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雅妮
摘要:議論文是高中生在高考中經常選擇的一種文體,對于議論文的寫作也是高中寫作最主要的訓練內容。如何安排一篇議論文的結構是學生學習議論文寫作時的難點,經過教學實踐,我發現了學生在安排文章結構時出現的問題以及合理地組織一篇議論文應該注意的方面,現總結出來以便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議論文的結構。
關鍵詞:結構 議論文 組織
議論文是高中階段著重訓練的一種文體,相較于記敘文,它更能體現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也更適合學生在考試有限的時間內寫作。寫好議論文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考場作文的分數,而且對活躍學生的思維也是有好處的。在作文課上,論證結構這個環節是學生最難掌握的部分,所以針對議論文的結構,我想結合講課的經歷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讓學生了解議論文,首先就要明確議論文的基本要素——論點、論據、論證,那么結構指的就是通過某種合理的論證方式把論點、論據有機地組合起來。要使論證合理嚴密,就需要安排得有層次,這時就體現出了議論文結構的重要性,只有條理清晰,有詳有略,逐層遞進的結構安排才能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文章的結構是文章的“骨架”,是謀篇布局的手段,是運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議論文的結構就是分析事實,論證道理所遵循的思維規律。一篇議論文基本構思模式:(1)定點:確立中心論點,也就是作者的看法和態度;(2)輻射:想好分論點,準備從哪幾個不同角度或側面或層次或階段展開;(3)添加:舉例引用,準備為分論點舉哪個典型事例或引哪些切合的名言;(4)完善:提煉開頭結尾。整體結構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部分構成,如何將問題分析得清楚透徹,有以下幾種結構方式可以采用。
一、并列式
并列式結構有兩個特點,一是分解論點,分論點平行,構成并列;二是論據并列。中心論點加分論點式是非常典范的議論文結構模式,比如論點是:母語,迫切需要我們捍衛。三個分論點可以分別定為:捍衛母語,珍愛母語,是我們的責任;弘揚母語、傳承母語,是我們的使命;發展母語、凈化母語,是我們的榮耀。
在學生的寫作練習中很多學生喜歡選擇并列式來進行論證,因為并列論點的優點就是使文章條理清晰,但是需要學生注意的是分論點的角度要有所區別,避免出現多個分論點只論證了一個方面的現象,選擇論證角度時可以從怎么做、做什么和有什么影響這幾個方面入手。
論據并列是指論證過程中同一個角度的事例或道理并列使用,比如“誠信”這一觀點可以通過“信義兄弟”、老字號“同仁堂”藥店這些正面論據并列使用來論證。在學生的習作中存在論據單一的情況,針對中心論點只能列舉一個事例進行論證,這樣的文章未免有些單薄,更嚴重的問題是學生的文章道理論據都出現的非常少,有些文章幾乎通篇都看不到一句引用的話,如果一篇文章只是用自己的話去論述就有失文采,多多少少地要出現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符合題意的詩詞等,而且這些內容一定要非常準確,這樣才能災充實文章的內容同時也展示了自己的知識積累。
二、對照式
在論證中,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對比,或者是用另一種事物(或意思)來烘托某一種事物(或意思),就是對照式。它的特點是兩種看法或者論據之間為一正一反的關系,或者通過正反對比明辨是非,或通過正反對比突出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性。這種結構方式能起到對比鮮明,突出深化觀點的作用,對比的好處就在于直觀的體現出對的和錯的、好的和壞的,而且還可以展示作為高中生的思辨能力以及辯證的看問題的思維。比如中心論點:苦難是一種財富。正面的分論點可以確定為:人需要苦難,需要苦難的磨練,論據可以用勾踐臥薪嘗膽、劉偉身殘志堅等;反面的分論點可確定為:溫室的幼苗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論據可以聯系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對孩子過分呵護的例子。
三、層進式
層進式也可以說是因果分析式,這類文章往往首先提出中心論點,而在本論部分其分論點是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由淺入深地進行論證,最后在結論部分加以綜合,并進一步使中心論點得到確立。它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基本模式:是什么(概念)———為什么(原因)——怎么樣(方法)——會怎樣(意義、作用、結果)。這種論證結構很少有學生在考場作文中選用,原因是層進式論證結構需要學生有很好的邏輯性思維,能讓文章的論證環環相扣,緊密聯系而且不遠離中心論點,層進式結構如果用得好,會使文章增色不少。比如“是什么”:“平庸”是一個很有殺傷力的詞,每一個有追求有夢想人,都會希望與平庸無緣,而社會的發展更是必須拒絕平庸。“為什么”:人類社會之所以始終存在希望,是因為每當黑暗籠罩時,總有思想的先驅掏出燃燒的心舉過頭頂,拆下肋骨當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怎么樣”:拒絕平庸就要張揚個性,獨立自信,不盲目從眾,不媚俗取巧。
學習這種論證結構時,教師不要吝惜課時,讓學生利用作文課針對不同立意的作文反復練習層進式結構,只有在規定的時間多次訓練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才能讓那些有一定寫作功底的學生有膽量選擇在考場上運用層進式結構,從而獲得更高的分數。
另外,在講解層進式結構時我還發現一個能幫助學生學習的方法就是選擇一篇十分典型的層進式結構的文章,講課時我找到了一篇很合適的文章《孤獨與幸福》并詳細地對它進行解剖式講解,之后很多學生針對這篇文章進行模仿,看了這些同學的文章我感覺不錯。由此可見,模仿也是學生學習寫作的一個很好的方式,特別是那些在寫作上一直有困難的學生,這個方式既簡單又很快見效。
結構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安排好結構再去添加相關的“血肉”也就是事例和道理就非常容易,文章讀起來就顯得思路清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習如何安排議論文結構這個環節適當安排課時,讓學生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模仿和練習,牢固地掌握其中一種或幾種結構方式而且可以靈活使用。
學會合理安排議論文的結構需要學生不斷練習和揣摩,這是議論文寫作的重點和難點,掌握了如何安排結構就是建構好了議論文的骨架,對于寫好議論文來說,意義重大。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