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真勇
【摘 要】微課是目前教科研部門和教師們均在探索和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結合目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巧用微課,強化在實際教學中的反思,不斷和同事、教育專家探討,使得自身教學能夠在新形勢下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
【關鍵詞】微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間反思
時下,關于微課的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絕大部分關于微課的思考共同的部分,大家均覺得微課其實是相對于目前占據主導地位的課堂教學而言的,將教學內容分割,采用數字化手段加以處理,適當替代教師現場上課。目前,微課之所以能夠得到大家的推崇就是因為其能最大程度集中學生注意力,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優效,微課時間可以是1分鐘,也可以是5分鐘,視教學內容和要求而定,能和傳統的課堂教學形成比較有益的相互補充,就高中地理課堂而言,其無疑是課堂中一顆顆美麗的珍珠,閃耀著奪人的光芒。在實際教學環節,筆者曾就此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過自我反思、同行交流、請教教育教學專家,收獲頗多,感觸很深。
一、結合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巧用微課
高中地理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在展示原理、導入教學內容、轉承環節、介紹實例時,可以充分發揮微課的作用。如筆者所在學校一地理教師在講授可持續發展內容時,巧妙利用《私人定制》電影的視頻剪輯,介紹了時下人類面臨的集中主要的環境問題的類型,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向往引向深入,明顯看出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增強。介紹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時,由于教師基本功的差距和教學準備的程度不一致,很容易出現解讀不準確不完整的現象,借助備課組共同研討形成的規范的微課設計,可以很好的將教學內容最基本的知識點講授給學生,教師適時提出針對該教學內容的問題,及時掌握學生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情況,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狀況適當調整教學思路。一課教學活動結束前,進入教學小結階段,微課又能起到深化理解教學內容的目的,梳理知識點,總結其間存在的相互關系。如學習了農業類型的分類后,可以讓學生以某一農業地域類型依據不同分類所屬類型來分別闡述。總之,微課并不是新鮮事物,此前的高中地理課堂業已有此種教學方式的使用,教師應充分理解這種課型的特點,充分發揮其優勢,便于更好的教育教學。
二、微課在實際教學中的實踐反思
時下較為常見的微課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以PPT為主,如感恩教育中通過動畫展示人從呱呱墜地到垂垂老去的過程,極強的畫面感和故事感發人深思,極具教育意義;一種是通過錄像,引導教師反思自我教學行為,這種反思有教學者和聽課者的反思;還有一種則是將課堂教學分成5-10分鐘的時間塊,逐個實施課堂教學目標。
(一)正確處理好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關系,多媒體與微課之間的關系
多媒體只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助手,但不是全部。實際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高效、動態、多維展示的特點,但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實際,我們使用多媒體,必須是教學內容和效果的必要。有時,傳統教學對部分教學內容其實教學效果甚至會優于多媒體教學。筆者覺得微課也可以和導學案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決一個個小問題。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比較恰當的教學措施和輔助手段。如在學習水循環和洋流內容時,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日常生活中不能接觸到的洋流的視頻,給學生相對直觀的認識;通過微課引導學生思考洋流的影響:對氣候、對海洋生物、對航海、對污染物的擴散。
(二)深入理解微課和教學設計之間的關系
其實微課本身就是一種比較完整的教學設計,很多地方測試教師基本功,就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學內容讓教師短時間準備后,采用微課的形式講課,這樣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很好的掌握教師基本功的情況。只是微課比傳統教學設計更有故事感,還能夠更好的體現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要求。在實際教學準備中,尤其是微課環節需要注意設計的完整性,對課堂教學互動環節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具備充分的預設,盡可能避免出現教學中的卡殼現象。
(三)發揮集體的力量,強化微課的嚴謹、科學
集體備課最能確保微課的嚴謹和科學性,通過集體討論,由備課組長在開學時安排好每位組員所承擔的課題,在集體備課活動中主要發言人呈現微課設計,其他同事進行補充,通過備課組內公開課實踐,不斷打磨,積累資源,形成比較穩定的教學資源庫,確保教學效果。這既能體現個體鉆研研究,更能展現集體智慧。在設計微課時務必確保設計的新穎性(確保對學生足夠的吸引力),體現一定的教學設計創意,結合最新的新聞熱點,更需要重視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的落實情況,切不可本末倒置。當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由備課組長分配給各組員后,看似難以設計的復雜教學過程被分解成若干環節,最后落實到每一位教師身上的任務就顯得簡單多了,這既能減輕備課負擔,更能將別人的智慧和自己的思考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學智慧眾人舉火火焰高的極佳效果。
微課,恰似高中地理教學課堂的明珠,通過教師科學的教學設計巧妙的連成竄,使得目前的高中課堂呈現出生態之美,順應新形勢下的要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