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全
〓〓一、教學目標,簡單明了
〓〓分清各階段教材同類型體裁課文的地位,有側重地設計教學目標。初中三年六冊的語文教材中,同類型體裁的課文會有不同程度的重復,我們在設計這些同類型體裁課文的教學目標時,不能機械的重復,要體現同類型體裁課文的序列性、層次性。把握課文突出的特點,設定教學目標。課文是教育專家反復甄選出的“例子”,我們要從課文突出的特點出發,思考這種特點最適宜何種語文能力的習得,據此確立教學目標。同時,要求教學目標簡單明了,有利于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好一兩個問題,保證實現教學目標的效率,確保學生一課一得。摸清學生的知識基礎,據此調整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必須是為學生量身定做的,那種忽略學生的實際情況,照搬《教學參考書》的教學目標,是沒有效率的。我們必須善于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調整教學目標,以確保閱讀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九年級上冊(語文版)《孔乙己》這課時,考慮到七年級上冊安排了一個小說單元,讓學生初步了解小說的特點,培養學生對小說的閱讀興趣;八年級上冊又有一單元小說,加深學生對小說的認識;這是第三次閱讀小說單元,應加強學生對小說的閱讀能力訓練,教學目標的設計應是在前面對小說認識的基礎上,重點強調學生的閱讀體驗。但班里的學生在七、八年級時對小說的認識還未夠,基礎欠扎實。綜合考慮,把教學目標設計為:1.初讀課文,理清課文描述孔乙己的六個片段;2.默讀課文,認識文中的三類人;3.反復朗讀課文,學會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弱者和別人的不幸。
〓〓二、語言積累,形成習慣
〓〓利用課前三分鐘積累字詞和文學常識。開學初,制定學期積累計劃,按照相鄰原則把學生分成小組,引導各個小組利用課前三分鐘分工合作自主積累。凡是課文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字詞、文學常識一定要讓學生會讀會寫,熟讀記憶。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抽查,促使學生自覺主動的積累。
〓〓在語文教學中背誦精美語段。入選語文教材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情文并茂,特別是散文、小說、詩歌等一些文學作品,是學生積累語言、學習寫作的范本。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教學要求,適當安排篇幅短小的或是經典的片段讓學生背誦,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積累,在反復背誦中增強學生的語感。
〓〓引導學生開展語文活動鞏固積累成果。為了防止學生的積累松散、低效,提高學生積累的自覺能動性,有必要引導學生定期開展相關語文活動鞏固積累的成果。主要開展的活動有小組背誦競賽、展示積累筆記、交流積累心得、仿寫經典語段等,原則上每月開展一次。總之,加強對學生積累的引導,持之以恒,使之形成習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三、課文內容,理清主線
〓〓簡化課文內容,理清課文主線,給學生一目了然的學習效果。這個簡化不是簡單、機械地減少教學內容,減少教學的知識,而是要求教師認真地鉆研、解讀課文,對課文進行科學、合理的整體把握,在深入解讀課文上下工夫,在淺出教學內容上作文章。實踐證明,理清課文的主線,是簡化課文內容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在講授九年級上冊《白楊禮贊》一課時,本人抓住題目關鍵的“贊”字,以此為突破口,理清課文的主線,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了然。《白楊禮贊》一課的主線可以解讀為:開篇點明贊美的目的,接著贊美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贊美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贊美白楊樹的內部氣質,最后,強調贊美的目的。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易學易懂,同理,只要教師對其他課文多花一些心思,反復研讀,簡化課文內容,理清主線,化繁為簡,閱讀教學的效果定會事半功倍。
〓〓四、能力訓練,舉一反三
〓〓為了使語文教學的能力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在反復研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課文最突出的特點,設計能力訓練題,講到要點,變換形式,把握例題的實質,講深講透;同時,要有“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思想,在講授各種能力訓練題的時候,要及時幫助學生總結這種能力訓練題的答題思路和技巧;要精選有代表性的習題,鞏固總結出來的答題思路和技巧,實現舉一反三,以一抵十的效果。在講《孔乙己》一課時,課文的語言精練,生動傳神,特別是許多動詞的使用十分傳神,品味其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是一個很好的能力訓練點。在重點講析文中的“排”、“摸”、“走”的表達效果時,與學生一起總結出“表達了誰,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樣的特點”的答題思路與技巧。然后及時向學生展示從歷年中考題中精心準備的同類型的語言賞析題,讓學生練習,鞏固這種類型題的答題思路與技巧,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責任編輯〓邱〓麗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