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滿華
[摘 要]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提高課堂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應采用以讀代講、以述促讀、以聽促讀等方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從而高效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教學;能力培養;提高效率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提高課堂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滿堂問”的現象很普遍,教師總是借“問答法”來設計教學,這不僅使課堂教學呆板單一,缺少生機和活力,也會使學生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教學目標的實現大打折扣。所以,語文課堂教學要走出“滿堂問”的誤區,以使學生能力得到綜合培養,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
一、以讀代講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小學生在入學前已基本掌握了口頭語言,而教材又是和口語基本一致的現代漢語。大部分“講”“問”是形式主義和繁瑣哲學的,應該讓位給學生讀。“以讀代講”應是閱讀教學之本。一般來說,“以讀代講”的課堂教學結構形成了“三讀”的模式:一讀感知內容,二讀品詞賞句,三讀積累語言。特級教師于永正教《驚弓之鳥》就是以“三步讀”的方式完成的:初讀,讀正確、流利,并感知課文大致寫了什么樣的一件事;精讀,邊讀邊想象人物神情及語氣,并輔以必要的提問與講解,以便更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進入課文境界;賞讀,在分角色讀的基礎上,加上動作及表情,以演助讀,要求學生把理解了的內容和想象到的情景表現出來。
二、以述促讀
復述,是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課本上學過的主要語句,把課文的內容有條理、有重點地表達出來的一種方式。復述,既是讀、說的訓練,也是理解的訓練。它是以記憶和理解為基礎的,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把所讀課文的內容有中心、有條理、有感情地敘述出來。長期進行復述訓練,將有助于學生積累詞句,促進對課文的理解,鍛煉語言的準確性、連貫性,同時訓練記憶能力,發展思維的想象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復述的方式有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創造性復述等。不管其形式怎樣,用復述法促進閱讀一般按照初讀——復述——評述的步驟進行。如一位教師執教《新型玻璃》時,先要求學生從“名稱”“特點”“用途”三方面填表。接著要求學生或以第一人稱復述,或用對話方式復述,或把兩種新型玻璃放在一起復述。然后師生以正確、全面、新穎為標準加以評點。如此由理解而復述,再由復述而加深理解,既避免了許多繁瑣的問題,也訓練了學生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以聽促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者把“聽”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記憶力、想象力以及聽話辨別力、聽話辨斷力、聽話概括力、聽話組合力等。
筆者在小學執教《趙州橋》一文時,讓學生聽讀第二節,讀時故意省去“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和“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中的詞語,省去“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句話中的“還”字。然后設問:“老師讀的與書上寫的有幾處不同?改動了行不行?”聽辨之后,學生分析出:兩個“拱形”的關鍵詞,作為“大橋洞”“小橋洞”的修飾語不能少,它闡明了趙州橋精妙的設計和獨特的結構;省去了“頂上的”一詞就不能說清楚四個小橋洞的方位;“還”字省去了就不能反映河水在平時和發大水時流過橋洞的實際情形了。從以上教學過程看,這種聽辨訓練能突出講讀的重點,具有思維的導向作用,也免去了許多設問,而且在聽辨過程中,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并迅速作出判斷、評價和表達,能力得到了綜合的培養。
四、以寫促讀
寫和讀是相輔相成的,讀得好,增加寫作素養;寫得好,可以促進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如教魯迅先生《給顏黎民的信》,教者不直接設問,而是先讓學生認真讀課文,根據魯迅先生回信寫一封顏黎民的來信,因為回信總是根據來信寫的,而要寫好來信,必須把回信讀懂。然后,教師把學生所寫內容與課文對照,這樣來判斷學生是否把文意理解準確了。
總之,優化教學設計,是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課堂時間,科學地把握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全情投入,注重研究,于細節處下工夫,那么就一定能呈現“學不厭,教不倦”和諧高效課堂。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