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華
摘 要:長期以來對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缺乏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導致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配置不合理、總投資成本高、低效率使用的局面。如何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統一、動態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平臺,加強內部控制,才能堵塞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漏洞,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
關鍵詞: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2-0133-02
行政單位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 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管理。行政單位固定資產一般分為六類:房屋及構筑物;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
一、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行政單位固定的資產的監管不力
由于缺乏合理有約束力的固定資產配置標準,導致行政單位拼命爭取財政經費隨意性、盲目性的購置功能齊全,性能好的固定資產現象,“重購置、輕管理”、“誰購置誰擁有、誰擁有誰使用”的現狀十分普遍,由于沒有建立閑置固定資產資源共享機制,行政單位固定資產存在閑置和浪費現象較多,導致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配置不合理、總投資成本高、低效率使用的局面。資產管理部門只注重各單位申報的等待報廢的資產進行檢查和核準,而對長期掛賬,卻無實物資產的情況,不提出督促處理意見,經濟管理部門只注重檢查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不注重資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有檢查監督,但末能從根本上遏制賬實不符的現象。
(二)行政單位固定資產日常管理不規范
行政單位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缺乏規范的管理,固定資產的毀壞丟失,流向不明無人監督,出現問題相互推諉,人員調整、人員調動時使用的固定資產不交接物隨人走,固定資產的入庫、領用、保管、出借手續不健全、報廢處置隨意性大,無有效的管理制度,問責機制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相容崗位不相互分離、不相互制約、不相互監督,固定資產管理中的漏洞和差錯就難以避免,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嚴重而無從查證。
(三)行政單位固定資產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相脫節,賬實不符成為常態
行政單位固定資產會計核算賬實不符的主要原因:一是不記賬,行政單位為個人配置的固定資產有意不記賬,對于捐贈的固定資產不入賬。二是記賬不準,購置固定資產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安裝費等不計入所購固定資產的價值,而列入經費支出,盤點中出現的盤盈、盤虧末及時調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固定資產改擴建末按規定調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三是賬不全,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總賬、明細賬、固定資產卡片、實物末能一一對應,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未辦理決竣工決算,游離賬外。四是對固定資產末計提折舊,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均不計提折舊、不計提減值準備,隨著時間的推移,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嚴重偏離,提供的數據有陳舊和靜態的特征,未能客觀地反映固定資產的真實狀況 。
長期以來由于行政單位固定資產在配置、使用、處置、績效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管和考核,造成固定資產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相脫節,行政單位提供的固定資產數據信息失真。
(四)行政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嚴重的制約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效果,從事財務的人員無證上崗或素質不高,對有關固定資產的記錄不清晰,相關固定資產業務末按有關的法律、法規及關規定進行處理,固定資產核算不準確。
二、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行政單位應當加強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工作,實現固定資產的制度化和規范化管理
行政單位依法設置會計機構,配備合格的會計人員,做好資產建賬、核算和登記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進行清查盤點,保證賬賬相符,賬實相符,賬、卡、物相符。年度終了,應當進行全面清查盤點。對資產盤盈、盤虧應當及時處理。行政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加強和規范固定資產配置、使用和處置管理,維護資產安全完整。
(二)運用信息化手段,構建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信息平臺,對固定資產進行公開透明的管理,建立閑置固定資產資源共享機制
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將有關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的配置、使用、調劑、評估、清查等信息及時在網絡信息平臺上公布,將固定資產的關鍵環節信息置于各方的監管之下。借助系統管理功能,對固定資產的配置、處置等實行網上申請、審核、審批提高辦事效率。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使固定資產的相互調劑變成現實,為管理決策提供有效數據,合理安排固定資產資金的投放,節約財政資金,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三)引入權責發生制,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客觀反映固定資產的價值
財政部門應對各項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明確規定,便于行政單位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采用雙分錄對固定資產進行核算,增設“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等會計科目,隨著時間的推移,客觀地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狀況。購置固定資產時:借:經費支出,貸: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同時借:固定資產,貸: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借: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貸:累計折舊;發生減值準備時:借: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處置時:借:待處理財產損溢、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貸:固定資產,借:銀行存款,貸:應繳財政款,上交國庫款時借:應繳財政款,貸:銀行存款。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購置固定資產時:經費支出增加,資產減少,同時資產增加,凈資產也增加;計提折舊、發生減值準備時:資產減少,凈資產也減少;處置時:資產一個增加,一個減少,同時凈資產也要減少,如果有凈收入,需上交國家。
(四)對于行政單位占用的車輛等固定資產,應組建運輸系統,把各行政單位的車輛集中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使用,厲行節約,制止浪費,降低行政成本,注重車輛的使用效益
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應當轉變管理觀念,考慮行政成本的投入,引入權責發生制,加強審計的力度,公開透明固定資產的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督情況。
參考文獻:
[1] 周賢元.淺談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金融經濟,2008,(12).
[2] 高冬秀.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研究[J].會計之友,2007,(12).
[3] 郝朝俊.堵塞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漏洞[J].時代金融,2013,(4).[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