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日青
摘 要:主要圍繞著高校資產管理工作展開分析,探討高校資產管理工作目前的情況,進而分析提高高校資產管理工作效率的辦法和途徑,以期可以為高校資產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資產;管理工作;效率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5-0160-02
前言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和地方對高等教育投入明顯增多,高校的資產規模得到了很大的增長。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教學手段大量用在教學、科研第一線,這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產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使得資產管理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重要,對資產管理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高校資產管理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很多高校在資產管理方面不夠重視,導致管理工作問題頻頻出現,所以分析高校資產管理工作非常有必要,這是提高管理效果的必要工作。
一、高校資產管理現狀及管理目標分析
2000年以來,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各高校在建立多個校區的過程當中,如何合理地利用高校的資產,對高校的資金是否有效利用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F在,中國的大多數高校對于資產的管理還是運用計劃時期的管理方式,即大多數資產是由國家撥款購置或者無常調撥的,所以人們就很難對固定資產形成管理的認識,致使很多資產購置后沒有人使用,造成了嚴重的浪費。盡管這幾年以來很多高校都逐漸采用數字化管理的手段來對資產進行管理,但是其管理的理念都還是很老舊,所以無法切實提高資金的利用率,資源管理的效率并未提高,同時學校的發展也受到限制。資產是高校發展的物質基礎,它的合理運用對正常的教學工作起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對學校的資產管理一定要加強,才可以充分利用學校資金,獲得更多效益。
二、高校資產管理效率不高的原因
1.對資源的控制較差,出現浪費現象。國家通過撥款或無償劃撥給予高等學校用于教學和科研方面的資產,所有權是屬于國家的。學校的員工在使用這些資產的時候,不會合理計算虧盈,不用承擔經濟責任,這就造成了很多的工作人員對資產的管理意識匱乏,導致重復購買一樣的資產,看重現金,輕視設備的現象屢見不鮮。并且還會出現挪用固定資產參加經濟活動,將非生產經營用的資產不進行批準,長期無償用做生產經營,也不進行轉賬,導致了財產的歸屬不清楚,管理起來困難。無法確保資產的保值,更談不上增值。此外,有的學校的資產管理部門,都是做表面文章,只重視固定資產等有形資產的管理。對于一些價值很高的無形財產卻不在乎。
2.資產歸各部門所有,重置現象嚴重,缺乏統一的協調。在高校中除少數大型設備實行共用外,絕大多數資產分屬學校各部門所有,由各部門管理,部門之間缺乏順暢的溝通與協調,致使資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各自為陣,不顧學校整體利益,寧愿讓資產閑置,也不允許其他部門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國有資產的浪費和使用壽命的縮短,這樣的結果就出現了“有用無用,購來再說”的現象,擁有者為了自己的方便不愿共用,有的則怕借出去弄壞,影響自己使用而不愿他人共用;而未擁有者,則想方設法籌措資金,添置其他科室已有而且完全可以共用的設備。而這些買來的設備也只是偶爾使用一下,便被擱置起來。這些通過各種渠道籌資購進的資產沒有在有效的使用期內進行有效合理地使用,隨著科技的發展,時間一久設備無形老化,這些閑置的資產設備便被放壞或淘汰,造成了資金浪費。另外,各部門對自己本部門的資產擁有自決權和處置權,在與校外同行的橫向交流過程中,可以不通過資產管理部門的認可備案或同意,沒有任何借用手續將資產設備借于校外或出租他人,這些沒有備案借用的資產,學校的資產管理部門不能夠及時地發現,時間一長就被變相地流失了。
3.思想認識不足,日常管理環節薄弱,缺乏監督和控制。目前高校中許多領導及資產管理人員,對國有資產管理、維護意識的觀念淡薄,對國有資產的概念、范圍、管理的內容和任務及其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會存在“重使用、輕管理、輕維護”的思想,使得“使用”和“管理”不一致。對資產缺少專門的監管,比如處置國有資產的時候,不審批、不申報、不評估,隨便就將國有資產處置或者以很低的價格轉讓給別人,造成國有資產嚴重的浪費和損失。另外,中國高校國有資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機構還不是很完善,使得資產處置不規范,隨意性大,致使大量的國有資產被無償地截留和侵占。有些部門利用自身的優勢和設備廣開財路,同時又利用取得的部分收人購置資產,而這些資產有一部分沒有驗收就入賬,或入賬價值不真實,形成賬外循環,從而造成了高校的實際固定資產統計不夠準確。
再者現在很多高校在實現后勤社會化的過程中,通過出租、出售等方式將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轉化為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但由于管理不善或不按國家規定辦理有關財產轉移手續進行創收或從事經營性活動,然而一旦造成虧損,就將包袱甩給學校,學校對這些資產根本談不上保值、增值的效用。
三、如何改進高校的資產管理
1.轉變傳統的思想,重視成本。在管理高校的固定資產的時候,要放棄一些傳統的管理模式,重視對成本的管理,但是還要同企業中對成本管理的方法區別開來,要將成本管理與社會效益相結合,一定不能有為了盈利而去管理成本的想法,這樣才可以更加合理地去分配高校的資源。
2.對于學校購進的固定資產一定要了解全面,保證信息的準確性。高校對固定資產在進行購進、增加、減少、審查的過程中,每個細節都要按照規范行使,受到嚴格的控制和限制,這樣才可以保障有關資產管理的數據在被輸進電腦以后的有效性,使得數據是大體一致的。在對建筑物的資產進行管理的時候,因為財務、房屋和后勤等等環節容易出現不合規范的情況,這就導致和學校的數據不一樣,所以一定要加強這一方面的資產的審核以及管理。通過計算機的信息化管理,對房屋類資產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規劃,使管理部門能夠每時每刻把握其資產狀態。不斷完善相關的制度規范,對每個程序和機構都有所控制。從整體對學校資產進行分析,看看哪部分存在缺陷,就予以加強。endprint
3.對高校資產的配置以及成本的分擔要不斷完善。為了避免無限制地利用高校的資源,造成浪費,就需要通過制定制度規范來對資產的管理和配置進行規范化,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對學校的資產的分配制度不斷完善,使得在配置資源的時候可以向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在傳統的管理方法中,學校負擔成本,這就會出現一些部門任意購買產品但卻沒有投入成本,導致成本的分配出現紊亂,導致資源分配不均,成本投入過大。所以現代的管理理念是,管理部門應當有償使用資產,管理要定額,合理分攤總成本。
4.搞好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加強資產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應建立健全一整套切實可行、切合實際的管理體制,通過科學定編設崗,招聘、競爭上崗等措施,逐步實行固定編制和流動編制相結合的聘任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職稱和年齡結構合理的資產管理人員隊伍。穩定現有高水平資產管理人員,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鑒于資產管理員隊伍人員不穩定、素質參差不齊,為了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職能部門應定期舉辦培訓班,講授現代化管理技術、交流工作經驗、探討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對于在資產管理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人員進行表彰,激勵他們投入資產管理工作,發揮其重要作用,不斷提高和完善對資產的管理。
5.進行數字化地管理高校資產。將高校的資產管理以信息化的方式展現,可以讓資金的管理更加透明,有利于全校的師生對其進行監督,也使得財務部門能時時刻刻地掌握資產變化的情況,能夠使信息達到共享,賬目準確真實。使資產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可以反映資產的使用狀況,包括資產的減少、增多、變化、分配、統計、核實、制作賬表等等,使得各個職能部門協調工作,有效地利用學校的資產。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資產管理效率,除了以上五個途徑,還需要對學校進行全面的改革,實現經費分配、結算和使用的合理化和規范化,將學校財務管理和學校資產管理等其他部門的管理相互結合。面對高校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資產管理部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探討其中的管理對策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由此推進學校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曹萍.新時期高校國有資產監管體系構建初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9).
[2] 殷平.高校資產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9,(15).
[3] 彭正.略論提高高校資產管理隊伍素質[J].經濟研究導刊,2009,(15).
[4] 周軻.中國高校財務管理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商界,2010,(8).
[5] 周蓉.進一步加強高校財務管理問題探析[J].科技信息,2009,(10).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