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偉+++許鴻鳴
【摘 要】習總書記8.19重要講話對宣傳思想工作包括意識形態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學習,正確理解和把握習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論斷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清醒認識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復雜性及新特點。對高校思政課而言,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實效,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功能。
【關鍵詞】8.19重要講話思政課意識形態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即8.19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全局高度,深刻闡述了事關宣傳思想工作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對進一步做好今后的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高校思想戰線上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通過學習8.19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了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和陣地意識,尤其是深刻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深化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充分發揮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功能。
一﹑“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論斷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意識形態是一種自覺地反映一定社會集團(在階級社會就是階級)政治經濟利益的思想觀念體系,是一定社會集團、階級的政治思想、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的思想基礎。意識形態既具有對現行統治的合法性進行論證、對現實生活的合理性進行證明的認識功能,也具有調控社會和人的活動、指導人的實踐和展望未來理想的引導功能。在人類歷史上,統治階級無一不是通過建立自己的意識形態來論證統治地位的合法性,服務于自己的政治統治。因而,意識形態本質上是統治階級的思想。
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為我們正確把握意識形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主張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作為思想或觀念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對經濟基礎又具有反作用,認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一旦形成,就有了某種相對的獨立性而作用于整個社會,影響社會人群的認知和判斷。列寧的意識形態學說是第一次建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基礎上,因而其思想更具現實性,認為社會主義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在現實無產階級斗爭中,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不僅是指導工人運動的旗幟,也是與資產階級進行斗爭的思想武器。在現實的階級社會中,超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不存在的。毛澤東的意識形態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發展的里程碑,是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思想體系的基石。明確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領導核心,思想政治工作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基本途徑,“雙百”和“二為”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基本方針,培養無產階級接班人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根本保證。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開創者,毛澤東雖然有對國情判斷失誤而產生的失敗教訓,但整體而言,他關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一系列思想,仍然對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和時代特征緊密結合,在遵循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精髓、深入總結歷史經驗和探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規律的過程中,不斷推進著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進程,實現了當代中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與時俱進,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演進和發展過程的扼要梳理,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任何歷史時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都非常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因此,在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既有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又有在實踐中的新發展。具體而言,這一重要論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否定“意識形態中心論”,正如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的:“只要國內外大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不能也不應該改變。”另一方面否定“淡化意識形態論”,對意識形態工作不能有絲毫的忽視和淡化,“淡化意識形態”實質上是與資產階級自由化聯系到一起的,實際上是西方敵對勢力打著“淡化意識形態”的幌子而妄圖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由此也就引申出對這一論斷的重要意義的認識:
首先,這是鞏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證社會主義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
其次,這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需要;
再次,這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
最后,這是應對全球化背景下日趨復雜的國際局勢,抵御西方腐朽思想侵蝕和滲透,警惕“和平演變”圖謀的需要。
二﹑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復雜性及新特點
當今時代主題依然是和平與發展,但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不但沒有消失,而且愈加尖銳和復雜。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是由當今世界兩種社會制度并存和相互較量的客觀存在決定的,決定了必然存在兩種對立的意識形態: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且這兩種對立的意識形態的斗爭必將是長期的、復雜的。東歐劇變以后,雙方的力量對比是資強社弱,我們中國作為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但西方敵對勢力大肆宣告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大失敗”,預言中國也將步蘇東后塵,同時國內有一些人也發生動搖,對社會主義失去信心,甚至發生了政治風波。但是我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堅定地走“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不動搖,取得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用發展的客觀事實宣告了這一時期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勝利。當前,西方國家深陷自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而不能自拔,而同期我國的經濟發展卻“一枝獨秀”“風景這邊獨好”。這充分表明馬克思主義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巨大的優越性,為新時期我們取得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新勝利增添了無比的信心。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潮流給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帶來新的挑戰,也賦予新時期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以新的特點。
第一,經濟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趨勢,它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同時也必將導致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各種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以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為核心的西方思想文化借助其霸權地位趁機大肆擴張和滲透,給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第二,網絡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世界面貌,改變了社會的生產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為社會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但網絡信息化也為西方價值觀念和腐朽思想的傳播和滲透大開方便之門,給我國意識形態控制帶來很大挑戰。
第三,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經常打著“淡化意識形態”和“學術爭論”的幌子,然后逐步觸及現實政治問題,這種方式極具迷惑性和隱蔽性,會從根本上消解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第四,國內來說,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處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攻堅期,社會生活的多樣化必然導致人們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的多樣化。這給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帶來不小的困難。
三、不斷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充分發揮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功能
我國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涉及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相關部門,面對新時期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復雜性和新特點,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積極應對、正確引導、科學管理、嚴加防范,切實增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吸引力,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科學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保駕護航。
endprint
高校屬于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而且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高校是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地方,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因而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要求:“黨校、干部學院、社會科學院、高校、理論學習中心組等都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必修課,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而高校思政課的根本任務就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這樣看來,高校思政課不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且是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從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全局高度來看,必須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功能。
目前,正處于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高校思政課在黨中央的直接關懷下應該說在教學質量和教學實效上都有了一個較大的提升。“05方案”實施以來,廣大思政課教師積極投身思政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思政課的教育教學規律,大膽創新、與時俱進,取得了不少的教育教學成果。但同時由于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和迅速發展,使得思政課距離黨中央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有一些差距,尤其在意識形態領域,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功能沒有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當代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研究”課題組,于2007年9—12月在北京、河南、新疆等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6000名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黨政干部及高校、中學生進行的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狀況問卷調查表明:人們對我國當代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不高,信仰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只有62.4%,37.6%的人或者信仰資本主義(2.6%),或者信仰宗教(4.4%),或者對自己信仰什么說不清楚(10.3%),或者干脆沒有信仰(20.3%)。其中,大學生的認同度也僅為64%。
面對這樣不容樂觀的現狀,宣傳思想戰線的同志們必須更加自覺地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更加自覺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自覺地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就高校而言,在當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必須要充分發揮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功能。
第一,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的高校思政課教師一定要增強使命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使命意識就是思政課教師必須要自覺意識到自己肩負著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責任意識具體說就是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青年大學生,以科學的意識形態教育青年大學生;而陣地意識指的是對青年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我們不用科學的理論、科學的意識形態去占領,那么西方敵對勢力就會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用腐朽的思想觀念去占領。
第二,思政課要堅持正確的教學改革方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近年來,有的高校的思政課教學改革中存在“淡化意識形態”的錯誤傾向。這是對思政課特殊地位的消解,實質是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其結果必然會嚴重削弱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功能。
第三,思政課教學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要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增強教學實效性。思政課教師要用自己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幫助青年大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增強他們的理論自信和理論自覺,自覺認同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
總之,我們只有正確理解和把握習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論斷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清醒認識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復雜性及新特點,立足于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實效,才能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功能。
【參考文獻】
[1]聶立清. 我國當代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
[2] 俞吾金. 意識形態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70.
[3] 陳先達,等.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若干重大問題研究[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52.
[4] 陳先達,等.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若干重大問題研究[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53.
[5] 王永貴,等.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與當代中國實踐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5-129.
[6] 王永貴,等.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與當代中國實踐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9.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