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華
摘要:高中數學是高中較難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經常喊“高中數學難學”“上課聽不懂數學”等,學案教學的開始改變了這一切,課上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學案的質量好不好,適用度高不高。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案導學
高中數學是高中較難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經常喊“高中數學難學”“上課聽不懂數學”等,學案教學的開始改變了這一切。其最重要的是課堂效率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提高。所以,課上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學案的質量好不好,適用度高不高。
一份高質量的學案不光光是將所有課上的知識點羅列一遍,它還應該能體現出這個教師的教學思路,更能反映出他的教學理念。這種優越不光是在所有學科中都能體現出來的共性,同時對于數學學科也有其獨特的特性。
一、課前準備的有效性
上好一節課,課前準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鉆研教材,制定目標,編制適合學生情況的導學案。教師只有在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實質,了解學情,因人制宜,才有可能上好一節課。好的導學案讓學生有一個很清楚的學習思路,又不失張力,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輕輕松松學習數學。
二、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1.中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普遍有“前學后忘”現象,教師在教授新的知識時,如果想聯系前面所學的知識或者想利用前面所學知識來深化新知識,就不得不占用一部分原本用于教授新知識的時間。
許多學生在輕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和訓練,經常“手高眼低”,知道怎么做之后,就不去認真演算書寫,遇到需要經過深度思考的問題,就束手無策。還有的學生不懂不問,對問題一知半解:有些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某些數學概念、公式、定理一知半解,對一些數學題的解法似懂非懂,難以掌握教材中各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疑團一個接一個,日積月累,學習意志力變得薄弱,一旦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受到挫折與打擊,便會輕易地放棄。
2.在學生演示時,教師應適時地提出共性問題或自己先行設計的題目,讓演示學生操作解答。如果該學生不能解決,教師可以發動其他學生討論后解答。
討論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式,它有利于教學相長,能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實現信息與思想的交換,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和認識的深入,能充分暴露學生的認識狀況,使教師獲得及時的信息反饋。這種方法信息交換頻繁,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教師掌握學生的認識狀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鍛煉其歸納、分析和表達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干、探求真理、堅持真理的優良品質。
3.在課堂上每當我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時,總有學生在下面小聲并且很不自信地回答我的問題。這個時候我會微笑著鼓勵學生“大膽一些”“勇敢一點”,如果學生回答對了,我會毫不猶豫地說“非常棒”。
教師的鼓勵與肯定好比是一縷春風,能給學生帶來溫暖、帶來前進的動力。但表揚一定要注意“度”,掌握好火候。
三、課后學習的有效性
作業是課堂的延續,作業設計的好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與鞏固情況。好的作業設計對學生的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開放式、個性化的作業設計,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因此,只有提高認識,不斷思考,不斷創新,我們的作業設計才會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學習時間內體現出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導學案的引入,讓我的課堂活躍而有秩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并且事半功倍!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