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小俠
摘要:初中階段是中學生良好性格品質、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而物理課是物理教師進行德育的的最好場所。教師在物理教學工作中要樹立德育觀念,抓住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物理教學中,教學與德育并重。
關鍵詞:初中物理 德育滲透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作為物理教師,我們不僅肩負著傳授物理知識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下面,我簡單談談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一、利用科學家們的勵志故事,培養學生堅韌刻苦的思想品格
我們都知道,如果沒有那么多科學家的潛心研究,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在課余時間讀書時,總愛看一些科學家的成才過程中的一些小故事,不經意間,在課上會把這些科學家的故事分享給學生。如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安培,他就是一個學習的瘋子,在研究問題時簡直達到了忘我的程度。有一次,安培走在大街上,忽然想到了一道物理題的解法,于是就找到一塊黑板進行計算,算著算著黑板自動向前移動,安培就開始跟著黑板一起移動,結果黑板越走越快,他也越走越快,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直到黑板走遠了,他再也跟不上了,原來這塊奇異的黑板竟然是一輛馬車的車篷。路人們樂得前仰后合。呵呵,是不是很有趣呀,可見,安培可真夠用功的!既幽默,又把這種精神傳遞給了學生,不是一舉兩得嗎?我還開著玩笑地說,你們只學習安培認真的態度就好,千萬別去追汽車學習呀!
二、利用物理實驗教學優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
現在的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個性較強,虛榮心較強,聽不進批評的話,受不了挫折。有不少學習不努力的學生,貪玩,作業也完不成。我在實驗探究課時往往會多關注他們,因為他們在動手實驗時往往優勢較大,我會抓住這樣的機會,加以鼓勵引導,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調皮任性的學生對物理充滿興趣,從不愛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此端正了學習的態度。比如,我今年所教的八二班的謝瑞、趙金明,剛開學時幾乎什么都不學,也學不進去,上課時不遵守紀律,不專心聽講,但頭腦聰明,動手能力較強。我在實驗課后找他們談心,鼓勵他們,跟他們講好多生活中有趣的物理實驗,讓他們完成小孔成像等小制作,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也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現在的他們已經是學習物理的積極分子,以前任性、懶惰的謝銳、趙金明再也找不到了。
三、以我國古代、現代的各項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我國古代許多的發明創造,對物理發展有過很大的貢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我國在很早就有對共振現象的記載,在公元前3—4世紀的《莊子》記載的共振現象比西方早得多,歐洲十五世紀才首次進行共振實驗。而對于雪花的認識,歐洲始于十三世紀,中國古代則始于西漢的韓嬰,這比歐洲早了十幾個世紀。通過中西方的對比,學生了解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值得我們驕傲,激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我國科技領域的發明創造比比皆是。航空航天技術已經棲身世界前列。我國在理論物理方面提出的許多理論與實踐,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次又一次的火箭發射成功,一次又一次衛星上天,一次又一次的載人航天飛行,都用事實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科學實力。中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科學領域的前沿。王亞平在神舟十號的太空授課:在太空中失重狀態下的奇妙現象,睡覺要睡在睡袋里,受了很小的力的小球就會不停地做圓周運動,都是八年級力學的知識,在地球上很難理解的現象,到了太空,真實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還有高中的知識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認真觀看視頻,學習興趣濃厚,并且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驕傲。很好地激勵了學生奮發向上,努力學習。從而引導學生熱愛科學,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另外,神舟十號飛船上使用的玻璃,正是我們秦皇島生產的高強度超大超薄抗輻射玻璃蓋片,這也是我們秦皇島人的驕傲,河北人的驕傲。
四、把培養學生品質和物理實驗教學緊密聯系
科學本來就應該實事求是,容不得半點虛假。不尊重事實,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
在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的探究實驗時,有兩組學生發生爭議,在測量相同深度的水和鹽水壓強時,一些學生通過預習知道相同深度處的鹽水的壓強比水的壓強要大,得到的數據卻是幾乎相同的,但是為了得出結論,就把實驗的數據改動了一下,有學生提出質疑,一定要尊重事實,是多少就記錄多少。看他們爭得不可開交,我走過去,加以引導,講解其中的道理:以我們的實驗條件和器材準確程度,我們無法精確地得出結論,學生恍然大悟。所以,我們在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既要有科學的態度,又要有科學的方法。
講到科學的方法,我們初中階段學生要掌握的一種研究方法就是控制變量法。物理課上有很多探究實驗:如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決定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哪些等。做這些實驗的一般步驟是先進行大膽的猜想與假設,然后才是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驗證。這既需要我們有探索科學的刻苦精神,還需要有科學的方法。我們會遇到一道中考題,探究水平拋出的小球,從拋出到落地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這道題注重的是利用控制變量法得出結論的過程,既突出了科學探索和科學素養的培養,又體現了研究物理的科學方法。
總而言之,教育首先應該是德育。德育說起來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卻不是一朝一夕的。這應該是教師長期進行,隨時隨地進行的。我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本學科知識和教學的特點,以滲透為德育的主要形式,探究更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喚起他們的責任感以達到德育的目的。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