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培長
內容摘要: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素質,是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重點。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需要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充分認識新課改的艱巨性;立足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打破常規,引導學生創新;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時俱進,善于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關鍵詞:新課改 語文教學 創新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與進步的靈魂,是民族興旺發達的動力,培養創新人才是新世紀賦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一項基本任務。實施創新教育是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客觀要求,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素質,是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重點,這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創造性,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特別是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獨立地認識、分析問題,使學生全面而又主動活潑地發展,將來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接班人。筆者對高中語文教學實施創新教育從以下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和實踐。
一.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充分認識新課改的艱巨性
高中新課程改革雖早已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但是一些語文教師對教學改革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還存在沿襲保守教學方法、教師凌駕于課堂和學生之上、極度追求升學率、急功近利等現象。在寄希望于目光短淺的改變教學現狀的簡單做法沒有成功后,就陷入了語文教學課改的死胡同,并產生了畏難心理。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和領會新課程的精神,靈活地探求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僅要系統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還必須學習教學科研的新理論和新方法,積極投身于教學實踐。
二.立足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創新性教育就在日常教育之中,實施創新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勵”,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要給予學生參與的時間和權利,鼓勵學生討論、質疑、發表各種見解,形成師生之間的能動交流。教師還要注重學法的指導。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的把知識用于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并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勵學生創新性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教師要充當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要靈活巧妙的調節課堂氣氛;每節節課都應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啟迪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用辯證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不拘泥于現成的觀點和結論。
三.打破常規,引導學生創新
人們在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如果一味地遵循單一性的思維方式,時間長了便會形成思維定勢,結果是在生活、工作、學習中不時地被疑問所困,思想進入“死胡同”如果變換一個角度或多個角度,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智慧的火花就會迸發出來,問題也會隨著角度的變換迎刃而解。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打破常規尋求變異,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可行性,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廣闊的天地。長時間進行這種訓練,會使學生思維靈活、思路開闊、視野寬廣。例如:作文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訓練時,要求學生進行大膽想象,合理創造,在獨立活動中打破思維定勢,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盡可能找出新、多、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創新能力,使學生思維豐富,有個性。
四.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會給學生帶來疲倦,沒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興趣是構成學生心理動力系統中最活躍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力潛能,使之處于活躍、興奮狀態,能使學生的認識和意向活動全身的投入,從而引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敏感性,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條件。在語文和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己要在勤于積累資料素材的基礎上,巧于設計問題情境,善于駕馭語言技巧,讓學生每上一節課都有新的感覺、新的發現、新的體驗,從而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動創新意識。
總之,知識經濟時代是注重創新的時代,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應結合語文教學特點,聯系實際實施創新教育。
(作者單位:河南省扶溝縣韭園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