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娟
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章都是一些具備美感的文章,在這些文學作品中,很多都是名家作品。在品味和賞析這些優美的文章中,學生仿佛游弋在優美的知識海洋中。在這里,既能賞析詩人李白的名詩,也能體會司馬遷的心情。既有中國古典特色的文章,又有國外大師的名作。在高中語文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文章,感受到各種豐富的思想和才情。在高中語文學習中,雖然有很多意境優美的文章,但是有些學生卻對高中語文的學習不感興趣。這是由于一些學校過于重視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他們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不做考慮,這就使得他們在學習語文知識時忙于記憶一些字詞句,而對優美的文章沒有時間去欣賞、分析,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的感覺就是機械記憶,沒有美的體會。人對美的事物和文字都能產生美的享受,能對這些事物產生興趣。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利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文章的意境來吸引學生,使他們獲得美的享受。
在對高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對這些具備優美意境的文章具備欣賞的動力,但實際上他們卻對語文課缺乏興趣,不懂得欣賞優美的文章。從根本上說,這是由于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不適合學生造成的。在注重成績的高中教學中,很多教師對文章的講解不是讓學生從整體上進行把握,而是把文章按照段落來分析,逐字逐句進行分析,把完整優美的文章分割成一個個需要理解和記憶的詞語和句子,讓學生體會不到文章的美。越來越多需要掌握的知識量使得學生對高中語文的學習失去興趣。蘇聯教育家列節夫曾說:“語文應該讓孩子們在美的空間遨游。”所以說,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采用美感教學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能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想探索語文知識的內在動機。
一、讓學生深入課文,融入到文章中來體會深意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蘊含著作者豐富情感的佳作,其中飽含了作者對事物的看法,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和在當時的感受。教師在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時,要讓學生還原當時的情境,把自己當成文章的主人公來感受事件的發生和發展,用心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在遣詞造句中的技巧。通過和作者發生情感交流,體會作品描寫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作者發生共鳴,讓學生體會作者筆下人物形象的鮮明特征,感受文字中美的意境。學生在感受和體會作者運用語言的魅力創造的文學作品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對作者的語言運用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在寫作時的技巧和能力。例如,教學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通過讓學生對詩歌進行仔細品讀,體會到了生活在遠離喧囂的場景,感受到清新的氣息。在深入了解文章內容后,學生和作者的情感進行互相融合,他們能通過閱讀文章感受到作者既肯定了世俗生活,又有不甘于在世俗中成為“俗人”的心情。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賞析,感受文章中的美時,首先要提高自己對文章美的感受,提高專業素質,能把學生的興趣正確地引入到對文章的理解中。在正確地培養和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美的感受后,他們在進行自讀課文時,能在閱讀中把這些技巧和能力融入到學習中,提高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時通過學習作者的行文布局和遣詞造句能提高學生在寫作時對文字的駕馭能力。
二、引導學生領會作品的布局謀篇,感受作品的形式美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體現了作者對自己經歷的感悟,用字詞句把這些在生活中產生的情感體驗組成一篇文章。在文章布局中,作者是如何把各個要素進行整合,使文章的整體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呢?這就是要求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的方面。領會掌握這一點,不僅對閱讀有幫助,而且對寫作構思,文章的安排有借鑒作用。正如建造一座大廈,如何總體構架,如何安排層次,如何布置裝飾,形成建筑形式的新穎、獨特的美感。如果我們把握了文章組織材料的脈絡、方法,那么會有“涉足斯文也,則有心曠神怡,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覺。那么,讓學生在閱讀、欣賞作品時,借助文章分析的各種方法把本來繁雜的材料化為富有建筑美感的形式作分析領會。如,在進行孫犁的《荷花淀》教學時,通過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使他們體會到了抗日戰爭時期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看到了一群熱情開朗,機智勇敢,支持抗戰的農村婦女的偉大形象。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使學生樹立起了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全文布局嚴謹,結構完整,給人以統一和諧的美感,這就是顯示了其建筑形式的美。諸如此類所講的文學形式的建筑美,能給人以形式與內容完美的統一。
三、讓學生對文章中的語言進行深入分析,感受文章的意境
康德曾說過:“想象力是創造性的。”在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中,不僅要從字面意思對文章進行理解,還要展開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他們能通過對文章中重點語句的分析,深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感受當時的情境和體會。在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時,學生從文章的字面意思不能對文章的立意和情感進行深刻理解,所以他們必須把自己融入到當時的情境中來體會作者的情感,來和作者進行情感的交流。這時學生才能從中體會到美的感受。例如,在對《荷塘月色》進行教學時,通過讓學生對文章進行賞析,他們理解了作者為什么把荷葉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學生通過觀察實際生活中的荷葉,對作者選詞的手法上有了深刻理解,能深刻體會到荷葉的美。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自身的教學能力來和學生達到互動,使他們能從理解和體會文章的美開始,來深入對語文知識的探討,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通過從讓學生體會文章中的美開始,讓學生受到感動和啟發,學習作者對情感和文字的運用。在美的感受和體會下,學生也能利用掌握的語文知識進行美的創作,使自己對文章的美體會更深,對語文文字的運用更靈活,語文素質不斷提高。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獲得提升,他們的語文水平和對文字的運用,對文章的感悟也會越來越深刻。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