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摘要:在小學低年級數學合作學習中,巧用游戲能培養學生合作的興趣;營造和諧氛圍能創造合作情景;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積極做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采用激勵競爭的方式,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關鍵詞:學習興趣 游戲 合作學習 數學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實踐和探索以及合作交流共同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重視合作學習這個教學方式,這是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下面我有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游戲培養學生合作興趣
在課堂中插入一些小游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本就愛動愛玩,這個方式不但滿足了學生玩耍的愿望,同時又能從中學到數學知識,使學生對數學課不再反感,增強了數學的趣味性。寓教于樂,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便可以記得更加牢固。針對這個情況,我在課堂中設計了一些有利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小游戲,例如,猜一猜、摸摸看、小啞劇以及你問我答的游戲等等。通過參與這些小游戲,學生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鞏固,同時又能培養與同學之間合作的能力,溝通了同學之間的感情。舉個例子來說明,在“認識鐘表”的課程教學中,我運用了“你問我答”的小游戲,首先,小組內一個學生撥鐘面,撥好后問:現在是幾點?讓其他學生說出來。在撥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故意撥的不是整點半點,而是其他的時間,這下可難壞了一些學生,有的學生就能回答出來,我及時表揚了他,并且讓他告訴大家怎樣去認識,在他的帶動下小組內的學生認識了整點、半點,我鼓勵學生自己課下多學習。以這種方法可以在教學中營造出一種使大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氛圍,在游戲中穿插著競爭機制,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在學生玩得興趣盎然的同時,也學會了一個個知識點,學生養成了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好習慣,在學習方面更加有自信心。看到學生興奮的表情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高昂的合作熱情和不凡的表現,我真為他們感到驕傲!
二、創造合作機會,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
在數學課堂上,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之中,教師必須為他們營造一個安全、放松的環境,在和諧民主的氛圍里面學生才會相互接受、相互欣賞。教師對于學生應多加鼓勵和尊重,在學生出現小差錯的時候,教師不應嚴厲地對其加以責備,而應該多鼓勵學生自己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并加以改正,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認識并改正自己的錯誤,師生之間才會更親近。另外,教師還應激發學生對合作學習的渴求,使學生感到它的必要性。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我抓住機會讓學生自己體會到合作的優勢與樂趣,從自己的內心里認可合作學習。有些任務,單靠個人力量無法完成,比如,我交給學生一項任務:測量黑板的長度,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生表現得很積極,有的用尺子測量,有的用筆記錄,有的整理測量結果……在這次合作過程中,學生都收獲頗豐,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和優勢,不僅學到了新知識,完成了任務并且嘗到了合作的成就感。
又比如,在進行“求平均數”的教學活動時,學生合作統計小組成員中的身高,自己動手測量并將測量數據整理出來,小組中的成員各有分工,學生急需合作、交流、測量。像這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分享、合作需求,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效率。
三、教師應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組織并引導學生
在數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共同互動以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在數學課中增設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主動思考,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這是新課標、課堂改革給數學課的教學帶來的新變化,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教師也需參與進來,積極地組織并引導學生做好合作學習活動。教師應合理地為每個學生分工,在合作學習時教師走進學生之中,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起著不可缺少的引導和設計作用,因此,教師應牢牢記住自己肩上的責任,積極參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活動,引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10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給每個小組準備了1000根小棒和足夠的橡皮筋,讓學生想辦法數出它的個數,并且一眼就能看出來它是多少。學生聽完我的講話,馬上開始動手操作。有的小組,先想辦法,然后分工,有的數,有的扎捆,小組內有條不紊。有的小組內的學生,自己忙自己的,在搶小棒,亂作一團。這時,我及時趕過去做好引導。提醒大家先想一個策略,也就是如何去數,而且又快又好。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1000的大小,等到數完時,時間已過了許多。我立即決定將原定的下一個有趣的數數的游戲環節取消,改為再一次深入講解1000內數的組成,其間運用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到10個1是10,10個10是100,10個100是1000。這時我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來設計的環節沒有用上了。及時從學生的討論中去發現問題,再及時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
四、競爭達標,提高合作學習意識
教師在對小組中的成員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注意個體與群體、合作與競爭之間的辯證關系。對于學生來說,小組內的成員應互相合作,而小組之間又是互相競爭的關系。教師應從個人評價上升到群體評價,鼓勵學生爭當小組中的佼佼者進而再取得小組的共同勝利。這樣,大多數學生都可以得到教師或者同伴的鼓勵,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并且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更容易取得進步。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小組之間的集體榮譽感,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例如,教師可以經常給表現好的小組頒發小組的榮譽獎項,這樣在同組之中的學生便會積極幫助比自己基礎差的學生,而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有了學習的壓力以及動力,達到小組內的成員互助互勉的局面。長此以往,學生就會以集體的榮譽為先,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自己本身的水平,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總之,合作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并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重要方式,它既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也可以增強學生與別人交流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努力,思考出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方法,使學習方法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陳幼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3]欒曉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