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倫
〓〓文本解讀,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所謂“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即是此意。如果以文本解讀為一個交叉點畫坐標,它的縱坐標就是“文本解讀、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這樣縱向的一條線,橫坐標是“語文積累”與“人文熏陶”。而文本解讀最難的是找到那個觸點,這需要我們以生為本求發展,解讀文本善取舍。
〓〓一、文本解讀原則——以生為本求發展
〓〓1. 研究學情是正確解讀文本的前提
〓〓著名的教育專家沈大安先生說過:“小學語文這門學科,一是姓‘語,一是姓‘小,這是我們時刻不能忘記的。我認為教師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可以深刻和獨到,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6-12歲的兒童。”這就告訴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特點,以兒童的視角解讀文本,才能更好地從“文本”走向“生本”。教師要有“語文意識”,善于發掘文本中的教學價值,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發展。
〓〓在教材里,不少文本內容離現實生活有距離,關鍵是老師如何根據學情,找到文本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契合點,然后喚醒他們在生活中的相似感受。例如《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中,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有一個小表妹,她失去了雙親,來你家暫住幾日,你會對她怎么講呢?是安慰她不提傷心事?還是像鳳辣子一樣提及呢?學生肯定會理解為需安慰,正好與鳳辣子的表現相反,由此學生就明白了鳳辣子真正的性格所在。
〓〓可見,研究學情,使文本解讀與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相對接,是我們正確解讀文本的前提。歸根結底,解讀文本不是目的,只是途徑。我們要敢于取舍,重在以生為本,促其發展。
〓〓2. 培養能力是正確解讀文本的核心
〓〓夏丏尊先生強調:“語言文字的教科書應該偏重于讀……不但要理解內容,還該有別的目標,如文章的結構、詞句的式樣、描寫表現的方法等等……以語言文字為對象的,所謂讀本、教本,都是用來做模范作練習的工具的。”我們可從兩方面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一是以文本內容學習帶動語言能力培養,二是通過文本內容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言能力。
〓〓如今,語文課“得意忘言”現象,根源在于解讀文本只在內容上打轉,語言表達形式不被重視。教師一定要在鉆研文本的語言表達形式上下功夫。一般來說,文本解讀的切入點有兩個,一個是情,一個是采。“情”就是思想感情,“采”就是語言文采。教師應以“培養能力”為核心,在學習過程中,引領學生找到這樣的切入點,對文本進行正確而有效的解讀,體現教學智慧。
〓〓二、文本解讀策略——深入淺出善取舍
〓〓葉圣陶先生提到:“作為語文課,我們應該教學生讀進去,還要讀出來,要在文章當中走一個來回。”這說明,文本的解讀應該分兩個層面,一個是要讀出來,一個是要讀進去。讀出來就是,我們要從門外看,了解課文的編排,課后生字的安排,問題的設計等等;要讀進去,就是要走進文本,看看作者寫了什么,看看作者是怎樣去寫的。
〓〓只有深入才有淺出。我們首先可以站在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去理解文本所寫內容,感受文本的形象及傳遞的情感;其次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閱讀,思考從文中可以學什么,掌握哪些言語表達形式;最后才是作為教師的角度,去探究通過這個文本,傳遞給學生哪些有效、有用的東西。人教版第五冊《孔子拜師》一文,文章以孔子不遠千里、風塵仆仆拜師為線索,對孔子進行大量的描述,而對老子的描寫相對較少,只簡單帶過。不少老師往往花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孔子的謙虛好學、不怕吃苦,把描寫老子的這條暗線完全忽略。到后來,兩位大師的故事就只有一人在唱獨角戲,學生很難領悟到“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的原因,也就更難對老子進行恰當的評價。事實上,文章既贊揚了孔子,也歌頌了老子,兩條線相輔相成、互為滲透,兩位大師同樣值得人們敬仰。
〓〓為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我們可以依據“讀文釋題、感知文意、梳理思路、品悟詞句、解析表達”步驟,深入淺出解讀文本。
〓〓仔細讀文。作為語文老師第一步就是要仔細讀書,做到音的正確,字義的正確,還有形象的塑造,把書讀好。
〓〓理解題目。這是文本解讀的開端。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在解讀中要引導學生圍繞題目去理解文本,走進文本。
〓〓感知文意。知文意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文本內容的基本把握,二是作者情感的初步體會。
〓〓梳理文路。文章就是文字編織起來的一個作品,是一個系統,是一個結構,解讀文本必然要解讀它的結構。教學時若能將文本的內在結構,轉化為課堂的教學結構,不僅能凸顯文本的主干,也能使課堂變得緊密有致。2譬如讀《秋天的懷念》,讀出“好好活”——從母親的“好好活”,到菊花的“好好活”,再到“我”的“好好活”,一詠三嘆,“好好活”的種子,就播撒得開。
〓〓品悟詞句。葉圣陶先生談到讀書要:“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指的就是對文本點的推敲。文本的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解讀文本要把這個詞句放到文本中間,聯系上下文和文本的主旨,才能夠品讀詞句,更好地深入解讀文本。
〓〓教材中“佳妙之處”隨處可見,如老舍的《貓》一文中的“蹭”字,《荷花》一文中的“冒”字,3這些精妙傳神的字眼,值得細細推敲、品悟。解詞,一是要模糊理解,二要精確理解,三是深度理解。解詞要有多種選擇的和不同方法的結合,不同的詞語,理解肯定不一樣。其他點的推敲,如對文本的中心句、空白點、矛盾點、重復點、標點符號等細節,歸根到底還是在于解字詞方面。
〓〓解析表達。一是賞析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體會文本詞句的精妙之處,推敲用詞,把握修辭,體會其表達效果;二是梳理表達方式,敘述、抒情、描寫、說明等等,這樣“讀進去、走出來”,貫通點、線、面回環的解釋,是圍繞文本的豐富資料,自我釋疑和自我透視的過程。
〓〓概而言之, 我們在拿到一篇課文時,一要看主題,找生活或者是找原文來提升主題;其次要找聯系,定問題,如段與段之間的聯系,篇目之間的聯系,教材與教材之間的聯系;細抓詞,扣問題;品味讀,生情感等等。
〓〓眾所周知,很多教學問題產生根源,是教師理解、運用文本的問題。我們要以生為本,研究學情,深入淺出,善于取舍,對文本中的教學價值,教師需要根據具體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需求,進行合理選擇與取舍,通過削枝強干來有效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益。
責任編輯〓邱〓麗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