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雷
摘要:聽說是語言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重視聽說訓練。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聽說訓練意識,營造訓練氛圍。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抓實課堂教學,強化朗讀訓練,多渠道進行聽說訓練,努力提高學生聽說水平。注重教學藝術,堅持循序漸進、形式靈活、課內外結合,為提高讀寫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聽說 提高 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學生日常活動和語言交流談中,傾聽與訴說是基本的交流方式,所占比重很大。聽是小學生輸入信息、攝取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說是輸出信息,用口語表達形式表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由此看出,聽說是小學生語言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語文教學中,聽說訓練長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要求我們必須重視聽說訓練:現代傳聲技術的發展,聲音直接代替了許多過去必須依靠文字來傳遞的信息,語音錄入即將代替鍵盤輸入。現在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未來各條戰線上的生力軍,所以現在必須把聽說訓練的重要性提到應有的高度,聽、說、讀、寫并重。下面筆者就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加強聽說訓練的幾點嘗試和設想。
一、增強訓練意識,營造訓練氛圍
1.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質,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交流環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具備較高的語文素養,通過大量閱讀充實自我,豐富語言。用規范準確、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學習的興趣。
2.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說習慣。在訓練中要注意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克服膽怯心理,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要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敢于創新,并注意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循序漸進地搞好訓練,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聽說習慣。
二、強化朗讀訓練,提高聽說水平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是聽說訓練的起步,也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新課標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
常聽、常讀好文章,可以幫助學生吸取人類語言精華,積累佳詞好句、精彩的段落,開拓視野、發展思維,確切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說:“胸藏萬江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章內容,領悟文章的中心及寫作技巧、方法,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不僅聽、說的能力得到足夠訓練,寫的能力也將逐步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教材,訓練聽說能力
依托教材,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在新編小語教材中,聽話、說話訓練內容以口語交際的方式編入課本,內容多樣,形式活潑生動,如問題類、故事類、看圖說話類等。訓練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且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人教版第二冊中“你養過動物嗎?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你為什么喜歡它?說一說。”“自己畫一張畫,給同學講講你的畫,說說你喜歡哪幅畫,為什么?”“在學雷鋒活動中,你做了什么事?是怎么做的?選一件說一說。”等。從這些可以看出,教材內容來源于學生生活,注重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
教師要深入教材,按照不同的訓練內容,分別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如問答式或談話式。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把問題回答得清楚、準確,進而有條理地說一段話、一件事情。最終達到讓學生說明白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任務,以及事情的經過和結果的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將這些訓練內容放棄不練,只是讓學生自己思考,或者僅讓學生同位或小組之間互相說說,有的教師干脆念幾段話給學生聽,沒有精心設計組織教學,這樣做是不會有什么效果的。
四、抓實課堂教學,多渠道聽說訓練
1.課堂練聽說。沒有聽與說的閱讀教學也就等于放棄了閱讀能力的培養,有的教師在思想認識上,往往把閱讀教學中的聽說活動當做例行的教學步驟,忽視了聽說訓練的作用,沒有聽說方面的要求,以致錯失了語言訓練的時機。語文課堂教學為我們進行聽說訓練提供了有效的“訓練場”,特別是閱讀教學中,聽講、朗讀、回答、討論、復述等課堂活動,同時又是聽說的真實訓練。
作文教學與聽說訓練密切關系,也應充分重視。教師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在學生理解了小鳥和青蛙的對話后,讓學生想一想:如果讓青蛙從井中跳出來看一看,會出現怎樣的場面?它會說什么?然后請學生說一說,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2.活動促聽說。教師可引領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學生聽說能力。如帶領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小記者現場采訪、結合學生的文藝演出等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匯報給大家聽,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實踐,在活動中檢驗,在活動中不斷地提高學生交流的能力和技巧。
3.競賽比聽說。經常開展學生間的聽說競賽,注意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教師要注重在競爭、評比中鼓勵學生敢說、愿說、會聽、會說。充分利用有效的競爭機制,觀眾的反饋效應,使聽說訓練落到實處。
4.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的口語表達習慣。提高師生交談、學生與學生間交流的要求,注意用詞的準確、語言的規范,做到互相糾正,提高說話水平。運用教師的示范效應,同學間的相互督促,將語言的訓練落實到生活中。
實踐證明,日常教學中,只要教師堅持循序漸進、形式靈活、課內外結合,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并為提高學生讀寫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要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一定會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為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和綜合素質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