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華軍
摘 要:環境已經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這些問題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科學依據、更是環境保護的手段,也是衡量環境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據,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人們對生活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環境監測市場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文章在對環境監測市場化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就其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對環境監測市場化的不利影響進行闡述,以促進環境監測更好的發展,更有利地保護環境。
關鍵詞:環境監測;市場化;思考
1 環境監測市場化
環境監測市場化是指以市場作為基礎手段解決社會、生活等環境監測問題,以更加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通過市場潛力彌補政府監測的不足,建立以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環境管理體系,解決當前環境監測中出現的突出問題,探索環境監測與環境保護的新方法、新手段。
將市場對資源的基礎性調節作用轉變為決定性作用,明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是不把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放大到決定全部公共資源的配置上,從而保證環境監測市場化,不管是環境監測市場化、社會化,還是引入第三方機制等都是環境監測引入市場機制的手段。環境監測市場化不是社會化,雖然都是較少的依靠政府,但是市場化范圍更小,監測數據、報告、樣品等也更科學;市場化不是政府責任市場化,環境監測市場化不是所有的環境監測政府職能的市場化,環境監測活動是環境質量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公共服務的范疇,但是隨著環境意識的加強,一些組織或個人載體對環境監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室內空氣質量監測、企業污染源監測等,這些監測屬于私人監測,不具有公益性,可以允許市場進入,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而不是政府的干預。
2 環境監測市場化中存在的問題
2.1 環境要素多樣化,難以進行監測
環境監測對各種環境要素進行監測,如空氣中所含物質、危害物含量、溫度等都包含在內,而污染物具有復雜性,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不斷的增強,也必然要求環境監測對象的完整與科學,監測程度也更加的深入,對于監測設備與監測技術要求更高,而環境因素變化比較迅速,對于環境要素的變化進行分析,確立正確的監測方案等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對環境的監測不可能完全跟上環境變化,這也就使得環境監測市場化更加困難。
2.2 環境監測工作的長期性
要掌握環境變化與環境質量,對于其變化趨勢有一定的了解,就需要長期對其進行觀察與監測,分析其變化的原因,比如:對于霧霾天氣情況進行監測與觀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連續工作,一般對于這樣的問題要完全的解決是比較困難的,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長期性要求環境監測機構相對穩定,環境監測市場化要可以保證監測機構的固定與可靠。
2.3 技術條件不足
環境監測工作要求有配備相應的技術設備,一般其技術含量較高,而我國的監測設備的滯后,裝備不能滿足每個部門的需求,因為涉及監測的范圍較廣,污染源較多,很多地區特別是較偏遠的地區對污染源治理水平不高,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與完善,盡可能采用先進的科學監測設備進行相關的監測,比如:噪聲、廢氣、水污染等的監測,不能按照傳統的辦法進行監測,要通過實驗室進行實驗等,而儀器裝備落后、監測效率低下等是政府資金投入不足與人員認識不夠等原因,引入市場機制不能完全的解決這些問題。
2.4 監測人員職業素質不高
環境監測是一項需要專業技術的工作,對大氣、水、土地、溫度等各個方面的監測都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與專業技巧,這樣才可以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以及監測結果的科學性,而現在很多監測人員業務水平較低、專業性不強,對環境監測認識不到位,環境監測市場化也不能更好地解決。環境監測工作屬于公益性工作,監測人員工作可能不會有很大的經濟效益,而且監測時間較長,很多監測人員難以忍受要進行監測的環境等,可能會放棄工作或者不認真的進行監測,隨意的填寫數據等,造成監測結果不準確。
2.5 市場化不能提供好的環境質量信息
市場化會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價格機制等手段達到一個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狀態,盡量的優化資源配置,也就是說市場化追求的是經濟利益,而環境監測工作是一項公益性的工作,其監測結果特別是環境質量的監測結果是社會公共產品,具有社會服務性,一般由國家出資建立固定的監測體系與網絡,追求的是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對于環境監測的投入與產出會有較大的矛盾,一項監測工作的投入可能不會直接的產生經濟效益,這是市場化也無法解決的問題。
環境監測的結果是環境質量與污染物排放等數據,以及這些數據形成的報告、建議等,是政府環境部門掌握環境狀況以分析污染產生原因,從而研究出解決辦法解決問題的依據,是人們了解環境狀況的信息來源,任何人都不需要支付費用就可以獲得消息,所以是國家出資進行監測工作,市場化便會影響信息的獲取以及可靠性。
2.6 市場化不能獲得真實有效的環境監測信息
環境監測是對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等的監測,是對企業等污染排放是否達標以及企業是否按照相關法律政策進行生產的檢測,檢測結果是執法部門執法的依據,所以環境監測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特別重要,監測機構要有相應的資格證書等才可以進行監測,監測資格的認證由省級以上的計量認證方認證才可以獲得。現在的監測數據都是由監測站提供,對于企業提供的監測數據只做參考作用,所以環境監測市場化會影響監測數據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其監測數據與結果可能不能夠被采用。
3 環境監測市場化的不利影響
環境監測市場化的進行過程中會有很多不利的影響,對其進行分析與總結可以對環境監測市場化有一定的幫助,其不利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環境監測市場化會使得人們在利益等的誘惑下,隨意的改變監測結果,從而無法保證監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合理性;因為是公益性的工作,對于投入不會有直接的經濟效益,可能會減小投入,監測設備與技術會更加落后,也會影響到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環境要素易變而且難以控制,不利于正確的管理與進行決策;監測人員對監測工作認識不夠,不愿進行長期連續的監測工作,放棄工作或者隨意填寫監測數據等,從而影響監測數據的科學性;沒有穩定的監測機構,給環境監測管理帶來不便,也不能夠進行長期的環境監測,影響環境監測工作的進行。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環境監測機制不斷的改進,使其符合環境管理與人們對環境的需求,對于環境監測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就環境監測工作自身的特殊性與市場機制不能夠引入社會主義領域的問題進行探討,建立環境質量監控、污染源督促檢測、應急預警監測等監測機制,可以由政府進行監測,提供產品與服務,監測設備的運行維護等可以用其他形式引入市場機制,提高整體效率,經過不斷的實踐與改進,找到適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又有特色的環境監測機制。
參考文獻
[1]李國剛,趙岑,陳傳忠,等.環境監測市場化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14(3).
[2]于濤.環境監測市場化的思考[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5(3).
[3]曹鳳琦,張哲海,朱正宏,等.環境監測適應市場化的思考[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2,14(5).
[4]張濤,畢軍.市場模式環境監測管理探索[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