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霞
摘 要:中職禮儀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關鍵因素,本文從改革禮儀課堂教學模式及運用新型教學方法等方面,對如何提高中職禮儀課堂教學實效性進行了積極探索。
關鍵詞:中職 禮儀課 教學實效性
當前社會,文化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將企業形象的提升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企業要想規范自身的形象,首先要將員工的形象作為企業形象建設的切入點,這就對員工的禮儀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通過對企業的回訪,作者得知近幾年來中職生在禮儀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企業普遍認為,中職生缺乏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為人處世、和人溝通的能力較差。中職生直接面對企業等用人單位的選擇,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優雅的舉止,樹立較高的職業意識、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獲得良好的職業競爭能力,為社會、企業所接納,是中職禮儀教學的價值所在。如何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中職禮儀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中職禮儀課教師要深思的問題,作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
行動導向教學以“行動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讓他們在討論任務、分析任務、操作任務的過程中順利建構起知識結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從教學的組織過程來看,行動導向教學以教師構建的特定的學習情境為主線,以真實或模擬的職業活動為載體,通過信息收集形成制訂任務、制訂計劃、實施項目、評價、反思這五個完整的行動來組織教學。行動導向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禮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課堂教學是禮儀教學的基本途徑,通過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各類禮儀的基本知識,訓練學生的禮儀技能,提升學生的禮儀素養。適當的表情、得體的服飾、大方的互動等都可以讓學生充滿自信,進而為就業及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禮儀教學實踐性較強,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不再適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為教師提供了很好的教學思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組織形式,把教學內容分解為不同的教學任務,確定好教學目標以后,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配不同的任務,讓學生在討論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禮儀知識,體驗禮儀行為。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正是由于禮儀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才要求學生不僅要了解禮儀知識和禮儀規范,還要準確地運用所掌握的禮儀技能。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強調將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營造師生雙方互動參與、雙向交流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于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在禮儀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訓練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有效教學方法。
1.訓練式教學法
訓練式教學法是禮儀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禮儀行為規范的指導訓練,使學生逐步提升禮儀素養并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例如,在講解日常禮儀規范中的站姿、坐姿、走姿等具體的禮儀規范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多媒體視頻及自身的示范,讓學生體會到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優美的,然后指導學生分組練習,各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觀摩,糾正不雅行為,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學效果顯著。作為養成教育,教師要想使禮儀規范成為學生的一種潛意識行為,必須要經過多次強化訓練才能奏效。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研究,達到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做準備的目的。在分析過程中,學生應自己提出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自己獨立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握手禮儀”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以企業為背景,選擇領導與員工之間會見、企業領導之間互訪等握手禮儀的案例,然后根據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設置問題。比如握手的順序、握手的姿勢等。學生通過對教師所提供的具體事實和原始材料進行分析、討論,提高了對問題的洞察力。這種情境,為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設置了一個近乎真實的場景,縮短了教學與實踐之間的距離,提升了學生的禮儀實踐能力。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將被試者安排在模擬的、逼真的環境中,要求被試者處理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用多種方法來測評其心理素質、潛在能力的方法。在行動導向教學中引入角色扮演法,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地去確認角色,學會了解角色的內涵,快速進入角色,圓滿完成角色承擔的工作任務,為學生進入未來的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角色扮演法,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運用這種教學方法的關鍵之處在于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作為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設計好每個角色的背景及面臨的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設計臺詞或動作。整個活動分小組進行,一部分學生表演,一部分學生仔細觀察并做記錄,待表演結束后,請學生運用禮儀知識進行點評。這種方法既讓枯燥乏味的理論教學增加了趣味性,又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增加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禮儀的動力。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表演舞臺,有助于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例如,教師在講解學生最關心的求職招聘的面試禮儀和將來從事職業活動的職業交往禮儀時,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職場中所要求的禮儀規范,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活,促進中職生的終身發展。
改革教學模式、應用新型教學方法等一系列舉措可顯著提高禮儀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這既是禮儀學科性質及其教學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客觀要求。禮儀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課堂教學模式及教法的改革,不斷為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海舟.淺析行動導向教學[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2(4).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劉建龍.高職院校禮儀教育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0(11).
[4]王淑芬.職業院校學生禮儀素質培養研究[J].職業,2008(6).
[5]金萍,何竟.中職禮儀課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