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玲
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思想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方式,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毫無新意可言,從而讓學生感覺到身心疲憊。在多年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都無法走出老的教學套路,學生在教師的嚴格控制下。這種教學方式不但不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會打擊學生學習的興趣,制約了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新的教育改革政策讓我們的教育現狀得到了徹底的改觀。教育改革之后,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及時改變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運用更加科學的教學方式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一改傳統教學中單一、固定的教學模式。初中語文學科作為其比較重要的學科之一,教師也必須依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來設計和實施教學方式。在充分考慮語文學科知識特點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學生學習主動性為主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能夠通過自主型的學習方式來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在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能夠創造性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達到自我教育的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如何才能夠將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呢?
一、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便是對學習材料具有的濃厚興趣。”這就提示我們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從而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環節中。我國早在古代教學中也發現了學習興趣對學習產生的巨大動力,為此才有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初中語文教學的源動力和潤滑油就是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或是知識的興趣。一旦學生對語文知識或是教師組織的活動產生了興趣,便會自覺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到課堂教學中。也會調動自己所有的感覺器官來思考和理解活動中體現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雖然興趣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思想自主選擇的結果,但是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和策略來影響學生思想的選擇。為此,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想盡辦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環境最能夠給人發自內心的感受,理想的環境會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沉浸進去,給學生美的享受,從而讓學生喜愛上這種環境下的學習活動。為此,教師要通過營造恰當的學習氛圍和幽雅舒適的學習環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以及迫切求知的動力。在人類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被肯定、被夸獎的心理需求,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課堂中積極地滿足學生這種需要,不斷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體驗到學生帶給自己的快樂和幸福。運用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環節產生濃厚的興趣。
課堂中教師營造的和諧安全的氛圍和環境,會給學生帶來一種成功感,能促使學生快速地走進學習環節中,共同營造出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減輕學生對課堂教學環節的厭煩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參與到教師組織的學習活動中。同時,面對這些正處于青春期時期的學生,教師一定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尊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避免和學生發生正面的沖突,即使學生有不妥當的做法也要想辦法來說通學生,確保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發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動力。
二、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
教育改革之后,素質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師的一些教學活動都要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的教學原則,這也正是我們新時期新時代發展所求追的教育方向。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學生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與發展,能夠讓學生成為一名棟梁之才,為祖國乃至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經過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之后學生紛紛走入了初中課堂,而由于他們接受教育的環境或是自身學習能力的不同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當我們面對這些水平不一的學生時,不能夠用統一的標準去分析和看待,要想真正做到自己的教學能夠滿足所有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面,就必須全面分析每一位學生現狀,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掌握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并想盡辦法設計出能夠滿足全體學生發展需要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真正做到有教無類。
教師的關愛、理解和信任是每個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堅持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理念,重視每一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利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課堂中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和特點。積極引導為一位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重視起自主學習方式,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也只有這樣,在語文課堂中,學生才能夠會比較積極的投身于自主探索活動中,自愿憑借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合作方式來探索取得新的語文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創造性,使語文課堂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利用語文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語文知識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和優美的意境,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不斷創新語文教學情境,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的不同,為學生創設出優美舒適的學習環境,并且利用適宜的情境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為學生的想象提供足夠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這樣在無限美好的想象中,學生便會十分積極和主動的參與到自主活動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創設出更加愉悅、和諧、寬松的人際交流情境,運用現代教學技術讓學生激發學生強烈的交流欲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交流能力,拓寬學生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一定要堅持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的教學原則,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來設計和實施有效的教學環境,通過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營造適宜舒適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語文教學情境等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不斷體驗成功感的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與聯想,從而培養學生良好、豐富的形象能力。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