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怡倩 趙丹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成熟,我國環境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環境影響評價作為政府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多年來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評價機制也暴露出了諸如無法實現對經濟活動全過程的有效監督,對此文章重點針對環境影響跟蹤評價進行研究以彌補環境影響跟蹤評價體系的不足。
關鍵詞: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理論研究;時間分析
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可以有效的對經濟活動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從而彌補環境影響評價的不足,提升環境影響評價的成效。但是我國關于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的研究起步較晚,許多方面還不成熟,從而制約了跟蹤評價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的理論基礎、內容、工作程序進行詳細分析以加深對跟蹤評價的認識,確保跟蹤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
1 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理論分析
我國關于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其目的是對事后環境影響進行跟蹤評價監督,從而為經濟建設規劃活動提供相應環境保護參考,減少經濟建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另外,我國還通過對環境法的重新修訂對跟蹤評價的內涵、適用范圍等進行明確規定。
1.1 跟蹤評價定義分析
所謂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就是:相關機構在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規劃建設活動之后,針對規劃活動對環境的實際影響進行監測、分析以及評價,從而找出歸規劃活動中相關減緩措施的不足之處并進行改進。因此在應用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定義時要注意以下兩點:采用環境影響跟蹤評價需要具備哪些條件以及跟蹤評價工作的主要目標。
首先,環境影響跟蹤評價主要適用于可能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規劃項目。而定義中所指重大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項目的規劃實施可能會直接對區域內環境產生嚴重破壞;項目規劃建設完成后,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對區域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項目規劃與國家法律規定的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等存在沖突;項目規劃實施產生的環境影響范圍大,會對周邊區域環境產生影響等。
其次,跟蹤評價的主要工作目標有兩個:其一,針對已經實施的規劃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評價,評估規劃活動中采取的減緩性措施是否起到作用;其二,針對未實施的規劃建設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測分析,從而為規劃建設采取減緩性措施提供參考,避免規劃活動破壞區域內生態環境。
1.2 跟蹤評價的主要工作程序分析
圖1展示了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的一般程序,可以我們看出在實施環境影響跟蹤評價時要進行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分析實施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的可行性,決定是否使用。在分析實施的可行性時需要重點分析的內容有:規劃項目是否具備適用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的條件;規劃活動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關于環境保護的要求;規劃項目是否會對區域環境產生重大影響;規劃活動采取的減緩措施是否可以有效執行等。
第二,進行跟蹤評價的準備工作。當確定需要采用環境影響評價后,我們就要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包括:明確跟蹤評價工作的具體工作目標;確定跟蹤評價工作將要采用的技術手段或者方法;收集跟蹤評價工作可能需要的有關材料;明確跟蹤評價工作中的管理者、實施者以及實施對象,同時確定各方的責任與義務等。
第三,進行跟蹤評價工作。在規劃項目建設開始的同時就可以進行環境跟蹤評價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務是:對項目建設實施進行全面監測,并通過收集的各種監測數據分析規劃活動中采用的減緩措施是否起到作用。同時還要確保相關監察與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四,評估跟蹤評價結果。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重點評估規劃活動中所采取的減緩措施是否起到預期作用,并且驗證前期做出的環境評價預測是否準確。另外,我們還要針對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工作中所暴露的具體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
第五,填寫跟蹤評價結果包括。跟蹤評價結果報告是對整個工作的總結,同時也是為以后工作提供參考的主要資料,因此結果報告中要包括以下方面:對減緩措施的實際效果進行記錄;對跟蹤評價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采取的應對措施進行記錄,并提出關于此類問題的建議;對跟蹤評價的具體工作過程進行分析,同時記錄分析工作結果;總結此次跟蹤評價工作的經驗教訓,為下次工作提供參考。
1.3 我國環境跟蹤評價工作發展展望
當前我國關于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的研究還不成熟,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在未來我們需要將目光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完善我國環境跟蹤評價的理論體系,為我國跟蹤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同時加強對先進工作技術、手段的研究。其次,通過完善立法為環境跟蹤評價工作提供保障,提高工作的法律效力與成效。最后,有針對性的在局部開展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工作,從而為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提供經驗。
2 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工作實踐分析
文章以我國西南某地區的規劃建設為例對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的實際效果進行了分析。該地區憑借優異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條件以及優質的綜合性服務等優勢計劃構建一個及居住、產業加工、出口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開發區。該地區政府委托相關機構對規劃建設進行跟蹤評價,同時根據評價分析結果對該區域的城市空間環境、自然生態環境以及社會文化等進行了詳細規劃,同時構建了完整的交通系統以及能源、通信等服務體系。
然而,該地區在規劃過程中暴露出用地不規范、產業導向不強以及城市建設規模較小等問題。對此,當地政府根據環境跟蹤評價體系結果提出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的產業結構規劃理念;同時對城市各功能用地進行詳細規劃,有效區分工業、商業以及住宅用地;另外,該地區政府還建設諸多環保設施,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從而提高了當地環境承載能力,擴大了城市建設規模。總之,通過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分析可以看出,該地區在未來將會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3 結束語
文章在分析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的定義、目標以及工作內容程序的基礎上,結合規劃建設實例分析表明了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在減緩規劃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保護規劃區域內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各地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區域內規劃活動進行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從而確保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區域發展的經濟以及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都小尚,劉永,郭懷成,等.區域規劃累積環境影響評價方法框架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
[2]黃愛兵,包存寬,蔣大和,等.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實踐與理論研究進展[J].四川環境,2010(1).
[3]張全東.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難點分析[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1(1).
作者簡介:毛怡倩(1987-),女,漢族,江蘇蘇州,本科,現工作單位蘇州相城經濟開發區經發局,研究方向:環境污染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