地理活動教學中,應認清活動性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小論文、演講、海報、漫畫等各種方式進行活動手段的豐富。總的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結合實際,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才能做好高中地理活動教學工作。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