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超
摘要:金庸,原名查良鏞,他是一位最著名的武俠小說家。在他之前,武俠小說向來是不入流的,普遍被視為低級庸俗的作品,不為主流文壇所接納,而金庸武俠小說的橫空出世打破了這種格局,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內涵逐漸走入了主流文壇的臺階。金庸的武俠作品可以用一幅對聯來體現:“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天”,這些作品部部經典,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的作品曾被多次重印,發行量過億,并且多次被改編成為電視劇、電影,成為人們觀看的焦點。大學之中開設金庸小說研究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當然入選中學課本也是順利成章的事了。
關鍵詞:信仰之堅 情感之真 知識之博 藝術之美
金庸武俠小說是在深厚的傳統文化意蘊下融合了從西方傳入的現代文學觀念和技法所進行的藝術加工,具有豐富的內容、深邃的思想、強烈的情感和優美的意境。金庸小說以其思想、內容、情感能給讀者予以愉悅、共鳴和震撼,在閱讀金庸武俠作品的同時也就能接受教育,這是潛移默化的。對于金庸武俠作品的內涵,具體分析有四個方面。
一、金庸作品中人物的信仰之堅
金庸小說塑造了許多成功的人物,這里成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對金庸小說而言,這些人物各具特色、形象飽滿而意蘊深遠,受到人們的喜愛,是金庸小說成功的關鍵之處;二是指在具體的小說環境中,這些人物是成功的,他們人格高尚、武藝高強、為國為民、懲惡揚善,是真正的俠客。
金庸小說塑造了眾多俠客,按其行為傾向大致可分為儒家之俠如郭靖、洪七公;道家之俠如張三豐、周伯通;佛家之俠如虛竹、方正大師。他們行為、個性各異,或率眾抗敵、或自由逍遙、或行俠仗義,但其根本之處在于他們都有一種“俠”的信念,這是支撐他們不斷奮斗與進取的動力。
二、金庸作品的情感之真
金庸小說的成功之處還在于其編織了一個復雜的情感世界,展現了各種各樣的情感。普遍認為“武”“俠”“情”是金庸小說的三要素,甚至有人認為“情”高于“俠”和“武”。金庸先生自己也認為描寫人性才是永恒的,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1.親情。親情是人類最淳樸、最自然的情感,金庸對其進行了熱烈的謳歌和描繪。以《射雕英雄傳》中郭靖來分析,他尚未出生父親便去世,他在母親的撫養下長大,自由立志為父報仇,盡管他資質平庸、不宜習武,但為報父仇,他從六歲即不分寒暑地學武,在付出艱辛努力和一系列機遇后,他終于學武有成,報得父仇。在他成長過程中,他的幾位男師父扮演了他父親的角色,他們愛護并督促郭靖,郭靖也對他們極為尊重,到后來更是為了師父而不惜與黃蓉分離。此后郭靖已是名滿天下的大俠時,他仍然對師父畢恭畢敬。在郭靖這個人物形象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倫理中以孝為中心的家庭倫理關系。
2.友情。友情是最真摯、最偉大的情感。在以男性為中心的武俠小說中,男性之間的友情當然是必不可少的,金庸對其也進行了感人至深的描寫。以《倚天屠龍記》來分析,張翠山名列武當七俠,七俠情深義重,以兄弟相稱,因三哥為人所傷,他前去調查而碰上了殷素素和謝遜,二人同為謝遜劫往孤島,后來得知事件真相后與謝遜結為兄弟,十年后和殷素素返回中土,而謝遜不愿連累義弟獨留孤島,回到中土張翠山寧死不吐露謝遜下落,后因發現妻子與害三哥兇手有關而自刎謝罪。而謝遜在孤島上也無時不牽掛義弟夫婦和義子。這樣的感情令人蕩氣回腸,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倫理中重義的人倫關系。
3.愛情。愛情是最美好、最動人的情感。“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可見愛情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愛情也從來是文學作品永恒不變的主題。在中國傳統的倫理社會中,人們沒有婚姻自由,從來都是“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來都缺乏自由的愛情。現實和理想的極大反差更讓人覺得愛情的美好。在傳統倫理中,“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俠客從來不近女色,而重兄弟情誼。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卻是“兒女英雄”,既“事業有成”,又“愛情美滿”,不亦樂乎,這就顛覆了傳統不近女色的俠客形象,讓俠客更人性化,也讓小說更動人。金庸小說塑造了郭靖和黃蓉、楊過和小龍女、令狐沖和任盈盈等多對經典情侶,編織了一個個美麗的愛情童話。
三、金庸作品的知識之博
在很多人眼中,因為其深厚的文化韻味和廣博的文化知識,金庸小說還是文化小說。他的作品涉及儒、釋、道、墨、諸子百家,涉及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眾多的文史科技典籍,涉及傳統文學藝術的各個門類如詩、詞、曲、賦、繪畫、音樂、雕塑、書法、棋藝等等。作者調動自己在這些方面的深廣學養,使武俠小說上升到一個很高的文化層次……我們還從來不曾看到過有哪種通俗文學能像金庸小說那樣蘊藏著如此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具有如此高超的文化學術品位。
(一)作為價值的觀念之先進
金庸小說除《笑傲江湖》《連城訣》之外都有具體的歷史背景,并且金庸善于刻畫社會動蕩、民族矛盾的歷史,把人物融入歷史中,以假亂真。在歷史觀上,金庸站在人民的立場,以人民的生活狀況來評判統治者。《射雕英雄傳》結尾郭靖對成吉思汗的批評與《天龍八部》中蕭峰勸阻耶律洪基的行為都體現了站在民眾立場的歷史觀。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關系在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歷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和的歷史。金庸小說描寫了滿族、女真族、蒙古族、回族、白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對少數民族人民的善良、勇猛、機智、勤勞進行了贊揚,而不是貶之為蠻族。在金庸小說中,可以看出作者堅持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觀念,這些無疑是進步的。
(二)作為具體知識之廣博
有論者認為:“金庸小說的最大意義不在于它為我們提供了多少傳統文化的“精華”, 而在于它在現在和未來的民族文化的認同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文本。”在知識方面,金庸小說并不能給讀者多少知識,重要的是提供一些傳統文化的基礎理念和激發讀者對傳統文化的求知和興趣。但如果談具體知識的話,金庸小說仍會給讀者以啟發。如詩詞歌賦、歷史地理、音樂繪畫、書法棋藝等,如《笑傲江湖》中梅莊四友那一回就相當于像讀者展示酒道、書法、棋藝、音樂。
四、金庸作品藝術之美
作為文學作品的金庸小說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從文學上看,金庸小說運用一種淺易文言體,流暢簡潔,極富美感,小說中有許多富有文采和意境的優美片段,給人以文字閱讀的享受。當然,金庸小說之美不止體現在文字上,如前所述諸子的“俠”的形象和人格也是一種美;那些深刻、強烈的情感也是一種美。
金庸小說還因與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的深厚淵源關系,涉及了詩詞、曲賦、繪畫、音樂、書法、棋藝等藝術門類而展現了中國傳統的藝術精神。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