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祿
在我們源遠流長的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書法藝術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們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書法藝術伴隨著我國漢字的發展和成熟逐漸發展起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繁榮的景象,著名的書圣王羲之和其子王獻之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唐朝時,素有“顏筋柳骨”稱謂的顏真卿、柳公權的作品備受推崇。可以這樣說,書法藝術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們傳統文化中寶貴的財富。
教育除了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還應該傳承我們中華文化的精華,書法作為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被社會重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當然也勢必引起教育體制的變化,為此以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提高的素質教育成為新時期我國教育發展的目標,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就要改變過去單一地追求學生成績的教育思想,而是要使學生在各個方面均能夠獲得發展和提升。在國家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我國新時期的教育必須要真正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育的過程中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使學生在感受和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既能夠收獲知識,也能夠提升學生個人的素養。在國家這樣的要求下,書法課在社會的呼聲下開始逐漸進入了小學課堂。那么,作為一線的小學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對小學書法課的開展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開展小學書法課的重要意義
我國新時期教育的職能應該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既能夠使學生收獲知識、提升能力,同時也使學生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國著名教育家蘇士澍曾經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文字和書法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底蘊和風格,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根。因此,重視漢字和漢字的書寫是尊重和了解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但是,就目前我國教育發展的現狀來看,漢字的書寫在社會上不是受到多大的重視,而是在逐漸弱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于多種因素,導致小學書法課在很多地區已經取消,從而造成了書法教育的“斷檔”;其次,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導致應試教育思想盛行,很多學校更多地追求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而那些學校和家長認為浪費時間的“課程”逐漸居于可有可無的地位,書法教育逐漸流于形式;再次,隨著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信息時代來臨。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和工作、學習壓力的加大,使很多人對于現代書寫工具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導致更多的人意識不到書法的重要性,甚至寫字的能力都在弱化,導致錯別字、“提筆忘字”的狀況經常出現。
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陳振濂教授非常關注書法教育發展的現狀,他曾經不無擔憂地說:“現在的孩子是通過鍵盤拼漢字,而不是通過筆順寫漢字,等到他們再結婚生子,這兩代人一過,中國人就可能失去漢字的書寫概念。”這一系列的事實說明,在小學開展書法課教學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承我國文化的重要方法。因為廣大青少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通過對于書法的學習,不僅會加深對于我國漢字和書法文化的了解,從而提升對于漢字和祖國古代文化的情感,也能夠磨練學生的品格,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書法課的學習過程中,它不僅是要求怎樣寫好漢字,而寫需要學生平心靜氣地投入其中,進而培養學生的耐心、堅持不懈的毅力,對于學生品格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所以說,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和安排書法課是我國新時期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我國新時期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從小學書法課的教學內容來看,主要包括硬筆書法教學和毛筆書法教學即軟筆書法教學兩部分內容,下面我就這兩個方面的教學作一簡單介紹。
二、小學硬筆書法教學的方法
硬筆書法是當前社會應用較廣的一種書法模式,相對于軟筆書法也就是毛筆書法,它有著自己的特點和模式。首先,硬筆書法的書寫材質較硬,因此,在書寫的過程中基本上沒有什么書寫文字線條的變化;其次,就是硬筆因為材質較硬,所以相對于毛筆來說更容易控制,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掌握;最后,相對于毛筆字來說,硬筆書法的字型相對較小,這與硬筆書法的書寫工具有著密切關聯,因為硬筆書法的主要書寫工具是以鋼筆、水筆、圓珠筆,甚至是鉛筆為主,所以字型不可能太大。針對硬筆書法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從學生的實際來結合硬筆書法的特點來安排教學。
1.結合學生實際,調動學生興趣。新時期的課堂教學要求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宰課堂的狀況,要尊重學生、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設計和安排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和自己學習的主人,進而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這樣才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進而提升學習的效果。
書法教學課程,主要是以學生書寫實踐為主,內容相對枯燥,形式相對單一,往往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特別是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學生更容易產生問題,因此,我們的硬筆書法教學必須要從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興趣作為教學的目標和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不要盲目地增加學生的負擔,要力爭量少而求精,使學生能夠學一個掌握一個,多讓他們來體會成功的快樂,這樣在循序漸進中學生的興趣就會在不斷地提升,他們也不會把書法課的學習當作自己的負擔,而是使之成為自己的快樂,這樣就進入了“樂學”的境界,學習效果也是最好的。
2.重視學法技巧的指導。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于學生學習書法來說,并不是簡單地使學生反復地練習、臨摹就能提升學生硬筆書法的技能,而是要在教師科學的指導下才能更好地提升。也就是說他們必須要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進行硬筆書法練習,教師指導得科學、得法,學生自然學得輕松自如、興趣盎然。從一般來看,學生的硬筆書法書寫技巧一般應該包括以下這幾部分。
首先是筆法指導。筆法是學生書法學習中的最為關鍵的環節,學生能否寫好字這一部分最為重要,但這一部分也是學生在練字過程中最為難學的一個環節。所以在學生練字的過程中,筆法的訓練必須要常抓不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科學握筆,也就是持筆,然后必須要按照筆畫要求按部就班地打好根基。
其次就是要從基礎著手,即從基本的筆畫練習著手,切忌貪多棄易。小學階段是學習書法的初始階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入門階段,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基礎的構建,認真做好每一步,真正打好學生的基礎,使其掌握硬筆書法的基本要領。
再次就是要做好漢字的偏旁和結構書寫指導。我們中國的大部分漢字都是由偏旁部首構成的,而這些偏旁部首書寫的規范性和準確性直接影響著整個字的書寫效果和感官效果,所以必須要在入門階段使學生掌握漢字偏旁部首的書寫規律,進而把這些偏旁部首帶入到整個漢字的書寫中去,從而達到漢字書寫的整體和諧和規范。同時也能夠使學生舉一反三,在反復的練習和實踐中掌握書寫的規律,使整個字更和諧;在學生重視偏旁部首的書寫過程中也要提醒學生漢字的書寫結構,也就是整個字的書寫布局,這不僅要求學生寫好每一筆每一劃,而且要求學生從全局著眼、從整體著手,要有大局觀地來書寫每一個字。這樣的練習最好要求學生是在規范的田字格中進行科學的訓練,慢慢地使學生做到下筆之前,字在心中,這樣才能在整體效果上提升學生自身的硬筆書法書寫能力。
3.教學過程中把講、練、評有機地結合起來。上好書法課,必須要把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練,,以及師生間的評有機地集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地使學生硬筆書法學習效果最優化。
在學生剛剛接觸硬筆書法課程時,教師的講非常重要,教師的講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硬筆書法的要求,使學生了解硬筆書法。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在聽教師講的過程中掌握硬筆書法書寫的一些基本的技能。但是,單純的聽教師講而不讓學生及時的練往往使學生很容易遺忘一些要求和技能,同時學生枯燥地聽也容易厭煩,進而影響學習的效果,所以要把教師的講和學生的聽結合起來,使學生邊聽邊練,這樣就能強化對于書寫要求的理解,也能豐富教學過程,避免學生厭倦。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還要把評結合進來。這里的評不是過去教師來評學生的單一模式,而是要使學生加入進來,和教師一起評,在師生共評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另一方面,讓學生自己來評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書寫要求的理解,進而發現自己的問題和不足,也能夠看到別人的長處和優點,這樣就能取長補短,推動自己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小學毛筆書法的教學方法
毛筆書法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是極為漫長的,也是我國書法最初的內容。相對于硬筆書法,毛筆書法對于書法功夫的要求更高,難度也更大一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結合毛筆書法的一些特點進行安排。
1.試學試練,重在激趣。不少小學生來學習書法前根本沒有什么興趣,而且有部分學生還有畏難的心理。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學生此時的心理,因為是第一次與毛筆零距離接觸,教師要善于引導,教學生正確執筆,強調站立練功,當學生寫出第一根線的時候,教師要不無幽默地夸獎這是你人生中的第一根線條,寫得棒,即便學生寫得不好,教師也要藝術性地點評鼓勵,以此來奠定學生的自信心。如果教師能適時地夸獎學生第一次拿筆就牢固或者劃出的線很直,悟性不錯,大有潛力,學生的興趣或許由此而生,對教師的認同,等于精神上的皈依,第一次的好印象,會讓一個即便不喜歡書法的學生從此結緣翰墨,愛上書法。
2.因人選帖,避免雷同。因材施教是我們很早就已經在落實的教育理念,毛筆書法教學更應如此。一個班中如果都寫一種書體,雖然有利于開展教學,但是容易千人一面,枯燥乏味。我們可以讓學生從篆書、隸書、楷書、行書中任選一體,這樣學生的作業不會相近和雷同。尤其是課堂結束,學生的作業被分別懸掛起來,教師點評的時候,學生會感到諸體并存,絢爛多姿,增加了學生的新鮮感。例如,一位學生看到另一位學生寫的“五環連世界,圣火耀中華”篆書作業時,他激動地說:“這字真好玩,老師,我下一期能不能也練篆書?”
3.抓大放小,鑄膽塑魂。在訓練好基本筆畫之后,我們著重對大字予以完整的訓練。大字是訓練小學生果斷下筆、從容用筆的基礎,如果不具備寫大字的氣魄和膽量,學生的書寫氣質就難于激發出來,最終會造成格局局促,造型欠佳,軟弱萎靡的病筆現象。為此,我們在訓練小學生基本技法的同時,也要注重大字的課堂訓練,字大有氣魄見膽氣,具有很強的現場感染效果和視覺感染力。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指掌肩肘的連續性動作,更促進了學生做事大氣不拘泥小節的性格養成。
4.懸之于墻,評之以口。為了讓學生獲得書法臨摹或創作的進步,我們可以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通常每次課前和家庭作業都可以做集中開放式點評的方式。先把諸位學生的作業懸掛起來,然后,相互談各自的感受,提出真誠的意見建議。教師最后做指導性總結。這樣,學生對自己的作業由寫完就扔,不注重和原帖比較的現象變為主動性對照,找差距,看比例,觀輕重,審用筆,悟曲直,悟方圓,悟寬窄,悟開合,悟章法,悟節奏等,通過自評與評人,找差距找得失,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使學員在真誠評判中看到不足,避免了盲目自大。久而久之自身對于毛筆書法的領悟也會不斷地提升。
四、形成科學的書法教學評價體系
在教學活動當中對學生的評價的目的是什么呢?我們應該從新定位與思考,評價的目的不是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是運用一種手段來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的評價目標不能僅僅只停留在結果(學生的作業)之上,而要結果和過程并重。評價的權杖也不能僅僅掌握在教師的手中,而應讓更多的主體參與到評價當中。
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應積極地尋找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運用評價的多元化關注個體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充分體現書法學科的獨特性。如在書法的學習方式方法上,執筆的姿勢,書寫的姿勢,臨帖的方法等一些問題,要從小處著眼,認真對待學生書寫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給予學生客觀、正確的評價和引導。
我們在教學活動當中應該打破教師的絕對權威,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當中。聽聽學生、家長和他人的聲音,采用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決策),學生互相評價,教師總評等的方式把評價的部分權力交給學生。采用“做小老師”等語言描述,記日記等方式讓學生學會評判自己和他人在教學活動當中的成績和表現,在學生的互相評價當中學會取長補短,在教師、在家長等人的鼓勵和贊許下,堅定自己學習書法的興趣和信念。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關于我校開展書法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3]GHB0264)成果。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