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旭娟
摘要:高校黨員的數量和質量發展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發展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問題。本文以對筆者所在高校的黨史培訓班即大學生的黨課教學第一課為出發點,一窺目前高校黨課培訓的現狀。在大學生對黨的認識還處在模糊意識狀態下,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實際需求出發,探討如何做好黨課教學第一課。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黨課教學
高校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做好高校學生的黨課教育培訓、是做好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頭等大事,也是事關中國前途和黨的前途的大事。大學生是一個凝聚了青春力量和朝氣蓬勃的群體,同時也是張揚個性、崇尚自由的一代,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在當今多元化、信息化的時代,如何在浮躁喧囂的年代吸引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黨、認識黨、走進黨,這就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做好大學生的入黨第一課。
一、 基本情況介紹
本文以筆者所在大學的入黨申請人學習中共黨史培訓班(以下簡稱黨史培訓班)為例,黨史培訓班面向的對象主要是大一剛入校的心聲,可以說是大學生進入高校之后第一次接受的正式的黨課教學。第一次的黨課教學的目標是讓大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的一些重大史實和重要政策路線的制定。
本次調研采取網上調研的形式,調查的對象都是剛參加完當期黨史培訓班的同學,調研采取資源填寫原則,共有187人參與。問卷設計主要包括入黨動機、對培訓形式的滿意度、對培訓主講內容效果的滿意度等方面。
二、 調研基本情況分析
(一)關于培訓班的培訓形式及專題授課效果:筆者所在的高校黨史培訓班一般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形式,既有課堂內老師專題講解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路線以及基本經驗,又有課堂外的知識競賽、題目調研、參觀學習、志愿者活動等多種形式。從表3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同學認為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較好,少部分人認為實踐少,理論多。在專題講解黨史的培訓課堂內,超過67%的學生認為老師結合事例講解的效果很好,大概27%的學生認為比較枯燥,純歷史事實的講解較多,甚至還有近5%的同學覺得對培訓課程沒感覺,不知道老師的講課內容。在本次調研的開放式問題中,在被問及“對于目前黨史培訓班的培訓形式,你有哪些建議或意見?”時,學生提出了上課形式可以更加豐富,如增加視頻的播放量、增加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增加社會實踐的時間等。
由表5可以看出,近72%的同學還是會選擇來參加黨史培訓,同時也不容忽視,有近30%的學生選擇去參加學生會、社團的活動,由此看出學生會社團活動還是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筆者經過與部分同學的交談了解到,主要原因固然與部分學生自身對黨的認識還不夠,但傳統、枯燥的培訓形式也是不夠吸引學生的重要原因。
三、關于如何創新黨史培訓班上課形式的幾點思考
創新黨史培訓班的上課形式,是改變培訓班枯燥、吸引更多學生對黨產生興趣的關鍵因素。誠然,大學生對黨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對自身究竟是不是要入黨還存在模糊意識,我們黨向來強調的是吸引優秀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如果從大學生還在對黨認識不夠清晰的時候就不能讓他們對黨產生更多的興趣,就很難吸引到真正的優秀分子,因此,創新黨史培訓班的上課形式就要求我們要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實際需求出發。
(一)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增強培訓班教授課程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在培訓班課程的設置上,傳統的教科書講解式的方式已然不適應大學生的心理。在我們的高等教育之前的各級教育中,學生已經接受了太多的對黨的知識的教科書的講解,進入高校以后,必然會對教科書式的講解產生厭煩感,而是希望有更多新奇的材料加入,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在講解黨的知識的過程中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培訓班課程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在此次的調研中的187人中,70%的大學生建議采取視頻、電影等手段增強講解效果,50%的學生希望多講解歷史上或者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實際案例來穿插講解。如在講解專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時,學生希望能多從當時的一些視頻、報紙、具體人物的事跡中穿插講解,而不是單純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意義等去講解。
(二)從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改變傳統的上課形式。所謂的傳統的上課形式就是學生坐在教室里聽,老師在臺上講,課堂上缺乏互動。現在的大學生更希望的是自己能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只有自己的積極性和興趣調到起來了,講授才會更有吸引力。為了改變現存局面,我們可以將知識講授的環節設置成網上的視頻教學,只要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時即可,這樣也解決了培訓班課程和學生社團學生會時間的沖突。此外,我們還可以嘗試走出學校,在實地參觀紅色景點的過程中配合黨史知識的講解。還可以讓已經是正式黨員的學生來扮演我們培訓班的小講師,同齡人的參與會比我們老師的參與效果更好,同時還可以發揮黨員的帶頭和模范作用,吸引更多的優秀分子加入到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中來。
總之,我們要多從大學生的需求出發,結合各自高校的實際情況,多思考多創新,做好大學生的黨課教學第一課。
摘要:高校黨員的數量和質量發展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發展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問題。本文以對筆者所在高校的黨史培訓班即大學生的黨課教學第一課為出發點,一窺目前高校黨課培訓的現狀。在大學生對黨的認識還處在模糊意識狀態下,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實際需求出發,探討如何做好黨課教學第一課。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黨課教學
高校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做好高校學生的黨課教育培訓、是做好高?;鶎狱h建工作的頭等大事,也是事關中國前途和黨的前途的大事。大學生是一個凝聚了青春力量和朝氣蓬勃的群體,同時也是張揚個性、崇尚自由的一代,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在當今多元化、信息化的時代,如何在浮躁喧囂的年代吸引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黨、認識黨、走進黨,這就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做好大學生的入黨第一課。
一、 基本情況介紹
本文以筆者所在大學的入黨申請人學習中共黨史培訓班(以下簡稱黨史培訓班)為例,黨史培訓班面向的對象主要是大一剛入校的心聲,可以說是大學生進入高校之后第一次接受的正式的黨課教學。第一次的黨課教學的目標是讓大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的一些重大史實和重要政策路線的制定。
本次調研采取網上調研的形式,調查的對象都是剛參加完當期黨史培訓班的同學,調研采取資源填寫原則,共有187人參與。問卷設計主要包括入黨動機、對培訓形式的滿意度、對培訓主講內容效果的滿意度等方面。
二、 調研基本情況分析
(一)關于培訓班的培訓形式及專題授課效果:筆者所在的高校黨史培訓班一般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形式,既有課堂內老師專題講解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路線以及基本經驗,又有課堂外的知識競賽、題目調研、參觀學習、志愿者活動等多種形式。從表3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同學認為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較好,少部分人認為實踐少,理論多。在專題講解黨史的培訓課堂內,超過67%的學生認為老師結合事例講解的效果很好,大概27%的學生認為比較枯燥,純歷史事實的講解較多,甚至還有近5%的同學覺得對培訓課程沒感覺,不知道老師的講課內容。在本次調研的開放式問題中,在被問及“對于目前黨史培訓班的培訓形式,你有哪些建議或意見?”時,學生提出了上課形式可以更加豐富,如增加視頻的播放量、增加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增加社會實踐的時間等。
由表5可以看出,近72%的同學還是會選擇來參加黨史培訓,同時也不容忽視,有近30%的學生選擇去參加學生會、社團的活動,由此看出學生會社團活動還是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筆者經過與部分同學的交談了解到,主要原因固然與部分學生自身對黨的認識還不夠,但傳統、枯燥的培訓形式也是不夠吸引學生的重要原因。
三、關于如何創新黨史培訓班上課形式的幾點思考
創新黨史培訓班的上課形式,是改變培訓班枯燥、吸引更多學生對黨產生興趣的關鍵因素。誠然,大學生對黨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對自身究竟是不是要入黨還存在模糊意識,我們黨向來強調的是吸引優秀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如果從大學生還在對黨認識不夠清晰的時候就不能讓他們對黨產生更多的興趣,就很難吸引到真正的優秀分子,因此,創新黨史培訓班的上課形式就要求我們要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實際需求出發。
(一)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增強培訓班教授課程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在培訓班課程的設置上,傳統的教科書講解式的方式已然不適應大學生的心理。在我們的高等教育之前的各級教育中,學生已經接受了太多的對黨的知識的教科書的講解,進入高校以后,必然會對教科書式的講解產生厭煩感,而是希望有更多新奇的材料加入,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在講解黨的知識的過程中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培訓班課程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在此次的調研中的187人中,70%的大學生建議采取視頻、電影等手段增強講解效果,50%的學生希望多講解歷史上或者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實際案例來穿插講解。如在講解專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時,學生希望能多從當時的一些視頻、報紙、具體人物的事跡中穿插講解,而不是單純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意義等去講解。
(二)從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改變傳統的上課形式。所謂的傳統的上課形式就是學生坐在教室里聽,老師在臺上講,課堂上缺乏互動?,F在的大學生更希望的是自己能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只有自己的積極性和興趣調到起來了,講授才會更有吸引力。為了改變現存局面,我們可以將知識講授的環節設置成網上的視頻教學,只要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時即可,這樣也解決了培訓班課程和學生社團學生會時間的沖突。此外,我們還可以嘗試走出學校,在實地參觀紅色景點的過程中配合黨史知識的講解。還可以讓已經是正式黨員的學生來扮演我們培訓班的小講師,同齡人的參與會比我們老師的參與效果更好,同時還可以發揮黨員的帶頭和模范作用,吸引更多的優秀分子加入到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中來。
總之,我們要多從大學生的需求出發,結合各自高校的實際情況,多思考多創新,做好大學生的黨課教學第一課。
摘要:高校黨員的數量和質量發展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發展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問題。本文以對筆者所在高校的黨史培訓班即大學生的黨課教學第一課為出發點,一窺目前高校黨課培訓的現狀。在大學生對黨的認識還處在模糊意識狀態下,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實際需求出發,探討如何做好黨課教學第一課。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黨課教學
高校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做好高校學生的黨課教育培訓、是做好高?;鶎狱h建工作的頭等大事,也是事關中國前途和黨的前途的大事。大學生是一個凝聚了青春力量和朝氣蓬勃的群體,同時也是張揚個性、崇尚自由的一代,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在當今多元化、信息化的時代,如何在浮躁喧囂的年代吸引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黨、認識黨、走進黨,這就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做好大學生的入黨第一課。
一、 基本情況介紹
本文以筆者所在大學的入黨申請人學習中共黨史培訓班(以下簡稱黨史培訓班)為例,黨史培訓班面向的對象主要是大一剛入校的心聲,可以說是大學生進入高校之后第一次接受的正式的黨課教學。第一次的黨課教學的目標是讓大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的一些重大史實和重要政策路線的制定。
本次調研采取網上調研的形式,調查的對象都是剛參加完當期黨史培訓班的同學,調研采取資源填寫原則,共有187人參與。問卷設計主要包括入黨動機、對培訓形式的滿意度、對培訓主講內容效果的滿意度等方面。
二、 調研基本情況分析
(一)關于培訓班的培訓形式及專題授課效果:筆者所在的高校黨史培訓班一般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形式,既有課堂內老師專題講解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路線以及基本經驗,又有課堂外的知識競賽、題目調研、參觀學習、志愿者活動等多種形式。從表3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同學認為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較好,少部分人認為實踐少,理論多。在專題講解黨史的培訓課堂內,超過67%的學生認為老師結合事例講解的效果很好,大概27%的學生認為比較枯燥,純歷史事實的講解較多,甚至還有近5%的同學覺得對培訓課程沒感覺,不知道老師的講課內容。在本次調研的開放式問題中,在被問及“對于目前黨史培訓班的培訓形式,你有哪些建議或意見?”時,學生提出了上課形式可以更加豐富,如增加視頻的播放量、增加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增加社會實踐的時間等。
由表5可以看出,近72%的同學還是會選擇來參加黨史培訓,同時也不容忽視,有近30%的學生選擇去參加學生會、社團的活動,由此看出學生會社團活動還是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筆者經過與部分同學的交談了解到,主要原因固然與部分學生自身對黨的認識還不夠,但傳統、枯燥的培訓形式也是不夠吸引學生的重要原因。
三、關于如何創新黨史培訓班上課形式的幾點思考
創新黨史培訓班的上課形式,是改變培訓班枯燥、吸引更多學生對黨產生興趣的關鍵因素。誠然,大學生對黨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對自身究竟是不是要入黨還存在模糊意識,我們黨向來強調的是吸引優秀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如果從大學生還在對黨認識不夠清晰的時候就不能讓他們對黨產生更多的興趣,就很難吸引到真正的優秀分子,因此,創新黨史培訓班的上課形式就要求我們要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實際需求出發。
(一)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增強培訓班教授課程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在培訓班課程的設置上,傳統的教科書講解式的方式已然不適應大學生的心理。在我們的高等教育之前的各級教育中,學生已經接受了太多的對黨的知識的教科書的講解,進入高校以后,必然會對教科書式的講解產生厭煩感,而是希望有更多新奇的材料加入,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在講解黨的知識的過程中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培訓班課程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在此次的調研中的187人中,70%的大學生建議采取視頻、電影等手段增強講解效果,50%的學生希望多講解歷史上或者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實際案例來穿插講解。如在講解專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時,學生希望能多從當時的一些視頻、報紙、具體人物的事跡中穿插講解,而不是單純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意義等去講解。
(二)從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改變傳統的上課形式。所謂的傳統的上課形式就是學生坐在教室里聽,老師在臺上講,課堂上缺乏互動?,F在的大學生更希望的是自己能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只有自己的積極性和興趣調到起來了,講授才會更有吸引力。為了改變現存局面,我們可以將知識講授的環節設置成網上的視頻教學,只要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時即可,這樣也解決了培訓班課程和學生社團學生會時間的沖突。此外,我們還可以嘗試走出學校,在實地參觀紅色景點的過程中配合黨史知識的講解。還可以讓已經是正式黨員的學生來扮演我們培訓班的小講師,同齡人的參與會比我們老師的參與效果更好,同時還可以發揮黨員的帶頭和模范作用,吸引更多的優秀分子加入到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中來。
總之,我們要多從大學生的需求出發,結合各自高校的實際情況,多思考多創新,做好大學生的黨課教學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