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摘 要:近幾年來中國與國外經濟交流越來越頻繁,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逐步加深,越來越多的中國國有企業通過海外并購走出國門,發掘海外市場。海外并購也漸漸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因此通過分析研究中國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和外部動因,并結合中國具體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政策與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海外并購;動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4-0095-03
一、中國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
(一)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行業選擇
在2012年中,中國企業并購市場涉及到了能源與礦產、機械制造、生物技術與醫療健康等二十多了個一級行業。其中排在第一位依然是能源及礦產產業,共涉及并購案件112起,占到了總的并購案件的11.3%,并購金額卻高達兩百多億美元,占到了整個海外并購額接近一半的比例,同上年相比也上升了1.1%。僅次于能源及礦產的行業就是機械制造產業,他的活躍程度是處在第一位,全年共完成并購案件112起,與去年同比上升了17.9%,并購交易額達到了50多億美元,與去年同比提升了82.2%。
(二)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區位分布
中國國有企業海外并購主要的區位選擇是以亞洲市場為主導,其他五大市場為輔來展開的。在2012年間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交易金額流向主要是在亞洲、歐洲以及拉美洲地區,占到了85%。雖然說在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涉及的并購金額不多,但總體上并購地區的分布還是比較廣泛的。
(三)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發展規模
中國國有企業海外并購一共經歷了三次漲跌幅,其最主要的兩次是在2006—2008年間和2009—2011年。第一次是中國正處在經濟發展階段,國有企業開始逐漸參與到海外并購的熱潮中,因此2006—2007年海外并購額成倍增長,但是到了2008年由于受到了全球的經融危機影響,國外經濟不景氣,因此,中國國有企業的海外并購也隨之下降。第二次海外并購迅猛發展是在2010—2011年間,這段時期由于中國經濟呈高速發展狀態,積累了大量的經濟資本,再加上各政府部門的扶持以及國家實行“走出去”戰略等,使這一時期的海外并購數量迅速增加到110起,海外并購額也直線上升達到了280多億美元。
二、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外部動因探究
涉及到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外部動因主要是有三個,即經濟發展水平、出口規模、外匯儲備增長。通過對這三個動因與海外并購之間的實證分析,進而得出它們相互的關聯性。
(一)國有企業海外并購外部動因的實證研究
1.數據的選取
本文在實證研究過程中選定中國國有企業海外并購額(Y)為被解釋變量,選取從1994—2012年這十九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G)、出口額(EX)以及外匯儲備額(FER)為解釋變量,通過使用計量經濟學中一系列的方法,找出每個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并以此來驗證每個解釋變量以及被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宏觀經濟中的變量都存在異方差,只要將這些變量取對數后便可消除它的異方差性,這樣就會較容易地得到平穩的數據,使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之間呈線性關系。
2.單位根檢驗
大多數情況下,傳統時間序列的分析假設將其所選的經濟變量都會得到平穩性的滿足,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時間經濟序列都是不平穩的,對于這些不平穩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回歸就會出現偽回歸,所以為了保證回歸分析的正確性,就需要對其平穩性進行單位根檢驗。本文將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檢驗法來進行單位根的檢驗。如該變量的n階差分是平穩的,則可以表明該變量是n階單整,記做I(n)。所有變量之間都存在同階單整是變量存在協整關系的首要條件。
由下頁表1的檢驗結果可知,解釋變量lnPG、lnEX、lnFER和被解釋變量lnY都是一階單整的時間序列變量。以上四個變量原值的ADF檢驗統計值都要比在1%和5%的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都大,因此以上四個變量在1%和5%的顯著水平下無法通過平穩性檢驗,屬于同階單整的非平穩時間序列。
3.協整檢驗
對于非平穩的時間序列來說,如一個時間序列對于另外一個甚至幾個時間序列發生線性擬合,就會容易出現虛假回歸的產生,從而到時回歸結果的分析沒有一點實際意義,因此就要對其協關系進行檢驗。上一節已得出四個變量的時間序列都是同階單整的非平穩時間序列,所以本節將會采用EG兩步法來進行檢驗。將以上四個變量分成三組——lnY與lnPG、lnY與lnFER、lnY與lnEX,對其進行協整關系檢驗。
第一,先建立lnY與lnPG之間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即lnYt=α+βlnPGt+εt,第二得到模型殘差估計εt=lnYt-α-βlnPGt。如果其為穩定序列,lnY和lnPG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則殘差項通過ADF檢驗,同時也表明εt為I(0)。接下來按照同樣的方法將另外兩組變量進行檢驗,對他們的殘差項標為ut和Ut。
表2的檢驗結果說明了在1%和5%的顯著水平下,回歸方程的殘差項全部通過了ADF檢驗。這些都表明以上三組變量的協整性檢驗均通過,屬于平穩序列。雖然四個變量是非平穩序列,但是通過線性吻合以后都有了長期穩定的關系。
4.格蘭杰因果檢驗
協整檢驗只能表明出以上4個變量之間存在這長期而穩定的比例關系,但卻無法表明海外并購是否同這四個變量之間存在因果聯系,所以必須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來說明以上四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聯系。本節將會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來分別判斷以上三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著必然的因果聯系以及因果的方向。首先探究lnY與lnPG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建立模型如下:
lnYt=C1+αilnYt-i+βilnPGt-i+U1tendprint
lnPGt=C2+γilnPGt-i+δilnYt-i+U2t
H1∶βi=0;H2∶δi=0;i=1,2,3,...q
其中:U1t、U2t為隨機誤差,C1、C2為常數項,p、q分別為lnY與lnPG的最大滯后期數。一般從理論上說lnY與lnPG存在四種關系。將1,2,3分別作為滯后長度,進行檢驗。得出的結果是在5%顯著水平下,之后長度為1的時候,人均GDP是跨國并購的因。但到了滯后期2、3時,都接受了原假設,表明人均GDP是跨國并購不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運用同樣的方法對其他兩組變量進行檢驗得出:跨國并購和外匯儲備、出口額之間不存在格蘭杰因果聯系。
5.回歸方程的擬合
將1994—2012年這十九年間的四組數據分別進行統一的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并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對跨國并購與以上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通過EVIEWS軟件進行OLS法回歸后得到以下方程:
(1) lnY=-13.2054+2.457519lnPG
(-4.071779) (6.116483)
R2=0.687559,DW=2.066192,F值=37.41134,P值=0.000011
(2)lnY=-1.419887+1.17828lnFER
(-0.980841)(5.625292)
R2=0.650524,DW=2.174833,F值=31.64394,P值=0.000003
(3)lnY=-7.5193+1.2.089004lnEX
(-3.412418)(6.435884)
R2=0.709005,DW=2.183404,F值=41.42062,P值=0.000006
由以上回歸分析得出,R2、DW值、F值以及P值在三個回歸方程中都相對理想。跨國并購與人均GDP、外匯儲備、出口額均呈現正相關性。同時以上三個方程也顯示出當人均GDP、外匯儲備額、出口額每增長1%,國有企業跨國并購額也增長2.39%,1.17%和2.03%。其中可以看出,人均GDP對跨國并額影響最大。
(二)結果分析
1.海外跨國并購對于人均GDP的關系
海外跨國并購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著單向的因果聯系,即中國國有企業的海外并購活動隨著人均GDP的提升也不斷地增長,而且兩者保持著正相關性。但由于由于選取數據的跨度不是很長加上這些數據并不能充分地代表跨國并購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實證分析中并沒體現出來。
2.跨國并購對于出口額的關系
外匯儲備的大幅度增加是中國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動因,且存在著正相關性。可從目前中國政府情況(下轉102頁)(上接96頁)來看,對外匯實行長期的嚴格管制,導致了海外跨國并購同外匯儲備的關系并不大。
3.跨國并購對于外匯儲備額的關系
出口額與海外跨國并購存在著單向因果聯系,且兩者有正相關性存在。中國出口對跨國并購起著推動作用。但由于中國目前海外并購還處在一個成長期,規模不是很大,導致跨國并購并不是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
中國政府應該為海外并購的國有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提供全面的法律法規支持系統。現如今中國還沒有專門針對國有企業跨國并購的法律法規,只有一些相關的條例是:《境外投資項目核準暫行辦法》(2004)、《對外投資合作境外安全風險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2010)等,但以上法律還有待進一步的去完善,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國國有企業跨國并購的相關政策與法律應得到進一步的落實,為中國國有企業日后的跨國并購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擴大財政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第一,政府相關部門應對跨國并購企業采取有效的優惠的金融政策支持,賦予國有企業跨國并購有擔保限制的對外融資權和國內融資權。第二,要建立健全對外投資的保證制度,提供保險和保證給本國的海外投資者在他國可能遭到的各種政治風險。第三,政府同時還要完善國際稅收制度,應與跨國并購活動較多的東道國簽訂避免雙重征稅的投資協定,為中國國有企業跨國并購爭取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以此來維護國有企業在投資安全、利率匯合、資本撤回、解決爭端機制等問題上的利益。
(三)國家應該大力扶持新興行業的海外并購
對于并購活動中占比重非常小的行業,國家可以針對這類行業制定一些相應的政策以及優惠方針,以此來調動國有企業對于這類行業進行海外并購的積極性,最終來促進這類行業在中國海外并購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姚彩紅.企業跨國并購動因理論研究綜述[J].商業經濟,2010,(10):32-33.
[2] 高常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3,(6):77-78.
[3] 丁輝.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現狀及問題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13,(2):53-55.
[4] 施丹馮,鄧羅飛,何濤舟.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動因、存在問題與對策[J].市場論壇,2010,(2):21-23.
[5] 王偉明,項代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特點及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外企業家,2013,(9):128-131.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
lnPGt=C2+γilnPGt-i+δilnYt-i+U2t
H1∶βi=0;H2∶δi=0;i=1,2,3,...q
其中:U1t、U2t為隨機誤差,C1、C2為常數項,p、q分別為lnY與lnPG的最大滯后期數。一般從理論上說lnY與lnPG存在四種關系。將1,2,3分別作為滯后長度,進行檢驗。得出的結果是在5%顯著水平下,之后長度為1的時候,人均GDP是跨國并購的因。但到了滯后期2、3時,都接受了原假設,表明人均GDP是跨國并購不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運用同樣的方法對其他兩組變量進行檢驗得出:跨國并購和外匯儲備、出口額之間不存在格蘭杰因果聯系。
5.回歸方程的擬合
將1994—2012年這十九年間的四組數據分別進行統一的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并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對跨國并購與以上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通過EVIEWS軟件進行OLS法回歸后得到以下方程:
(1) lnY=-13.2054+2.457519lnPG
(-4.071779) (6.116483)
R2=0.687559,DW=2.066192,F值=37.41134,P值=0.000011
(2)lnY=-1.419887+1.17828lnFER
(-0.980841)(5.625292)
R2=0.650524,DW=2.174833,F值=31.64394,P值=0.000003
(3)lnY=-7.5193+1.2.089004lnEX
(-3.412418)(6.435884)
R2=0.709005,DW=2.183404,F值=41.42062,P值=0.000006
由以上回歸分析得出,R2、DW值、F值以及P值在三個回歸方程中都相對理想。跨國并購與人均GDP、外匯儲備、出口額均呈現正相關性。同時以上三個方程也顯示出當人均GDP、外匯儲備額、出口額每增長1%,國有企業跨國并購額也增長2.39%,1.17%和2.03%。其中可以看出,人均GDP對跨國并額影響最大。
(二)結果分析
1.海外跨國并購對于人均GDP的關系
海外跨國并購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著單向的因果聯系,即中國國有企業的海外并購活動隨著人均GDP的提升也不斷地增長,而且兩者保持著正相關性。但由于由于選取數據的跨度不是很長加上這些數據并不能充分地代表跨國并購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實證分析中并沒體現出來。
2.跨國并購對于出口額的關系
外匯儲備的大幅度增加是中國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動因,且存在著正相關性。可從目前中國政府情況(下轉102頁)(上接96頁)來看,對外匯實行長期的嚴格管制,導致了海外跨國并購同外匯儲備的關系并不大。
3.跨國并購對于外匯儲備額的關系
出口額與海外跨國并購存在著單向因果聯系,且兩者有正相關性存在。中國出口對跨國并購起著推動作用。但由于中國目前海外并購還處在一個成長期,規模不是很大,導致跨國并購并不是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
中國政府應該為海外并購的國有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提供全面的法律法規支持系統。現如今中國還沒有專門針對國有企業跨國并購的法律法規,只有一些相關的條例是:《境外投資項目核準暫行辦法》(2004)、《對外投資合作境外安全風險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2010)等,但以上法律還有待進一步的去完善,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國國有企業跨國并購的相關政策與法律應得到進一步的落實,為中國國有企業日后的跨國并購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擴大財政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第一,政府相關部門應對跨國并購企業采取有效的優惠的金融政策支持,賦予國有企業跨國并購有擔保限制的對外融資權和國內融資權。第二,要建立健全對外投資的保證制度,提供保險和保證給本國的海外投資者在他國可能遭到的各種政治風險。第三,政府同時還要完善國際稅收制度,應與跨國并購活動較多的東道國簽訂避免雙重征稅的投資協定,為中國國有企業跨國并購爭取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以此來維護國有企業在投資安全、利率匯合、資本撤回、解決爭端機制等問題上的利益。
(三)國家應該大力扶持新興行業的海外并購
對于并購活動中占比重非常小的行業,國家可以針對這類行業制定一些相應的政策以及優惠方針,以此來調動國有企業對于這類行業進行海外并購的積極性,最終來促進這類行業在中國海外并購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姚彩紅.企業跨國并購動因理論研究綜述[J].商業經濟,2010,(10):32-33.
[2] 高常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3,(6):77-78.
[3] 丁輝.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現狀及問題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13,(2):53-55.
[4] 施丹馮,鄧羅飛,何濤舟.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動因、存在問題與對策[J].市場論壇,2010,(2):21-23.
[5] 王偉明,項代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特點及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外企業家,2013,(9):128-131.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
lnPGt=C2+γilnPGt-i+δilnYt-i+U2t
H1∶βi=0;H2∶δi=0;i=1,2,3,...q
其中:U1t、U2t為隨機誤差,C1、C2為常數項,p、q分別為lnY與lnPG的最大滯后期數。一般從理論上說lnY與lnPG存在四種關系。將1,2,3分別作為滯后長度,進行檢驗。得出的結果是在5%顯著水平下,之后長度為1的時候,人均GDP是跨國并購的因。但到了滯后期2、3時,都接受了原假設,表明人均GDP是跨國并購不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運用同樣的方法對其他兩組變量進行檢驗得出:跨國并購和外匯儲備、出口額之間不存在格蘭杰因果聯系。
5.回歸方程的擬合
將1994—2012年這十九年間的四組數據分別進行統一的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并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對跨國并購與以上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通過EVIEWS軟件進行OLS法回歸后得到以下方程:
(1) lnY=-13.2054+2.457519lnPG
(-4.071779) (6.116483)
R2=0.687559,DW=2.066192,F值=37.41134,P值=0.000011
(2)lnY=-1.419887+1.17828lnFER
(-0.980841)(5.625292)
R2=0.650524,DW=2.174833,F值=31.64394,P值=0.000003
(3)lnY=-7.5193+1.2.089004lnEX
(-3.412418)(6.435884)
R2=0.709005,DW=2.183404,F值=41.42062,P值=0.000006
由以上回歸分析得出,R2、DW值、F值以及P值在三個回歸方程中都相對理想。跨國并購與人均GDP、外匯儲備、出口額均呈現正相關性。同時以上三個方程也顯示出當人均GDP、外匯儲備額、出口額每增長1%,國有企業跨國并購額也增長2.39%,1.17%和2.03%。其中可以看出,人均GDP對跨國并額影響最大。
(二)結果分析
1.海外跨國并購對于人均GDP的關系
海外跨國并購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著單向的因果聯系,即中國國有企業的海外并購活動隨著人均GDP的提升也不斷地增長,而且兩者保持著正相關性。但由于由于選取數據的跨度不是很長加上這些數據并不能充分地代表跨國并購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實證分析中并沒體現出來。
2.跨國并購對于出口額的關系
外匯儲備的大幅度增加是中國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動因,且存在著正相關性。可從目前中國政府情況(下轉102頁)(上接96頁)來看,對外匯實行長期的嚴格管制,導致了海外跨國并購同外匯儲備的關系并不大。
3.跨國并購對于外匯儲備額的關系
出口額與海外跨國并購存在著單向因果聯系,且兩者有正相關性存在。中國出口對跨國并購起著推動作用。但由于中國目前海外并購還處在一個成長期,規模不是很大,導致跨國并購并不是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
中國政府應該為海外并購的國有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提供全面的法律法規支持系統。現如今中國還沒有專門針對國有企業跨國并購的法律法規,只有一些相關的條例是:《境外投資項目核準暫行辦法》(2004)、《對外投資合作境外安全風險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2010)等,但以上法律還有待進一步的去完善,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國國有企業跨國并購的相關政策與法律應得到進一步的落實,為中國國有企業日后的跨國并購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擴大財政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第一,政府相關部門應對跨國并購企業采取有效的優惠的金融政策支持,賦予國有企業跨國并購有擔保限制的對外融資權和國內融資權。第二,要建立健全對外投資的保證制度,提供保險和保證給本國的海外投資者在他國可能遭到的各種政治風險。第三,政府同時還要完善國際稅收制度,應與跨國并購活動較多的東道國簽訂避免雙重征稅的投資協定,為中國國有企業跨國并購爭取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以此來維護國有企業在投資安全、利率匯合、資本撤回、解決爭端機制等問題上的利益。
(三)國家應該大力扶持新興行業的海外并購
對于并購活動中占比重非常小的行業,國家可以針對這類行業制定一些相應的政策以及優惠方針,以此來調動國有企業對于這類行業進行海外并購的積極性,最終來促進這類行業在中國海外并購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姚彩紅.企業跨國并購動因理論研究綜述[J].商業經濟,2010,(10):32-33.
[2] 高常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3,(6):77-78.
[3] 丁輝.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現狀及問題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13,(2):53-55.
[4] 施丹馮,鄧羅飛,何濤舟.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動因、存在問題與對策[J].市場論壇,2010,(2):21-23.
[5] 王偉明,項代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特點及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外企業家,2013,(9):128-131.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