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茹
一、職專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職專生要“能夠根據學習、生活和職業工作的目的和情景進行恰當的表達和交流”。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新語文教材每個單元也在“表達與交流”的學習板塊中安排口語交際訓練。但實際教學中,教師或無暇顧及,或受語文課就是“講講課文和寫寫作文”等普高化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并沒有把口語表達訓練放在它應有的位置上。這種做法是極不合理的,對職專生尤其如此。
1.具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是時代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人才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因為口語比書面語表達更方便、迅捷。另外,現在的科技探索已從單門學科走向多科協作,從一國走向多國協作,現在的人才應該是能說會道、善于交際的開拓型人才。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2.口語表達能力與學生就業、創業有著密切的關系
富蘭克林說過:“說話和事業的進行有很大的關系,你好出言不慎,你好跟別人爭辯,那么,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助力。”其中的說話就是指口語表達。而一份公開發表的調查報告也發現,在就業與工作中卓有成績和受到提拔的重要因素中,口頭和書面的交際能力位居榜首。這一切都說明了職專生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要有較強的說話能力。而當前,社會對職專生有偏見,職專生的對口就業率低,社會競爭力弱,這就更要求語文教師加強對其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因為他們不能靠文憑“服人”,他們得靠(主要是)口語表達能力來展現自己,使得自己能對口就業,能受單位的重視。
二、提高職專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
1.要樹其信心
在社交場合,只有具有高度自信心的人,才能顯得落落大方,談吐流暢。相反,一個缺乏自信、很自卑的人,必然會對社交感到恐懼,在社交場合羞于啟齒。而職專生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在小學、初中都不同程度受到教師、同學甚至家長的歧視,加上學生又無法全面正確認識自己,所以職專生大多有很明顯的自卑心理,根本談不上有自信心。因此,教師首先要樹立其信心,幫助他們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如動手能力強、思想活躍等),然后再指導他們克服膽怯的心理障礙,要讓學生明白害怕當眾說話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正常心理反應。教師要告訴學生克服恐懼、緊張的最好方法是鍛煉,只有反復鍛煉當眾說話,才能克服緊張情緒,并教給學生一些克服恐懼緊張的技巧,如深呼吸、心理暗示等。然后才進行“當眾敢說話”的訓練:如上講臺自我介紹、上講臺讀報紙等,要注意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與表達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注重指導與鼓勵。
2.要以點帶面
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常以讀寫為主,現在應更新觀念,統籌安排,在這里面融入聽說訓練。教師應盡可能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在熟悉課文環節,多讓學生朗讀、概述課文和角色扮演;在理解課文環節,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多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另外,教師還必須重視和落實教材每個單元“表達與交流”的學習板塊中的口語交際訓練。這是最優化的經濟實用的訓練,這樣教師就能在課堂上進行長期持久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卡耐基說:“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善于談話的人,那就先做一個注意傾聽的人。”所以為了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必須對學生進行傾聽訓練。教師可以讀一些語言材料,讓學生背誦復述,還可以讓學生就同學的發言和演講進行評價和討論。學生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背誦復述和參與討論,從而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
3.要貼近生活
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課外活動、晚會、班會等時間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內容要盡量貼近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讓他們有話可說,而訓練方式要力求新穎多樣,讓學生常練常新,饒有興致。比如:課前三分鐘可讓學生輪流上臺講述他們身邊的軼聞趣事,描述自己的活動,轉述電視的新聞、劇情等;班會課可以模擬求職面試,教師設計面試時常會問及的問題,讓學生單個進行模擬面試,在訓練時對學生口語交際的各個環節進行指導,從而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口語表達訓練的意義,并使學生掌握求職面試的技巧,增強就業信心。而其他課外時間,可開展集體朗誦、成語接力比賽、看圖說話、講故事等多種多樣的活動。
4.要讓學生背讀名篇
學生的說話通過訓練后,往往是敢說了,但語言貧乏,說得不好。而要說得好,就必須熟讀背誦古今名篇,背誦不能僅限于語文課后指定的部分,而要擴大為課內名篇甚至課外某些名篇,要指導鼓勵學生養成多讀、苦讀和背誦的習慣。學生通過背讀,名篇的語言就自然而然成了學生自己的語言,說話時就能“胸有萬匯憑吞吐”,不僅敢說而且說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