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幼萍
[摘 要]課堂是學生成功的搖籃,教師是學生成功的點金石。教師要讓師愛成為學生成功的源泉,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教師努力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帶著成功的心態走向社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成功
課堂是學生成功的搖籃,教師是學生成功的點金石。教育應該像一扇門,推開它看見的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學生帶來自信和歡樂,能在學習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感,使學生們學得自覺和積極。
一、讓師愛成為學生成功的源泉
愛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沒有師生間的愛也就談不上成功。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和他們談心,一起唱歌,一起游戲,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積累一定的素材,更好地為課堂服務。而對于那些有缺點的學生,教師不能訓責他們,除了耐心的說服教育之外,教師應把委婉的規勸,善意地提醒寫在學生的作業后面,把對學生的愛通過作業本悄悄傳遞過去,如: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他的字卻寫得很差,教師就在作業本上告訴他:“你是個很棒的男子漢,如果再加上一手漂亮的字,不就錦上添花了?”此后,他的字果真不斷進步。響鼓不用重錘敲,只要稍作提醒就能使有上進心的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喜愛中流露出的嚴格要求,促使他們自我矯正缺點和不足。
二、讓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1.扣人心弦,引導學生進入新課
教學的導入環節就像整臺戲的序幕,也仿佛是優美樂章的序曲。如果設計安排得富有藝術性,就能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燃起智慧火花,開啟思維的閘門,引人入勝,收到先聲奪人、一舉成功的效果。例如:教師在第一節新授課時,先講了一個自己編的故事,在同學們津津有味地聽完故事后,教師告訴他們,這是教師根據生活的中的事情編的故事時,一種新鮮感和好奇心油然而生。于是教師抓住時機,激勵學生:只要學好語文,就能自如地寫出好文章,寫出有趣的故事。就這樣,雖然只是三言兩語,卻敲開了孩子們求知的心扉,在心靈深處播下了立志學好語文的種子,教師還告訴他們語文可以幫助自己開拓視野,了解世界先進文化和先進經驗。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感受到趣味橫生,懸念于懷,產生探奇覓勝的求知欲,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2.巧設情境,提供學生成功機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上,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應充分注意學生的這一心理,在創新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自主地位,真正承認學生是學習的小主人,多給予鼓勵,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并且通過創新,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樣,他們才會對創新有舉動、有激情。在教學中,教師在講授完新授內容之后,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展開想象,再現或演繹課文中的對話內容。如:學完一些課文后,教師就為學生設立一些情景劇,幫助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開展“我是一名小教師”“我是環保小衛士”“我是小小售貨員”等內容的口語對話。孩子們在教師的贊美與鼓勵下表演得更加興高采烈。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高,在學習中他們不斷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3.豐富作業,加大學生體驗成功的范圍
素質教育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強調發掘學生潛能,實現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過渡。因此,教師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自主作業,讓學生針對自身情況進行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對于優等生,教師要常常要求他們廣泛閱讀,廣泛搜集資料,經常做一些詞語接龍的游戲。
三、重視弱者,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快樂
語文學習和其他科目一樣,要靠師生的共同努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不要忽視在課堂中還有這樣的一個小群體,他們自覺性差,學習欠主動,又愛面子,怕說錯,往往不敢開口,每天都生活在一種陰影里。這類學生教師應盡量提一些他們能回答出來的問題,答對時及時給予表揚,回答不完整時加以引導,絕對不要指責。首先要讓他們養成開口的習慣,以后再由易到難。當他們回答有困難時,就給他們搭橋,讓他們模仿別人回答。這樣可以促進他們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漸漸幫助他們走出陰影,邁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快樂,從未體驗到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因此,如何讓學生展示成功的魅力,讓學生體驗成功,讓他們帶著成功的心態走向社會,這是每位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永遠探究的主題。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