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爽
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教學目標。高效課堂、有效教學追求的不是快節奏、大容量,而是一個主體參與、主動探究、層層深入、全面發展的有機整體。這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認真研究教育新形勢,學習課改新精神,將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堅持繼承與創新,以新課標為指導思想,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改革與精心設計,著力為學生打造一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充滿活力的開放課堂教學,激起全體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激情與動機,讓學生展開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不僅要學會還要會學,不僅要主動探究還要快樂學習,這樣才能成為高效的課堂教學。筆者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語文教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淺談如下幾點。
一、整合多種教學資源
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但卻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要構建高效課堂就不能固守教材,教教材,帶著教材走向學生,只是機械地照本宣科,而應當成為教材的開發者與創造性運用者。要打破教材的封閉性,將教學的視野引向寬廣的現實生活,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優化與整合,使得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真正實現用教材教,帶領學生走向教材,走進語文殿堂。這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語文學科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脫離生活的語文學科只能陷入機械的說教教學,學生學習興趣不濃,而且學生所掌握的只是支離破碎的字詞句段,而無法真正地深入文本,積累語言素材,更加不要說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反復而深入地鉆研教材,要結合學生的語文基礎、生活閱歷、認知規律與學習水平等,將教材之外豐富的信息引入教學,實現多種信息與資源的優化與整合,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信息多元、形式多樣的富有活力與魅力的語文課堂,如此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當然在整合教學信息時,不要只是求新、求異、求奇,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著具體的教學內容、特定的教學目標來展開。
二、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相關研究表明:有效的認知活動是將新知的學習與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建立實質性聯系。在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時,我們不要只是機械地進行講解,更為重要的是要將對文本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現有知識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文本,加強學生的理解與掌握。情境教學法可以將知識與特定的場景與活動結合起來,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學生不再是孤立地進行學習,而是能夠將新知與舊知與生活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才能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學生才能以文本為依托產生更多的獨特見解,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這對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為新知的學習做鋪墊,使學生進入學習與思維的最佳狀態,為構建高效課堂做準備。
(一)創設問題情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發現者與探索者。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要沒有懸念地進行教學,而是要特意設計問題,制造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誘發學生探究熱情,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展開探究,在探究中讓學生去發現、創造,成為真正的探究者、發現者,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創設表演情境
文字有著豐富的內涵,一篇優秀的文章在字里行間都傳達著積極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壯麗的場面等等,這些并不是外加于文字,而是需要讀者深入文本,才能真切地體會到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特定的場景與環境中,成為文中的主角,這樣便可以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環境、人物的形態、動作等來理解文本。
三、有效實施合作學習
高效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主動探究的機會,從而讓學生能夠將文本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對文本的真正理解,積累語言素材,促進知識的內化,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養。新課改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這正是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這里所說的合作包括兩層含義:
(一)學生多種感官的合作
我們可以利用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從多個角度來展現教學信息,如圖片圖像、音頻視頻等資料,這樣的教學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語言教學與枯燥的文字閱讀,代之以直觀的畫面、生動的圖片與動聽的音樂,可以帶給學生多種感官刺激,從而讓學生積極用眼觀察、用耳傾聽、用腦思考、用口表述、用手操作、用心質疑。多種感官的合作更能將學生帶入文本中,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與作者融為一體,從而產生更深刻的理解與獨特的感悟。
(二)學生個體之間的合作
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這正是進行合作學習的必要之處。學生由于經驗閱歷、思考方式等的不同,在閱讀時就會產生不同的見解與感悟,此時以小組為單位來展開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有更多交流與互動的空間,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行思想的交匯與思維的碰撞,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豐富學生的見聞,真正實現教學的人人參與、人人收獲。徹底改變以往的單向傳遞,而是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展開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真正實現互動教學。
四、設計多維作業訓練
作業并不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總結,更重要的是一種擴展與延伸,既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同時更是一次運用與內化,實現知識到能力的轉化。這是鞏固學生課堂所學,加強學生理解,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要從全新的角度來設計多樣的作業,而不是讓學生進行機械的詞語默寫、句子訓練等課后練習。比如關于學生的寫作,我并不只是進行單一的布置主題讓學生寫作,而是設計多樣的寫作訓練。如寫日記,讓學生學會用文字來記錄自己學習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發生在身邊的事,記錄自己最熟悉的人等。寫讀后感,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的讀后感,所閱讀的可以是教材上的文章也可以是課外閱讀中所接觸的,將自己閱讀的感想與看法寫下來。續寫,讓學生進行文章的續寫;補寫,針對文章的空白處,讓學生進行補寫。這樣的訓練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來進行寫作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如此多樣的寫作訓練著眼于學生口語、思考方式、閱讀水平與寫作水平等的全面發展,而且可以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激情,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教師改革與努力的方向與目標,我們要實現教學資源的多元化、教學活動的情境化、作業訓練的多維化,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才能真正實現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