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大概十幾年前,某語文雜志上刊登的一封學生來信,曾讓很多人感慨不已。這封學生來信說:“高考語文我贏了,我不會去感謝我的語文老師,我要感謝的是《平凡的世界》等等中外名著和《讀者》《收獲》等優秀雜志。”信中還寫道:“如果按老師的要求去學習語文,那么高三畢業生的語文水平和初三畢業生的語文水平是沒有區別的。”這封信無疑呈現了一個讓語文教師尷尬的事實:語文,應當讓學生充分感受漢語的美和魅力,但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只注重語文的所謂技巧,過多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多的是急功近利的“方法快餐”式的學習和“立竿見影”的“直奔練習”的拿分。我們的注意力,大多放在對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學生除了對文章文體上的把握,并沒有能積淀起應有的文化底蘊,以及鑒賞文學作品的創造性能力。
我讀高中時,就得益于當時一位語文教師將文學陽光引入課堂的做法。每學期,這位教師都挑些他認為經典的、值得讀的課文與學生分享,之后騰出大量時間來引導學生誦讀詩經、詩歌等古代經典和現代經典。當時,這位教師頗為大膽的創新和嘗試,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和心智,當時他所任教的班級高考成績也很突出。
讓文學的陽光照亮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回歸它應該有的鮮活、生動、豐富、有趣的境界。這樣的語文教學,才具有真摯的生命力,也才能稱其為真正的語文教學。語文教學的最終,不就是培養欣賞者文學趣味的生成、美好情感的孕育、價值觀念的樹立、審美能力的提高嗎?那么,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如何才能讓文學陽光照亮語文課堂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自己身上首先要彌漫著文學的陽光
于漪老師曾經頗多感慨地說:“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真的是學無止境啊。”她說她以前只知道通俗藝術可以稱之為下里巴人,高雅藝術可以稱之為陽春白雪,直到后來,讀了《對楚王問》才知道,在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之間,還有個陽阿薤露,在陽春白雪之上,還有個引商刻羽;唱下里巴人的時候,和的人有幾千個,唱陽阿薤露的時候,和的人有幾百個,唱陽春白雪的時候,和的人有幾十個,唱引商刻羽的時候,和的人就只有幾個了!由此可見曲高和寡的程度;由此也可見,同樣講一個詞,語文教師文學功底的深厚,決定了不同的講解深度。
要讓自己的語文課有張力,有靈性,語文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豐富的、靈性的、有文學自覺性的人。因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優秀的文學作品是運用語言的范例,語文教師不但應該掌握各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和規律,而且應該知道怎樣通過作品的語言形式去探其幽,攬其勝,品其味,得其神。
特級語文教師李鎮西曾說:“我把自己對文學的愛好轉化為語文教學的手段,進而影響學生也熱愛文學。”很難想象一個缺乏文學素養、缺少感悟能力的語文教師能夠把語文課上出滋味,上出精彩。也難想象那種絮絮叨叨的提問,匠氣十足的詮釋,干澀無力的描述,能夠喚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夠喚起學生對課堂的激情。
所以,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多讀書,使自己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文學氣息,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學鑒賞力和出色的語言表達力。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他的教學不會局限在課本范圍之內,不是就課文講課文,從課本到課本,而是帶著文學的眼光,去引領學生認識一個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在春天到來的時候,他會告訴學生注意大路兩邊的葉芽,讀懂什么是“四月如玉”;他會讓學生去校園里柳樹下走走,領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領略“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他會讓一篇篇美文,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讓其或細膩唯美,或激越振奮,或緊張激烈、或百花齊放、或冷峻嚴肅的情境氛圍,成為學生語言與精神的盛宴,吸引學生樂之不疲。
總之,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揚自己的能動性,自覺主動地、千方百計地尋找機會,充分表達,使一個個靜態的文字符號變得生動豐滿,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切實去感受和體驗作者豐富優美的情感,使他們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獲得啟迪和教益。如此之下,學生從語文中所受到的審美教育也不再是空洞和膚淺,而是更加具體和深刻。
二、要保證學生有大量時間閱讀經典
不能讓學生只讀現行語文教材里的課文,而要接觸經典作品。作家吳伯簫曾對語文教學提出忠告:“現在的教學把課文都講‘腫了,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生閱讀原文上。”高中階段課業繁重,教師要在學生緊張學習中挪出一方空間,讓學生進行輕松自由的經典閱讀。經典是一個時期人文、語文的最高層面,我們的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和經典對話,讓精妙的文學之美像泉水一樣漫過學生的心田,滋養學生的心靈,幫助他們形成一片蔥綠的情感、思想和智慧,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本質追求。如果我們的學生有了純正、成熟的語文趣味,就會對語文產生發乎內心的好感,就為會打開這別有的洞天而異常喜悅。
三、要豐富學生閱讀的形式,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結合我多年來的實踐,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營造一個“處處有書讀、時時可開卷”的書香氛圍。
1.學校應該設立一個專門的語文課閱覽室。要保證圖書數量多、品種多、適合學生短時間閱讀。每周可拿出一節課組織學生到專門的語文課閱覽室閱讀。
2.師生共建教室圖書角。每個教室都設置一個圖書角,圖書可以是學校配備、班費購買,也可以讓師生每人從家中帶來三五本書,集中放置在教室圖書角供大家共享閱覽,可定期更換,期末各人收回。
3.舉辦讀書講座論壇以促學。我所在的學校,一度專門舉辦過“紅樓夢”“唐詩宋詞”專題講座,每周五的課外活動時間,就有學有所長、學有所得的師生上臺開講,展示自己對紅樓夢和唐詩宋詞的研究和解讀,吸引了很多師生參與,在校園內刮起了不小的紅樓夢熱、唐詩宋詞熱。
4.創辦語文閱讀刊物。由語文組負責,編印《語文課外閱讀文選》,師生投稿,指定某教師負責收集、選編、印發。
5.開設作品發表園地,激發學生寫作熱情。成立學生文學社,學生自編刊物,開辟作品發表的園地。或者充分利用校報、校園網站,集中組織學生開展文學作品大討論等等。
通過以上種種舉措,增加學生的閱讀機會,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讓經典書籍始終陪伴在學生左右,觸手可及,開卷有益。使學生樹立一種自覺意識,吸引他們津津有味地向課外不斷擴展,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尋覓。
四、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閱讀空間和不同的思考角度,培養他們的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要讓文學的陽光照亮語文課堂,照亮每一個年輕的生命,這才是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具有的意識和素養。
(責編 金 東)endprint