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桂萍
摘要:預習有利于對沒有掌握好的已學知識進行及時補缺;有利于發現難點;有利于提高聽課的效率;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潛力得到有效發揮,從而扭轉學習的被動局面,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課前可以從已學知識、定義法則、例題分析、重點難點、練習設計、提出疑問、記錄筆記等方面進行預習。
關鍵詞:數學需求 預習方法 自學能力 學習效率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準備。對于數學學習,應讓學生事先做到心中有數,也就是預習。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該如何幫助學生進行預習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數學教學中預習的重要性
(一)對已學知識能進行及時補缺
在進行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有不懂的內容,也會有不知道的部分,學生之所以不懂的是因為對已學知識掌握的不好。因此,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積極主動地補上相關知識,掃清聽課時的“拌腳石”。
(二)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和難點
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有的知識簡單,即學生自己能理解。但有些知識在理解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是學生自己通過預習發現的難點,也是在學習新課時需要注意的重點。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方法時,在學生預習過程中一定要對學生強調這一點。
(三)要想提高課堂效率,課前預習必不可少
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新知識掌握存在很大差異。如:有的內容,學生或許存在一知半解的現狀,甚至有的學生對預習的知識都不理解,這種情況的出現很是正常。因為在預習時看不懂的內容,其實就是在學習新課時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在學習新課時,只要弄懂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能很好地掌握新知識。所以,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對這些不明白的地方進行批注,做好預習筆記,在上課時重點去掌握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如此,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四)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及潛力的發掘,離不開預習
學生閱讀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的薄弱對預習的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因而要想取得好的預習效果,學生在平時的預習過程中就要堅持不懈,不斷加強自身自學能力的培養,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事半功倍。
(五)要想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就得進行預習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基礎知識有所欠缺。在聽課前不會預習,上課時掌握不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和教師的思維不能同步,以至于越學越難,最后只能是“打腫臉充胖子”,使其自己發展成為所謂的“學困生”。要想改變這種學習現狀,學生在學習新課前就必須進行預習,從而使課堂效率得到提高。因此,課前的自主預習,可以輕松掃除了聽課中的一些障礙,減少課后復習和作業的時間,有利于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生自主預習時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倡導:預習是學習個體的一種獨立探索活動。而在實際教學中,預習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1.教師不能指導學生預習,導致預習不到位。多數教師布置作業時,只說:“今天晚上預習×××內容?!睂W生就走馬觀花地看一遍,預習作業形同虛設。
2.學生沒有方法,致使預習無從下手。
3.預習得不到落實。課前布置了預習作業,第二天上課時教師卻不對預習的內容進行及時檢查,使預習時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反饋。
4.預習見高不見低。由于預習不能實事求是,不能面向全體學生。
由此可見,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還有血多問題存在,致使大部分學生既沒有正確的預習方法,也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因而在學生討論與合作學習過程中,心中無數,導致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預習的內容
1.已學知識。數學學習中,新的知識往往是原有知識基礎上合乎邏輯的發展和延伸,因此,預習過程中對已學的相關知識的復習至關重要,如果在預習過程中發現和本節課相關聯知識模糊,一定要及時想辦法解決,并加以鞏固和記憶,要為學習新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2.定義法則。預習時要認真理解定義法則以及定義的關鍵字和法則的生成過程,要逐字逐詞逐句地閱讀、理解。甚至能通過過程用自己的語言能將定義和法則加以敘述,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作出記號,在課堂中要作為聽課的重點。
3.重點難點。預習時要能發現重點、難點,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疑問,讓別人驗證自己的理解和解疑。同時積極聽取別人的見解,在探討中找到正確的答案。
4.例題分析。例題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個關鍵,例題理解不理解就決定你會不會做這種類型的題,所學知識會不會應用。預習中要對例題要好好分析如何應用本節課知識以及和已學知識有何關聯,然后理解每一步怎么得到的。如果不理解,可以記下來在課堂上交流、聽講,通過積極思考去解決。
5.課后練習。預習完前面四個環節,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法首先去做課本中的隨堂練習和知識技能中的部分題目,根據自己的完成情況來驗證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在這個過程中更容易發現練習當中的實質性問題,這樣既發現了問題,又能使學生感受到預習的成果,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6.大膽質疑。在預習中對要學的知識多問為什么,自己沒辦法解釋的那就是自己預習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在課堂上必須解決的問題,帶著疑問去上課,在課堂上獲得教師合適的解釋。
7.預習筆記。預習筆記在課前預習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預習時要適當做學習筆記,主要包括預習時的初步理解,前后知識的聯系,疑難問題的記錄和思考,預習中生成的問題等所有發現的問題。
要使學生將數學課的預習做好、做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我們不能放棄,因為只有讓學生學會預習,而且懂得怎樣的預習方法效果好,才能凸顯課堂的高效和自主。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給學生知識,而且要給學生洞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正確實施課前預習,課內、課后重視學生主體的展現,營造和諧、融洽、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去發現、去認識、去創造,就是交給了學生一把終身受益的鑰匙。
參考文獻:
[1]史寧中.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石永生.肖鴻民.呂世虎.初中數學教學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