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志鵬
隨著科技發展,計算機普及進千家萬戶,走進社會各個領域。所以,教會學生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對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談幾點教學方法。
一、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學用結合,可是學生印象深刻,興趣濃厚。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發揮自主性與積極性,課堂講解注重點撥啟發,盡量避免對學生干預。發現學生的操作失誤最好不要直接糾正,要耐心引導,讓學生自主糾正錯誤并舉一反三。
信息技術教學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使計算機基礎教學做到理論與實踐合理的結合,教學與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
教師要將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過程當中,保證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并根據現有的實驗環境相應地調整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此外,教師可通過平時成績、筆試、上機測試等多種形式盡可能真實地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考試應該側重于實踐性和實用性。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也使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
二、創新教學
計算機學科的知識更新速度較快,因而計算機教學應該從“教”的重心轉為“學”。教師要指導學生把學到的基本知識技能應用到學習計算機新知識的過程中。
教師不但要善于提出問題進行啟發和引導,更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除了引導學生多動手操作,還要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融合數字通信技術、光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一體,創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能夠把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既能活躍氣氛,使知識變得真實易懂,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優勢,使計算機學習拓展到網絡環境,通過網絡交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有目標地學習與操作,在啟發和引導的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為學生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有目的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三、注意使用計算機方法和總結經驗
在學生使用計算機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要善于摸索,善于總結經驗。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計算機軟硬件的一些知識。例如,如果內存條沒有插好,會發出什么樣的報警聲;怎么調整屏幕分辨率;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需要清理垃圾等等。除了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高能力。
綜上所述,計算機教學,應力求做到以引導為主,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多動手操作,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創新教學,注意方法,多觀察總結,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們一定會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技術,提高能力。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