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偉
摘 要: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學生的數量也正在急劇增加,與之相應的是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之一。本文就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進行了深層次分析,并針對此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形勢;對策
一、大學生目前的就業形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每年有數百萬大學畢業生涌向社會尋求職業。據統計,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超過640萬,2013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而2014年有畢業生727萬人,加上13年尚未就業的大學生,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仍比較嚴重。每一年的畢業季節,每個畢業生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在這個人才濟濟的社會,在這個困難重重的求職路上,如何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之路。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一些學校課程的設置過窄過細,導致畢業生就業面窄,不能適應社會的一些需求,導致大學生就業機會少。有些學校的教學模式、教學計劃和陳舊的教材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做出適應的調整,與時代脫節,使得畢業生在知識能力方面、思想方面與現代社會有著很大的差距,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
(二)畢業生就業渠道不暢。目前學生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學生干部或成績突出者才有機會;報考公務員受專業、志趣、是否黨員限制,這些只適用于特定人群。對大多數人來說,網站和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但這遠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三)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企業用工制度極不合理,不但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而且社會保險、養老金、公積金等一系列社會福利也沒有。另外,起薪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讓大學生確實受不了。同時,用人單位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拒絕的理由有動手能力差、需花費培訓費用、穩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單位在招人時追求實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視和心態浮躁的情況。
(四)大學生就業觀念落后。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束縛于傳統的觀念。“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對就業選擇還有很深的影響。期望值過高,不想從底層做起,這就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另外,對薪水、待遇的要求太高,片面的追求那些繁華的,經濟條件好的大城市,不愿意留在小城市發展,而且有些大學生很看重國家機關,對一些小企業根本不感興趣,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三、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一)政府應不斷深化改革,完善就業市場。政府要有多種措施以應對目前畢業生就業市場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加大改革力度,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研究、探討和實踐,積極培育規范、健康和法制化的各級勞動力就業市場;深化人事勞動、戶籍、檔案、社會保障等制度的改革,破除地方和部門的保護主義,制定靈活優惠的政策,鼓勵畢業生的合理流動,引導畢業生到艱苦的地方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進行靈活就業,對自主創業的學生,政府要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幫助學生建立經濟實體、科技成果轉化等。政府不斷完善就業管理體制,將高校畢業生納入社會化工作體系,建立高校間、校企間的協作,使之在學生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要加強對就業市場的整頓,剔除就業市場的虛假信息,對參展用人單位進行把關,提高招聘會的質量。
(二)加強就業指導。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滿足學生對于人生發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建立大學生就業機制,建立獨立的就業指導機構,掌握就業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對學生的就業狀況進管理;把就業指導納入教學計劃,作為學生的必修課,同時借鑒國外的先進指導經驗,總結出適合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幫助學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自身的求職技巧,調整就業觀念;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大力提倡自主創業,加強創業指導和技能培訓,努力給大學畢業生創業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三)積極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多形式就業。處在新世紀戰略機遇期的大學畢業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會發現,我們所面臨的時代是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創新的思路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積極引導畢業生突破傳統的就業觀念的束縛,樹立與時俱進的就業觀,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自覺樹立自主創業的思想觀念,主動到基層就業。努力實現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學擇業,積極創業。
(四)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素質。在大學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充分利用高校這一平臺,不斷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隨著就業形勢的變化,大學生應更新自己的就業觀念,革除那些陳舊的觀念,使自己從那些條條框框中解脫出來。大學生要善于自我調適,進行科學職業規劃。大學生也應面對市場需求,做出積極的調整,在心態和觀念上,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就業技能。大學生自身的心態應逐步調整與完善:客觀評價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參考文獻:
[1] 吳榮梅.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指導對策[J].讀與寫,2010,(04).
[2] 張進.提升就業能力: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選擇[J].高等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