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華
摘 要:高中數學是很多學生公認的難學學科,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教師教學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諸多教學方法中,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效率行之有效的舉措。高中數學教學創設情境主要有以下幾種: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質疑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實踐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增強學生探究意識。
關鍵詞:高中數學 創設情境 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始終保持著刻板的形象,課堂缺少趣味性、缺少人文性,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嚴肅、緊張的課堂氛圍中。高中數學是很多學生公認的難學學科,不少學生都是在萬般痛苦之下完成數學學習的,缺乏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作者認為,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以下是作者對創設情境提高教學效率的幾點探索。
一、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能夠跟隨著教師的節奏,投入到學習中,特別是在學習新知識點的時候,這一點體現得更為明顯。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能主動邁進數學王國,開展研究性學習。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點充滿積極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的融入,讓數學學習富有樂趣和內涵,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授數列知識點的時候,作者以為如果僅僅將生硬的公式、知識點呈現給學生,很可能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特別是對于班上的一些“學困生”來說,刻板的教學方式會讓他們倍感數學知識的晦澀、難懂。因此,在開始講授數列新課時,作者用一個數學故事來做導入:“300多年前,法國有一個很喜歡鉆研數學的人,他總結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
12=5+7,28=5+23,100=11+89。他最后總結出: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質數之和?!澳銈冇X得他的猜想正確嗎?你們能否自己試著再列舉并論證呢?”學生被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吸引住了。他們通過自己的實驗、論證,發現了數字之間的有趣規律,隨后作者引出數列的知識,再出一些簡單的數列題,讓學生計算,使他們認識到數字計算的無窮樂趣。
一般來說,在新課開始時,作者都會用一些輕松、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樂于參與并融入數學課堂之中。
二、創設質疑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根據知識構建的原理可知,知識點的學習、吸收是一個不斷反復的緩慢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免不了對一些知識點存在疑義,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甚至可以積極地為學生創設質疑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自己的猜想、鉆研、推理、論證,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達到學習的效果和目的。
三、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實踐探究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建造空中樓閣,而是為了能為生活所用。很多生活中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數學學科的知識加以解決,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后,利用實踐探究回歸生活,對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
在學習“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的第一課時,作者用投影儀放了幾個關于“棱柱”的圖形,有六棱柱、直三棱柱、斜三棱柱這三種,為了把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作者提問:“想一想我們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幾何體呢?你們見過嗎?”學生們躍躍欲試,有的說:“房屋建筑里一般都會出現柱體,用來支撐房屋的重量?!庇械膶W生甚至以裝修為例,提道:“房屋中比較大的柱體一般都是承重的,在裝修的時候,都不能去除。”還有學生提道:“很多小朋友玩的積木都是不規則的立體的形狀?!薄捌鋵嵨覀兛梢园盐覀兯诘慕淌铱闯墒且粋€空間的正方體?!薄ㄟ^生活情境的創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在探究問題的時候,也會結合實際生活去談。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有助于為實際生活服務。作者跟學生調侃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將來想做建筑設計師的?那立體幾何的內容可要好好學了。就算你們將來不打算做建筑設計師,你們也得裝修自己的房子吧,趕緊學好立體幾何吧,為你們理想中完美的房屋設計打下基礎!”
四、創設問題情境,增強學生探究意識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試想,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問題意識,只是人云亦云,這樣的學生,其數學成績怎么能提高呢?問題情境為學生推開了探究學習的大門,為學生探究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可以積極利用問題情境,將學生引導到探究的情境中來。
例如,在解一道關于平面向量的題目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若直線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與圓x2+y2=5相切,則c的值為多少?
作者提問學生這道題考查的是哪一部分的知識點?學生答道:“考查了平面向量與函數、幾何的知識點?!比缓笞髡邔W生的錯誤解法呈現了出來,如下:
直線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的直線方程為2(x+2)-(y-2)+c=0,即2x-y+6+c=0,此直線與圓x2+y2=5相切,故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于半徑,求出c.
作者接著提問:“這樣的解法是否正確?”學生很快發現這一解題思路的錯誤之處在于錯誤地運用了坐標平移公式,應該用x-h、y-k來分別替換原來的x、y,這樣才能解出這道題的答案。
隨后作者又布置了一些思維訓練的題目,以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與其將所有的解法、知識點一起呈現給學生,不如將問題拋出來,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新課標提到數學學科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作者以為這里面價值的內涵就在于引導學生做學習的研究者,做知識的探究者,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讓不同的人都能在數學學科的知識學習中獲得發展與進步的目標。
摘 要:高中數學是很多學生公認的難學學科,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教師教學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諸多教學方法中,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效率行之有效的舉措。高中數學教學創設情境主要有以下幾種: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質疑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實踐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增強學生探究意識。
關鍵詞:高中數學 創設情境 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始終保持著刻板的形象,課堂缺少趣味性、缺少人文性,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嚴肅、緊張的課堂氛圍中。高中數學是很多學生公認的難學學科,不少學生都是在萬般痛苦之下完成數學學習的,缺乏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作者認為,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以下是作者對創設情境提高教學效率的幾點探索。
一、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能夠跟隨著教師的節奏,投入到學習中,特別是在學習新知識點的時候,這一點體現得更為明顯。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能主動邁進數學王國,開展研究性學習。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點充滿積極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的融入,讓數學學習富有樂趣和內涵,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授數列知識點的時候,作者以為如果僅僅將生硬的公式、知識點呈現給學生,很可能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特別是對于班上的一些“學困生”來說,刻板的教學方式會讓他們倍感數學知識的晦澀、難懂。因此,在開始講授數列新課時,作者用一個數學故事來做導入:“300多年前,法國有一個很喜歡鉆研數學的人,他總結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
12=5+7,28=5+23,100=11+89。他最后總結出: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質數之和?!澳銈冇X得他的猜想正確嗎?你們能否自己試著再列舉并論證呢?”學生被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吸引住了。他們通過自己的實驗、論證,發現了數字之間的有趣規律,隨后作者引出數列的知識,再出一些簡單的數列題,讓學生計算,使他們認識到數字計算的無窮樂趣。
一般來說,在新課開始時,作者都會用一些輕松、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樂于參與并融入數學課堂之中。
二、創設質疑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根據知識構建的原理可知,知識點的學習、吸收是一個不斷反復的緩慢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免不了對一些知識點存在疑義,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甚至可以積極地為學生創設質疑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自己的猜想、鉆研、推理、論證,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達到學習的效果和目的。
三、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實踐探究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建造空中樓閣,而是為了能為生活所用。很多生活中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數學學科的知識加以解決,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后,利用實踐探究回歸生活,對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
在學習“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的第一課時,作者用投影儀放了幾個關于“棱柱”的圖形,有六棱柱、直三棱柱、斜三棱柱這三種,為了把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作者提問:“想一想我們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幾何體呢?你們見過嗎?”學生們躍躍欲試,有的說:“房屋建筑里一般都會出現柱體,用來支撐房屋的重量?!庇械膶W生甚至以裝修為例,提道:“房屋中比較大的柱體一般都是承重的,在裝修的時候,都不能去除?!边€有學生提道:“很多小朋友玩的積木都是不規則的立體的形狀?!薄捌鋵嵨覀兛梢园盐覀兯诘慕淌铱闯墒且粋€空間的正方體?!薄ㄟ^生活情境的創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在探究問題的時候,也會結合實際生活去談。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有助于為實際生活服務。作者跟學生調侃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將來想做建筑設計師的?那立體幾何的內容可要好好學了。就算你們將來不打算做建筑設計師,你們也得裝修自己的房子吧,趕緊學好立體幾何吧,為你們理想中完美的房屋設計打下基礎!”
四、創設問題情境,增強學生探究意識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試想,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問題意識,只是人云亦云,這樣的學生,其數學成績怎么能提高呢?問題情境為學生推開了探究學習的大門,為學生探究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可以積極利用問題情境,將學生引導到探究的情境中來。
例如,在解一道關于平面向量的題目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若直線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與圓x2+y2=5相切,則c的值為多少?
作者提問學生這道題考查的是哪一部分的知識點?學生答道:“考查了平面向量與函數、幾何的知識點。”然后作者將學生的錯誤解法呈現了出來,如下:
直線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的直線方程為2(x+2)-(y-2)+c=0,即2x-y+6+c=0,此直線與圓x2+y2=5相切,故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于半徑,求出c.
作者接著提問:“這樣的解法是否正確?”學生很快發現這一解題思路的錯誤之處在于錯誤地運用了坐標平移公式,應該用x-h、y-k來分別替換原來的x、y,這樣才能解出這道題的答案。
隨后作者又布置了一些思維訓練的題目,以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與其將所有的解法、知識點一起呈現給學生,不如將問題拋出來,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新課標提到數學學科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作者以為這里面價值的內涵就在于引導學生做學習的研究者,做知識的探究者,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讓不同的人都能在數學學科的知識學習中獲得發展與進步的目標。
摘 要:高中數學是很多學生公認的難學學科,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教師教學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諸多教學方法中,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效率行之有效的舉措。高中數學教學創設情境主要有以下幾種: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質疑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實踐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增強學生探究意識。
關鍵詞:高中數學 創設情境 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始終保持著刻板的形象,課堂缺少趣味性、缺少人文性,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嚴肅、緊張的課堂氛圍中。高中數學是很多學生公認的難學學科,不少學生都是在萬般痛苦之下完成數學學習的,缺乏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作者認為,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以下是作者對創設情境提高教學效率的幾點探索。
一、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能夠跟隨著教師的節奏,投入到學習中,特別是在學習新知識點的時候,這一點體現得更為明顯。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能主動邁進數學王國,開展研究性學習。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點充滿積極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的融入,讓數學學習富有樂趣和內涵,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授數列知識點的時候,作者以為如果僅僅將生硬的公式、知識點呈現給學生,很可能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特別是對于班上的一些“學困生”來說,刻板的教學方式會讓他們倍感數學知識的晦澀、難懂。因此,在開始講授數列新課時,作者用一個數學故事來做導入:“300多年前,法國有一個很喜歡鉆研數學的人,他總結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
12=5+7,28=5+23,100=11+89。他最后總結出: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質數之和?!澳銈冇X得他的猜想正確嗎?你們能否自己試著再列舉并論證呢?”學生被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吸引住了。他們通過自己的實驗、論證,發現了數字之間的有趣規律,隨后作者引出數列的知識,再出一些簡單的數列題,讓學生計算,使他們認識到數字計算的無窮樂趣。
一般來說,在新課開始時,作者都會用一些輕松、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樂于參與并融入數學課堂之中。
二、創設質疑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根據知識構建的原理可知,知識點的學習、吸收是一個不斷反復的緩慢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免不了對一些知識點存在疑義,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甚至可以積極地為學生創設質疑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自己的猜想、鉆研、推理、論證,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達到學習的效果和目的。
三、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實踐探究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建造空中樓閣,而是為了能為生活所用。很多生活中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數學學科的知識加以解決,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后,利用實踐探究回歸生活,對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
在學習“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的第一課時,作者用投影儀放了幾個關于“棱柱”的圖形,有六棱柱、直三棱柱、斜三棱柱這三種,為了把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作者提問:“想一想我們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幾何體呢?你們見過嗎?”學生們躍躍欲試,有的說:“房屋建筑里一般都會出現柱體,用來支撐房屋的重量?!庇械膶W生甚至以裝修為例,提道:“房屋中比較大的柱體一般都是承重的,在裝修的時候,都不能去除?!边€有學生提道:“很多小朋友玩的積木都是不規則的立體的形狀?!薄捌鋵嵨覀兛梢园盐覀兯诘慕淌铱闯墒且粋€空間的正方體?!薄ㄟ^生活情境的創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在探究問題的時候,也會結合實際生活去談。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有助于為實際生活服務。作者跟學生調侃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將來想做建筑設計師的?那立體幾何的內容可要好好學了。就算你們將來不打算做建筑設計師,你們也得裝修自己的房子吧,趕緊學好立體幾何吧,為你們理想中完美的房屋設計打下基礎!”
四、創設問題情境,增強學生探究意識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試想,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問題意識,只是人云亦云,這樣的學生,其數學成績怎么能提高呢?問題情境為學生推開了探究學習的大門,為學生探究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可以積極利用問題情境,將學生引導到探究的情境中來。
例如,在解一道關于平面向量的題目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若直線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與圓x2+y2=5相切,則c的值為多少?
作者提問學生這道題考查的是哪一部分的知識點?學生答道:“考查了平面向量與函數、幾何的知識點?!比缓笞髡邔W生的錯誤解法呈現了出來,如下:
直線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的直線方程為2(x+2)-(y-2)+c=0,即2x-y+6+c=0,此直線與圓x2+y2=5相切,故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于半徑,求出c.
作者接著提問:“這樣的解法是否正確?”學生很快發現這一解題思路的錯誤之處在于錯誤地運用了坐標平移公式,應該用x-h、y-k來分別替換原來的x、y,這樣才能解出這道題的答案。
隨后作者又布置了一些思維訓練的題目,以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與其將所有的解法、知識點一起呈現給學生,不如將問題拋出來,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新課標提到數學學科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作者以為這里面價值的內涵就在于引導學生做學習的研究者,做知識的探究者,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讓不同的人都能在數學學科的知識學習中獲得發展與進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