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清
〓〓教學實踐使我深刻認識到,在語文課堂中要讓學生的學習體驗是自主的、快樂的,是幸福的。學生只有在參與中深刻地體驗成功的喜悅,才有興趣去學習。
〓〓一、放手學生去學
〓〓作為老師,我想不僅要讓學生“我學會”,而且要讓他們做到“我會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閱讀的方法、思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漸入“自主讀書”的佳境。只有讓學生通過對語言充分地閱讀,用心地領悟,反復地揣摩,不斷地積累運用,他們才能真正體味到漢語言的獨特魅力,真正把語言學到手。
〓〓在語文課堂中,我把文章分成兩類:一類是講讀課文,由老師講授完成;一類是閱讀課文,由學生自學完成。在第二類文章的學習中,我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分好組,讓小組長帶好頭,自行解決文中的生字詞,并找出閱讀提示的相關內容,找出答案。不明白的地方,由大組長統計好,最后由語文閱讀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充當小老師,解決同學在自學時提出來的問題。這樣,一步一步,從小到大,以點帶面,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同時,讓學生們對同學的學習方法進行評價,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這樣自主學習的課堂中去,比較高效率地完成了課外的閱讀課文。這種課堂模式,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到“我的課堂我作主”,讓他們學會學習,自覺地去解決心中的疑問。
〓〓二、鼓勵學生去寫
〓〓初學寫詩,我讓學生通過模仿的形式進行。
〓〓人教版第十一冊的第六單元是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單元分成二個部分:一是詩海拾貝;二是與詩同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書中《致老鼠》《爸爸的鼾聲》這兩首童詩。讓學生明白,原來我們生活處處有詩歌,只要我們有一顆童心,大膽去想象,錘煉語言,就可以寫出有趣的童詩。在講解了這二首詩歌的要點之后,我再補充了二首小詩《如果我變成風》:如果我變成風/就到媽媽工作的地方/替媽媽/把臉上的汗珠/一顆一顆吹干/。《汽水》:跟你握握手/你就冒氣/請你脫脫帽/你就生氣/干干脆脆/一口把你喝下去/看你還/神不神氣。學生掌握了詩歌的寫法后,他們發現,原來詩歌也可以這樣創作。學生寫出一篇篇充滿童真的小詩。你看吳慕貞同學寫的《春姐姐》:春姐姐,歡迎你/飛到校園送彩衣/你給垂柳送綠衣/你給桃樹送紅衣/你給菜兒送黃衣/春姐姐,謝謝你/飛到校園送彩衣/那件紅衣我中意/件件彩衣身上披/你瞧我們多美麗。學生多會觀察事物呀,在她的心里春是多么的美麗。姚冼乾同學寫的《我想》:我想飛/飛向天空/俯視大地/我想與小鳥一起唱歌/想和飛機賽跑/躺在大地母親的懷抱/感受這美麗的陽光。小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豐富。
〓〓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
〓〓三、激勵學生探索
〓〓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用懷疑的目光看待事物,用自己的實踐行動去檢驗真理。
〓〓本學期通過“科學與我”這一主題活動,以閱讀科學系列書籍為主題,進行暑期閱讀與新學期科學實踐活動征文比賽,征文的形式包括反映科學給個人或家庭及社會帶來影響的文章和參加科學體驗活動的體會或實驗報告。我讓學生聯系實際,先自己做一些比較簡單的實驗,才去寫文章。胡韞韜同學回家做了個乒乓球凹了進去后如何用熱水把它變回原形的實驗,從這實驗中讓他明白原來乒乓球受熱,里邊的空氣膨脹,是空氣熱脹冷縮的原理。駱紫穎同學通過旋轉、手電筒照射、搖晃、用筷子夾等方式進行探究,從而學會了怎樣分生熟雞蛋。還有很多同學做了不同的實驗,去探索科學的奧秘:劉東浩明白了磁鐵的原理;鐘佩琪明白蘋果削好之后為什么會變色;駱穎韻明白為什么風油精能擦掉涂改液。一連串的科學難題,學生都能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實踐,自己去研究,懂得個中的道理。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激勵學生主動探索、自覺獲得知識,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和探索能力,那么他們寫出來的東西才不會言而無物。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