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軍
摘 要:歷史虛無主義目前成為對高校影響較大的社會思潮之一。大學生由于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該思潮容易造成大學生在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歷史判斷等方面的混亂,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因此,應分析其本質、表現及其影響,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解該思潮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信仰;共同理想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0-0099-02
胡錦濤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當前的中國社會,在我們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向前推進過程中,存在著各種社會思潮。大學生由于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關鍵時期,歷史虛無主義成為對高校影響較大的社會思潮之一,該思潮影響和沖擊著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本質及其表現
對于歷史虛無主義的概念,專家學者們從它的表現和危害來綜合概括,認為歷史虛無主義就是通過否認歷史的客觀規律性,混淆現象與本質,顛倒支流與主流,孤立地分析歷史中出現的階段錯誤而否定整個歷史過程,其本質就是歷史唯心主義。綜合一下當前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核心觀點,就會發現在政治領域、史學領域、文學領域形成了一系列嚴重擾亂人民群眾的思想和信仰的理論和觀念。
一是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通過否定革命,來貶損革命對于我們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作用和貢獻。歷史虛無主義者通過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的歷史加以歪曲、否定,詆毀中國人民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否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發展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污蔑和攻擊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通過上述的行為,希望達到動搖或取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否定共產黨執政的歷史必然性和合法地位,以實現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
二是歷史虛無主義是唯心主義歷史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復活。歷史虛無主義者按照他們的主觀愿望和政治訴求來對待歷史,宣稱自己是在進行理性的思考,違背實事求是的歷史研究原則和全面、客觀的歷史研究方法,否認和反對階級分析的歷史研究方法。他們把推動歷史前進的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邊緣化甚至丑化,而把阻礙歷史前進和社會發展的反動勢力、反面人物放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心位置進行贊揚和美化。這不是在為歷史研究提供新的范式,而是從根本上違背客觀歷史,歪曲歷史的真相,混淆歷史觀念。
三是歷史虛無主義極力鼓吹西方文化,貶低中國傳統文化。歷史虛無主義利用符合大眾心理和娛樂習慣的渠道和方式,如通過互聯網和文學影視作品向社會傳播,消解文學的教化和審美功能,嘗試將文學所依賴的歷史背景徹底虛無化和終結化,或對歷史人物進行戲說,并把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歸結于各種離奇的因素;通過抹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消解文化認同,瓦解理想信念,使人們喪失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削弱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消融民族精神,導致民族虛無主義,解構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1]。
四是歷史虛無主義對歷史進行否定是建立在假設主義和選擇主義的前提上的。他們不是全面、系統掌握歷史資料和事實,把握歷史事實的總和及內在聯系,而是使歷史成為可以隨意假設的東西;他們從不問歷史為什么走向今天,有無必然性問題。列寧曾經說過:“如果從事實的整體上、從它們的聯系中去掌握事實,那么,事實不僅是‘頑強的東西,而且是絕對確鑿的證據。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
總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滲透、蔓延的目的并非僅僅為了理論的宣揚、說教,它的方向非常明確,即從思想的影響來達到實踐的改造。就是希望在實踐中搞亂人民的思想,達到使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理性產生懷疑,動搖和削弱黨的領導,危害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建設。
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影響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體系,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我們黨一貫重視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在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甚至開始懷疑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過時了,主張意識形態多元化,進而否定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指導思想地位。這種思潮改變著大學生基本的政治觀念和態度,造成了信仰危機,不利于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動搖大學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需要引導他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充滿信心。但現實生活中,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以重新評價中國歷史為名,否定中國近現代以來的一切革命,夸大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反對社會主義制度,加上我國社會轉型期出現的一些社會問題,如貪污腐化、貧富差距、就業困難、物價上漲等問題導致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產生懷疑和動搖,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了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3.妨礙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是使他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使大學生在一些具體的歷史史實面前缺乏科學的歷史觀作指導,僅憑個別史料的堆砌,未能客觀地看待歷史,辯證地分析歷史,而是采取夸大錯誤的偏激態度[2]。受該思潮的影響,部分大學生面臨一些困惑和認知偏差,表現出缺乏愛國主義情懷,對西方國家盲目崇拜和迷信;集體主義意識淡薄,把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作為個人價值實現的手段;社會責任感缺失,沒有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意識。這種錯誤思潮的價值觀念影響和沖擊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endprint
三、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建議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們要以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認清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唯心主義本質,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寧在《怎么辦?》中曾經指出,“對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任何輕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加強。”高校作為意識形態教育和傳播的重要陣地,如果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去占領,那么其他非馬克思主義思潮就會占領。因此,我們要把握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教育和武裝大學生,使他們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及精神實質,從而內化為自覺的行動,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積極傳播者、堅定信仰者和模范踐行者。
2.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我們應當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出一大批系列精品課程,豐富教學成果;通過教師主動地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素養,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主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通過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方法和考核手段,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歷史教育的實效性,培養和強化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使大學生能夠認清歷史的是非,堅決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做斗爭,消除歷史虛無主義的不良影響。
3.大學生要努力學習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其思想政治素質如何,關系到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大學生一定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精神實質,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并用以指導實踐上下工夫,自覺辨別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大學生要重視對歷史知識的學習,通過學習歷史,了解國史和國情,知道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來之不易,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學生要樹立一種對歷史的自覺和自信,以更有效地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自覺和自信的關鍵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特別是群眾史觀來客觀地理解和展示歷史實現這種歷史的自覺和自信,這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示和激勵意義[3]。
參考文獻:
[1] 張曉紅,梅榮政.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與危害[J].思想理論教育,2009,(1):45-46.
[2] 陳冬.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2012,(3):99.
[3] 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對歷史的自覺自信是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基石[J].求是雜志,2013,(1):59.
[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