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平知
沒有一個學生愿意當學困生,沒有一個學生不希望成功,而總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學困生。想一想他們,剛開始學走路時,不管路有多么不平、摔多少跤;說話時,不管話有多么結巴、詞不達意,他們都堅持不懈地進行鍛煉再鍛煉,直到完全學會為止。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對未來曾經充滿信心、充滿希望的學生變成了學困生。是失敗,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那么,如何讓學困生重新燃起對成功的渴望呢?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讓學生接受失敗,查找原因,積累走向成功的經驗
失敗在人的成長中、工作中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失敗時,要學會正確面對和處理。愛迪生的發明是一個最經典的關于對待失敗的例子。他曾長期埋頭于一項發明。一位年輕記者問愛迪生,對目前發明失敗過一萬次有何感想?愛迪生回答說:我并沒有失敗過一萬次,只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愛迪生成功地發現了許多方法行不通,于是繼續做下去,直到發明了一種可行的方法為止。學生考試考得不好,并不可怕。學生只要從考試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找出自己在學習中、考試中存在哪些問題,并把這些問題一一解決,就會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尊重學生,培養信心
失去信心,是因為有不好的影響或錯誤的引導。自信心是一個人成功的內部因素。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秘訣。”《讀者》曾刊登了一篇題為《報復與報答》的文章。文中介紹了兩位老師:一位是甲老師,一位是乙老師。甲老師盡管也很認真負責地工作,但她不尊重、不信任學生,所以使學生小A與老師矛盾很深,最后導致小A跟甲老師對著干,學習成績下滑很厲害,初二考試七科才得260分。而乙老師也認真工作,更重要的是他關心、尊重、信任學生,使小A由一個所謂的壞學生變成了一個非常上進的好學生。一年后,學習成績得到大幅度提高,達到了528分。在小A的心里,一直有一個愿望,將來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乙老師。“乙老師說過,想辦一所自己的學校。等我有了本事,一定要給乙老師建她自己的學校。”這個15歲的少年,一臉認真。只要教師尊重學生,激起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就會增強自信心,向著好學生的方向去努力,最終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好學生。
三、擴大學生可能成功的領域,利用鼓勵性評價,增強他們的成功體驗
“門檻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弗里德與弗里瑟提出的,指的是一個人接受了低層次的要求后,適當引導往往會接受更高層次的要求。對失敗較多的學生來說,容易形成自卑感,產生退縮心理,這會使他們在各種活動中都抱著一種觀望的態度,很少主動嘗試。因此,創造學生成功的機會,是十分必要的。一位新體育教師,在第一年教學時,班里有一個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差,而且特別頑劣,處處與教師作對,上語文課拿數學書,上數學課拿英語書。對于這位新教師,他更是不害怕。在一節體育課上,這位新體育教師教學生學習蛙跳,他不僅不學,還搗亂跑走。新教師不服氣在后面追。但幾圈過后,新教師沒追上學生不說,還被甩開一段距離。教師發現這個學生跑步很快,于是不再追他,而是在原地鼓起掌來,學生回過頭來驚奇地看著教師。于是,新教師說這個學生是班里的跑步健將,問這個學生敢不敢與同學們比比。以他不服輸的性子,他答應了。經過幾輪比賽,他戰勝了所有的對手,所有的同學都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從那以后,他變好了。
四、讓學生樹立更高的學習目標
關鍵是糾正學生認為上課無關緊要的思想。正確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方向明確,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激勵學生為之奮斗。學生學習沒有目標,就像海上的浮萍,終年不知漂向何方,會浪費掉大好時光。教師應先讓學生制定近期目標,即在最近一段時間要完成什么學習任務,寫清大約用多長時間、完成的步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辦法等。目標要具體,要“小、實”,所謂小,就是目標要易于完成;所謂實,就是目標要實在、具體,適合自己的特點,不可過高或過低。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在近期實現制定的目標,讓學生看到希望,增強自信心。然后再讓學生制定中期目標,實現知識“不欠賬”,疑難不放過,學習不偏科。最后讓學生樹立遠期目標,即將要從事什么職業,做職業選擇。
五、讓學生擁有堅強和毅力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是國際著名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終身教授?;艚鹪诖髮W學習后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運動神經元疾?。?,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進入劍橋大學任研究員。他的不朽名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他先后獲得物理學界兩項大獎,即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和沃爾夫獎。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臺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制的鼠標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后通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制造一個句子要5、6分鐘,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準備10天。沒有堅強和毅力,霍金不可能從一個殘疾人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總之,教師要相信學生,鼓勵學生,他們一個個都會變成翱翔天空的雄鷹。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