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茹穎
摘 要: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進一步深化,目前的高考體制在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方面顯現出了不足。2014年3月在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教育部提出了“一分為二”的高考招生模式,增加單獨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考方式。這個方案的提出,將對高職院校未來的建設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就高職院校在面臨改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時,在提高自身吸引力、加強內涵建設方面需思考的問題進行闡述,望高職院校能在此輪改革中找到準確的定位。
關鍵詞:“一分為二”高考改革;高職院校;內涵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9-0271-02
高考一直以來就被比作是改變人生命運的一次考試,意義非常重大,也經歷了符合中國教育體制的多次高校招生改革。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技術技能型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已成為短期內新增勞動力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突出表現。據此,中國即將出臺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核心是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是技能加文化知識;第二種高考模式為目前實行的學術型人才的高考。即形成“一分為二”的高考模式。這種高考模式的實行,是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的進一步落實和延續。
根據相關方案,其中的第一種高考模式針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即職業教育體系的高考,透露出職業教育改革在高考改革中的地位,從而強調了培養高層次職業技術人才的重要性,對高等職業教育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改革后,全國1 200所高校中將會有一半的地方高校向職業技術類轉型,屆時對優質生源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因此,此輪改革很有可能使高職院校迎來一輪新的“洗牌”。高職院校如何在面臨這種機遇時,接受因此而至的挑戰,成為今后高職院校建設中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多渠道拓寬高職院校招生率,盡可能保證優質生源
“一分為二”的高考改革對高職院校最大的沖擊就是生源問題。當前的高職院校排在第三批錄取,前兩批的高校已經將高分的考生挑走,一些平時分數較高但高考發揮不好的學生雖然報了高職,但往往又選擇復讀,導致一些高職院校在錄取時生源面窄,分數質量不高,報到率低。改革后,大量的本科高校會向職業技術轉型,從而向高中生及中職生敞開大門,這就進一步加大了高職院校招生的難度。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高職院校由于定位比較準確,主要以培養技能技術型人才為目標,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社會、市場直接掛鉤,技能技術型教育方面的基礎要比剛轉型的高校成熟很多,所以很多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要高于一般的本科院校。據統計,2012年和2013年普通本科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均低于高職院校。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深入調整,未來對高級藍領技術工人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借助新的高考模式,考生們或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渠道,實現因材施教,人盡其才。
為了保證改革后的生源,高職院校還需加大招生力度,多渠道保證高質生源。包括在高考前的寒假派教師到生源地學校宣傳、三四月份由高職院校組織的對口單招、對中職學生的注冊入學、入學后對貧困生源的補助等。這些措施都有效提高了高職院校的招生率。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對于“成績不好的學生才讀高職”的制度偏見,高職院校近年來雖然生源充足,但是質量相對來說并不高。要在新的高考改革中重新定位,積極參與競爭,還是要從高職院校的內涵質量建設上下功夫。
二、加強內涵建設,提高高職院校吸引力,迎接高考轉型的挑戰
1.加大專業建設力度
高職院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為國家的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數以億計的以藍領為首的技能技術型人才,因此高職教育是社會和國家不可或缺的教育類型。
目前高職院校要和高考改革轉型的本科院校競爭,最主要的還是要增強高職院校本身的吸引力,其中核心競爭力應是高職院校專業特色的建設。前幾年由于擴招風潮波及到高職,許多高職院校為擴大招生規模,盲目增設專業,且許多專業的設置、課程的內容也與本科院校基本雷同,這樣,就造成了社會實際需求的高職生與高職生所受教育的嚴重脫節,循環下去,就造成了很多無專業特色、就業面窄的高職院校和高職畢業生。
打造專業特色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經之路。具體來說,高職院校要將學院專業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和企業用人單位的需求相結合,整合資源,根據不同專業的具體情況,進行職業分析,適應職業崗位技術工作的針對性、應用性,確定合理的專業結構和布局,設置特色專業,并配置專業所需的師資條件、教學設備、課程教材、實驗實訓基地等,有方向性地選擇教學貢獻產業、單位,建設具有高職特色的優勢專業,從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例如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物流管理專業,依托江蘇及長三角地區在“十二五”期間現代物流發展對新專業人才的需求,積極推動專業結構的調整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同時努力探索校企合作模式,與江蘇蘇寧電器簽訂了“蘇寧物流訂單班”,將合作培養方案、合作開發課程納入到了教學課程體系中。經過特色專業建設,物流專業連續兩年在全國職業院校物流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無形中提高了知名度,招生和就業情況均高于其他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在以后的高考改革中也會立于不敗之地。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特色專業建設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提高其吸引力的主要方面,提升的根本途徑是師資建設。由于歷史原因,高職的師資與本科院校存在著天然的差距。近兩年,為了縮短差距,高職院校在引進教師方面,一般都看重學歷,要求博士畢業。這樣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職院校的師資結構,但是還應看到高職作為職業教育自身的更符合就業崗位的特點。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應把師資的培養與特色專業的建設有機結合,針對不斷變化的經濟發展形勢,鼓勵骨干青年教師的學歷深造、出國培訓和參加國培、省培項目,優化知識結構。另外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對一些專業建設需要的高級技術人才,可適當放寬學歷門檻,更注重其專業實踐能力,增加實踐性知識的傳授。
3.提升高職教育的學歷水平
高職學生的學歷水平也是高考改革后高職院校的短板之一。從社會現實需求來看,一些技術崗位同樣也要求高學歷、高技術的人才。而高職只有專科水平,所以學生一般只能在技術含量不高的崗位工作,且發展空間較小,缺乏競爭力。
目前,高職院校針對這些問題,也采取了相應的提升措施,如通過與本科院校對接,或協同培養的專接本模式,專轉本及自考,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本科學歷。另外,目前國家也在改革研究生教育制度,擴大專業學位的授予力度,分為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學位。專業型研究生注重實踐,其實就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機遇和發展的重點方向、內容。
包括職業院校分類招生方案在內的“一分為二”高考改革預計于2017年推廣實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試招生制度。這項改革能順利進行,高職院校是關鍵。高職院校要在三四年的時間內,通過內涵建設,提高自身吸引力和含金量才能在改革中站穩腳跟,使招生制度改革推進得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1] 高考“一分為二”新模式下職業教育改革才是重點[EB/OL].中國職業教育網.
[2]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建設“十二五”規劃[EB/OL].南工院校園網.
[責任編輯 陳 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