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博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本的學科,其基本概念與定理的掌握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的,實驗是重要的研究方法與學習方法。但長期以來受應試教學觀的影響,很多教師并不重視實驗教學,認為實驗費時費力,倒不如讓學生直接背誦實驗,掌握實驗結果。
新課程改革對實驗教學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關注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能獨立地完成知識內容表中所列的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能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包括簡單的設計性實驗。”這為我們的物理實驗教學指明了教學方向,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高度重視實驗教學,精心設計多種實驗,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筆者現對如何進行實驗教學淺談一下自己的見解。
一、演示實驗,學生與教師一起參與其中
演示實驗最具直觀性與形象性,可以將抽象難懂的物理概念與定理寓于直觀實驗中,從實驗中收集相關信息與數據,從而達到對知識本質屬性的理解與掌握。這是物理教學中教師最常采用的教學方法。
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演示實驗一般只是教師的事,似乎與學生沒有多大的關系,學生只有觀看與欣賞的份。這樣的由教師來進行的演示實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但時間長了,學生就會覺得演示實驗只是教師的事,與自己沒有多大的關系,這樣就容易使學生對實驗只是簡單的感官上的刺激,而并沒有深入的思考與思維。
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樣也是實驗的主人。在進行演示實驗時,教師也要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全程參與到實驗的準備與操作中來,這樣的實驗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這種情況下來探究新知自然水到渠成,同時也使得新課改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得到真正貫徹與落實。
為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不要機械地照搬教材上的實驗,而是要將演示實驗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以學生為中心來對演示實驗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實驗情境,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最活躍的狀態之中。只要我們用心,充分準備,每個演示實驗中都可以有學生的身影。
二、學生實驗,讓學生自主全程參與,學會自主探究
在教材中所安排的實驗中,學生實驗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在具體的教學中,許多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將學生實驗機械化、程序化,先是詳細講解,然后再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這樣的實驗失去探究的價值,只是一種形式,對于學生科學探究意識的增強、探究能力的提高與實驗技能的培養并無太大的作用。這樣的學生實驗才是費時費力,沒有半點成效。在學生實驗中,我們要充分放權,讓學生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當然,放權并不等于放任,教師還是要做好組織與引導工作,在扶與放之間找準平衡,為學生的自主探究、獨立實驗保駕護航。
1.預習,制定實驗方案。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實驗也是如此,只有充分預習,積極準備,學生在實驗時才能胸有成竹,有序展開,最大程度上避免盲目性。由教師提出明確的探究課題,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來展開預習,這樣學生可以運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識來提出各種可能性,從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等方面來制定實驗方案。可以說這樣的實驗方案避免了以往學生實驗的千驗一面,更加富有個性化的特點,是學生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集中體現。
2.操作,記錄實驗現象。讓各小組成員根據所制訂的實驗方案來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在此過程中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將實驗所產生的結果與預想的結果相比較。在學生具體操作實驗的過程中也不要讓學生機械執行實驗方案,而是要讓學生根據實驗的具體情況來對實驗方案進行科學調整。
3.交流,進行歸納與總結。實驗完畢,讓各小組就實驗展開全面的交流與激烈的討論。尤其對于失敗的實驗,要讓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在哪里;為什么同樣的實驗,各小組所得到的數據或現象不一致等等,要讓學生針對實驗全過程展開全面的交流與討論,進行思想的交匯與思維的碰撞,進行不斷歸納與總結。真正實現學生自主預習、自主探究、全程參與,通過實驗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與實驗技能。
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實驗機會,讓學生在實驗中掌握知識,強化技能,確保學生主體參與的權利;充分放手,讓學生開展積極的自主探究;必要指導,為迷茫中的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只有扶放有度,才能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實驗探究的樂趣,成為知識的真正構建者,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學會自主探究。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實驗教學,精心設計各種實驗,讓學生與教師一起參與到實驗中來,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人,有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完成各種實驗,在實驗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增強探究意識,提高實驗技能,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物理思維能力,為今后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