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延祥
摘 要: 近幾年來,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初中英語教師應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對于在農村初中任教的英語老師來說,要想提高學生英語成績,難度較大。農村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在教育教學方面,教師應該結合農村初中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多從改變教學方法入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 初中英語 教學方法 教學效率
農村初中的英語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教師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生源多,基礎差,教學班額大,等等。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農村英語教師,也影響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從而阻礙了農村英語教學的發展。在英語新課改的大環境下,作為農村英語教師,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反思課堂教學,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建有特色的課堂教學,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課堂設計和課堂操作入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切實提高農村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才能改變農村英語教學的落后現狀。
課堂是學生與教師交流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因此,課堂教學效率的改善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那么,教師應如何做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課前認真備課,明確學習目標
課前的構思和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前提和條件,能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作用。教師課前應該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重點、難點,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加強教學針對性。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全面了解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意圖,熟悉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而合理的重組,從而達到靈活運用教材的目的。在讀活教材的基礎上,準確全面地定位教學目標,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設計的每一個活動都要為教學目標服務,通過活動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并能使各個教學活動有機聯系起來,實現活動與活動之間“無痕”的過渡。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課堂整體設計
教師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起主導作用。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和學習主體,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學,如果沒有學生的主體作用,則教師的任何教育都無法落實。為此,在課堂上設計一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給學生,尤其是后進學生,給他們展示自己個性特長的機會。在活動中,不要限制學生的個性和自由性,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個性,給予學生全面發展自身獨特能力的時空,既是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又能陶冶學生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個性發展。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從課前預習開始,到課內探究和課后幫教,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對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進行監控、反思、調節、補救,增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三、培養感情,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力量,要贏得學生的熱愛與信任,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是教師的重要職責,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本保證。為此,教師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要把學生當做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看待。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愛,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感化,為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發展個性奠定基礎。教師在課上要以親切、友好、大方的教態及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心理狀態;課下要有計劃地找學生促膝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學習態度、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體會,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四、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激發鞏固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起決定作用。傳統的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教學模式是“粉筆加黑板,課本加筆記本”,學生毫無興趣。如今,多媒體的普及和運用,為農村英語教師提供了一個更有效的教學途徑,為我們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的介入,則為學生在課堂上創造了交流機會。通過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有關技術,創造特定的教學中的人物、情節及場景等語言環境,在該環境下模仿真實情景,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語言交際圈里運用英語進行操練,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多媒體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為有形的、可感知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由此學生在課堂上思想就會變得很活躍,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會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學生滿腔熱情地參與教學活動、參與交際,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老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若能將多媒體使用恰當,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準確模仿與交際,能夠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顯示其直觀性與化繁難為簡易的最優功能。
五、加強課后輔導,提高教學成效
教師的最重要任務是教學,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教師與學生間的一種特殊師生關系。課后輔導作為教學系統運行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課內教學的輔助,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情況、溝通師生情感和提高教學成效,課后輔導要突出一個“勤”字,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實現培優補差落實到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教輔結合的思想,不斷強化教學輔導。在注重學生知識輔導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輔導,補“差”先補“心”,消除心理障礙,改變不良習慣,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針對學困生的薄弱點,加強輔導,促其不斷進步。
總之,提高農村學生英語素質,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了解學生,注重感情投入,同時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選擇多種教學方法,改革課堂教學,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面發展學生為交際而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真正把素質教育滲透到農村英語課堂教學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