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君
摘要:作為鋼琴表演的形式之一,雙鋼琴演奏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能夠給聽眾帶來非比尋常的音樂震撼。事實上,該種藝術形式要想呈現出較好的音樂效果以及表演效果,除了需要演出者進行默契的配合之外,還需要演奏雙方對自己的心理活動進行有效的調控。本文基于此,以Welford的模型圖為基礎,對雙鋼琴演奏心理調控的理論進行具體的闡釋,并就相關實踐進行分析,繼而以此為基礎,實現雙鋼琴演奏的藝術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雙鋼琴演奏 心理調控 理論研究 實踐分析
作為一種鋼琴表演的形式,雙鋼琴演奏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主要借助兩位表演者演奏對放著的兩架鋼琴。這種鋼琴表演形式最早萌發于16世紀中晚期。事實上,在雙鋼琴表演的過程中,演奏者不僅需要控制自身與搭檔的和諧統一,還需要在表演的過程中突出自身的獨特性。基于此,就使得演奏者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要加強對于自身演奏心理的調控,繼而由此推動相關演出的藝術性的上升。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討雙鋼琴演奏心理調控的理論及其實踐。
一、雙鋼琴演奏心理學理論概述
事實上,雙鋼琴演奏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不僅僅是涉及到表演者的演奏技藝,還受到演奏者心理活動的影響。關于滲透在雙鋼琴演奏過程中的心理學理論主要有兩個方面,分別是:連鎖反應理論以及認知心理學的理論[1]。
所謂的連鎖反應理論,指的是在實際的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出者因為刺激引起反應,繼而產生了演奏技能的連續性運動。該理論的出現主要解釋了為何鋼琴演出者能夠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借助大腦進行作品的分析理解,從而推動實現了精準動作的反饋[2]。
而認知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的核心觀點是用信息加工解釋運動技能。基于此,就使得該理論能夠高效的解釋鋼琴演奏方面的問題。在進行相關研究的過程中,筆者構建了Welford的認知模型圖,具體內容見圖1[3]。
通過這一模型圖可知,雙鋼琴演奏的心理活動主要有感受、轉換以及效應器三個部分組成。即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演出者通過各種感覺器官接受到鋼琴樂譜的相關內容,隨著在借助器官意識、知覺對作品的分析理解,最后再由此進行演奏。
二、雙鋼琴演奏心理活動的基本認知
事實上,不同于鋼琴獨奏的藝術表演形式,雙鋼琴演奏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協作性,因而其所反映的心理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關于雙鋼琴演奏心理活動的基本認知,筆者進行了相關總結,具體內容如下:
(一)共同感知
所謂的共同感知指的是演奏者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能夠對樂譜上的音樂進行共同感知,繼而由此將相關信息轉移到大腦中去。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確保的是兩位演出者去感知同一個音樂信息[4]。
事實上,在這一過程中,演出者們往往會出現感知上的偏差,繼而導致在演奏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離。事實上,這種偏離在一定范圍內能夠幫助聽眾去了解演奏者的個性,但是一旦超過一定的范圍就會導致演出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就使得演奏者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相關作品的共同感知,繼而在此基礎之上,將演出者的個體進行統一。
(二)共同轉換
在演出者進行演奏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對樂譜的感知,繼而由此實現將樂譜轉換成技能,幫助演奏者對于該作品進行全面的控制。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包括對音色、節奏的控制。再者就是在實際的演出過程中加強對于作品中的樂句進行理解,繼而在此基礎之上實現對演奏的速度、力度以及聲部控制[5]。
所謂的控制,其內涵指的是注意的分配以及轉移。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為了實現演出效果的提升,以及相關表演的準確性,需要不斷加強演出者之間的注意力集中在演奏的每一個環節之中。一般而言,在實際的演出過程中,如果演奏雙方能夠將注意力進行良好的分配以及轉移,其反應的控制將是十分有效的。
(三)共同利用效應器
對于雙鋼琴演奏者來說,所謂的效應器指的是演奏者在實際的訓練以及表演的過程中,通過相關設備進行錄音,并借助錄音內容進行聽覺反饋。事實上,效應器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類似于一面鏡子,能夠幫助演奏者對于自己的演出效果進行科學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自己的技能,推動相關演出效果的提升[6]。
總的來說,感知、轉換、效應器這三個環節在雙鋼琴的演奏過程中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三者缺一不可,都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促進雙鋼琴音樂演出效果的提升,并促進演出者的相關技能的不斷提升,實現演奏狀態的合理調整[7]。
三、加強調控心理活動的措施
在了解了雙鋼琴演奏的心理活動之后,我們可以知道:在雙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出者只有通過對心理活動的有效控制,才能夠實現雙方心理活動的高度一致以及協調,繼而由此實現相關作品演奏效果的提升。關于調控心理活動的措施,筆者進行了總結,具體內容如下:
(一)積累感知經驗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雙鋼琴表演的演奏者經常一起欣賞各種類型的音樂,繼而在此過程中實現心理活動的高度一致。此外,相關的研究表明,音樂的欣賞以及表演活動能夠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人的各種感官的感知能力的培養以及提升,繼而由此幫助演奏者在實際的雙鋼琴演奏活動中對自己的心理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8]。
對于人類自身的感覺的研究可以得知,人類的各種感官的感知能力都是借由外界的刺激而形成的。基于此,就使得雙鋼琴表演者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需要借助共同的外界感官刺激,繼而實現雙方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積累類似的感知經驗,繼而由此推動雙方心理方面的高度一致以及和諧。
此外,對于鋼琴表演者而言,其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聽覺感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說,良好的聽覺感知能力是幫助雙鋼琴演奏者去理解相關的音樂作品。基于此,就使得雙鋼琴演奏者在共同欣賞以及參與音樂表演的過程中,能夠高效的促進雙方的感知力,諸如聽覺、視覺、觸覺等。除此之外,其在實際的欣賞以及表演的過程中增強感受的共同性[9]。
(二)采用角色互換的方式實現共同轉換
事實上,在實際的雙鋼琴演奏表演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演出者的注意力的分配以及轉移,繼而以此為基礎實現其內心活動的轉換。
一般而言,在實際的音樂表演的過程中,注意力的分配常常表現為多樣性。基于此,就使得雙鋼琴者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共同控制演奏中的呼吸、力度、聲部層次、音色、踏板等因素,繼而在此基礎上實現音樂表演的效果達到1+1>2。
在這一過程中,雙鋼琴表演者在實際的注意力分配過程中,需要首先加強對于自身的關注以及對于搭檔的傾聽。此外,在平時的表演、訓練過程中,需要加強角色互換,繼而實現共同轉換。所謂的角色互換指的是表演者在熟練掌握自己的樂譜之后,再互換樂譜進行演奏。事實上,這種方式的實施,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幫助演奏者對于對方聲部的了解以及把握,繼而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能夠實現心理控制的高度統一以及和諧,繼而由此推動整個演出效果的提升。
(三)激起效應器活動并及時進行聽覺反饋
在雙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相關的演出者將指定的音符彈奏出來,還需要其在演奏過程中通過對于音樂演出的實際效果而進行反饋,并在此基礎上推動相關表演效果的不斷提升。一般而言,在進行雙鋼琴演奏的過程中,相關的表演者不僅僅需要對自己的表演狀態進行掌握,還需要在此基礎之上,實現對于合作者的關注。在日常的訓練工程中,需要演奏者通過錄音訓練的方法,加強對于演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排查,繼而由此實現相關問題的解決,推動演出效果的不斷上升[10]。
四、結語
事實上,雙鋼琴演奏在實際的表演過程需要相關的藝術人員加強對自己的心理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繼而以此實現雙鋼琴演奏表演的音樂效果以及表演效果的提升。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了雙鋼琴演奏心理學理論概述、雙鋼琴演奏心理活動的基本認知以及加強調控心理活動的措施。筆者認為,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相關的措施落實,我國的雙鋼琴表演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必然能夠取得良好的音樂效果以及表演效果,推動我國藝術表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Zhang Xiaolin.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 of the double piano performance[J].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Music and performance),2015,(01):148-150.
[2]王燕鳴.雙鋼琴教學在高等院校音樂專業教育中的應用與發展探析[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123-128.
[3]馬曉鷗.CCTV鋼琴小提琴大賽對高師鋼琴表演專業教學之啟示[J].藝術教育,2013,(04):78-79.
[4]胡揚吉.探幽析微、索新求變——《音樂探索》“而立”之年隨感[J].音樂探索,2013,(04):3-12.
[5]黃伊娜.反思、設計、建構——音樂學院音教專業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探析[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02):156-160+193.
[6]朱力.中國現當代鋼琴作品研究——1999-2009年全國優秀碩士、博士學位論文述評[J].學理論,2011,(33):157-159.
[7]楊和平.20世紀下半葉中國音樂心理學文獻讀解與研究[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6,(01):46-58.
[8]楊麗珠,方樂樂,許卓婭,沈悅.音樂學習對幼兒學習品質的促進[J].學前教育研究,2015,(11):56-63.
[9]林子.拓寬鋼琴教學的視野——在高師鋼琴課中開設多樣化課程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2,(11):58-59.
[10]汪義曉.卓然有立三十年——改革開放新時期(1978-2008)武漢音樂學院學科建設考(下:“十五”階段)[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0,(02):177-18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