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培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大部分家庭都有了計算機,連上了網絡,學生接觸網絡的機會和時間越來越多。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很多學生對理論知識不感興趣,唯一感興趣的就是上網和聊天。一名學生曾經說:我上網就是用QQ聊天,如果不讓聊天,還不如不上。很多高中學生都有這樣的想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是否清楚學生喜歡做的是什么?應該做什么?學校的校園網已經開通了,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可以連上網絡,在課外活動時間,學生也能去網絡教室。學校建立網絡教室的本意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方便,但是有一些學生上網僅僅是為了玩。這種現象需要我們尋找學生在學習中的“切點”,從“切點”出發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本質,進行反思,找到解決方法。
一、“網絡”與“洪水猛獸”
通過網絡,學生可以接觸到不熟悉的各種事物。高中學生對任何事物都很感興趣,在這個豐富的網絡世界中,他們會感受到新奇,充滿探索的欲望。在學生剛接觸網絡時,教師和家長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明白網絡對于學生的利和弊,使學生自覺地使自己樹立自控力,對學習有益的網站可以瀏覽、學習,而對于一些影響學習的網站要控制自己不去接觸。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如果在他們剛接觸網絡的時候,不進行正確的引導,那么他們就會無所顧忌地玩游戲、聊天。不僅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對教師的教授內容充耳不聞,還會尋找一切機會去玩。這種情況下,學生已經失去了自律能力,他們被互聯網的強大功能和豐富的內容所吸引,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一旦出現這種現象,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勸告都不管用了,所以,很多家長都把網絡當成影響學生學習的“洪水猛獸”,不希望學生接觸網絡。教師和家長要清楚地了解網絡對學生的利和弊,不能為了防止學生貪玩而讓他們失去學習的機會,任何問題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在學習之初,就要讓學生從思想和意識上認清網絡,才能在利用網絡過程中促進他們的學習。
二、從“計算機教育”到“信息技術教育”
現行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信息技術教育要培養的是具備高信息素養的學生,不再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計算機技術操作培訓。學生不僅要對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熟練掌握,還能通過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獲得的各項能力運用到其他方面。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從情感上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在積極、快樂的情緒中對信息技術進行理解和吸收。
三、從“傳統的單一模式”到“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多種模式”
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信息技術學科借助本學科優勢走在前列。就我們學校而言,我們在所有班級的信息技術課中全面進行了課堂教學改革。我們抓住“任務驅動”的要點,對每一個知識點都進行了任務的設置,為學生提供了一定數量的網上學習資料,有時也進行了分組學習的設計,并要求學生將每一個任務都反映到網上的實時系統中,接受其他同學學習和評價。應該說,這種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設計出來的以學生“學”為中心的課堂(乃至延伸到課外)學習模式讓學生們擺脫了傳統課堂的被動狀況,是受歡迎的、有效的。
任何課程的方式都要考慮的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理解接受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的各個方面,以學生的發展為重創設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
四、“培訓班”與信息技術課程
很多教師認為高中時期的信息技術教學課程就是對學生進行軟件操作的培訓,其作用和培訓班的作用相同,通過對學生的操作指導,使其掌握教材中要求的各種軟件的操作技巧。在新課程的發展中,提出了以人為本的要求,在進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還要使他們在學習過程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習,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滲透,在知識、情感、道德、技能不斷進步的情況下,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材中,很多內容在中小學都學習過,如果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照本宣科,按照教材的內容和順序進行講解,那么學生對于學過的知識不感興趣,他們只是在被動地進行學習。和傳統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本質一樣,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惰性狀態,不能積極地對信息技術進行深層次的探索。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中小學和高中信息技術教材,把教材內容進行合理重組,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復習回顧之后,對沒有學過的知識創設活動環節,進行操作和分析探討。學生在能不斷提高自己信息技術能力的課堂中興趣被激發出來,他們不斷對新知識進行聯系操作。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知識查詢,利用學過的知識進行信息技術資源建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更多的信息技術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是促使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能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索,能對不熟悉的操作進行反復練習。這個過程的主動性體現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他們把學習當成了自己的事情,在自主的、積極的探索下,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都獲得了發展。
總之,在進行信息技術教育中,要考慮到學生的情感和態度,使他們在發展自己個性的同時不斷獲得信息技術能力。教師要通過反思不斷找到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切點”,從這些“切點”出發,使信息技術對學生發展的積極作用充分展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新,同時積極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思維獲得激發和促進。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